传媒教育网
标题:
2015级肖兴亮新闻日志专区
[打印本页]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9-14 22:38
标题:
2015级肖兴亮新闻日志专区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0-17 01:20
目标的麻痹只会带来身心的疲惫
如果说非要谈谈什么大学感受,对于进入大学刚一个多月的我来说是大概是最合适的吧。在这段时间里,我慢慢的对大学的学习模式,生活方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来谈谈一个多月以来的入学感受吧。
刚进大学时,特别是前一两周。我对它陌生,毫无所措。我害怕就此堕落,孤独那个要强爱拼的自己。于是我在心里默默而坚定地告诉自己:不要沉沦,要找到事做,要交到朋友之类。相信有这种想法的新生不是少数人。于是,我就在这种自以为正确的心理的驱使下去投入大学生活。慎重而积极的挑选社团,每天去图书馆看书,上好每一次课,与周围的人交好关系。我自以为这是好的开始,然而只怪自己太天真。
其实每一份当初的无心计划在后来都会成为实际的必须独自担负的责任。社团不是拿来玩玩就走的。记得我进入记者团之处,总有那么一丝傲气,加之初来匝道就有我的文章上了校报,我更是狂妄了起来。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却不知报编的主任对自己的文章能上校报而感到恼火不满,直到我在会议室门外默默地听到她亲自说出口。以前总以为自己聪明擅辩,可每每到了开选题会时自己却屁也放不出,好不容易憋出一个却是一些老掉牙的,很没有新意的点子,还被刷了下来。而其他人呢?准备相当充分,能把整个采写规划说出。顿时觉得自己的傲气变得一文不值,甚至感到自卑。
学习同样如此,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我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可问题是,一进阅览室‘,就要面对几千本书籍,而自己的看书目的并不明确,真的不知到看什么书。无意间看到日语额学习书籍,我想,那就好好学下吧。坚持了几天,却发现同时学习英语和日语对自己挑战的确很大,于是又不得不放弃日语,转而又看历史。可不过多久,学院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又要在院教研室读书,我想不能半途而废,便反复转战展于两地看书。直到看多了,把两本书的内容竟会搞混淆了。关上书,毫不知道看了些什么。又经过几天,内心的纠结更深,但真的又怕不看书会无所事是,只好又在这茫然中度过。课堂上的教学与高中是不一样的,都是大课。讲课的方式也是一遍过,我会努力听,可真的不知道老师们会在某一个点上讲太深,以至于我不知道在讲什么,甚至以为这是与课堂无关的?我克制自己上课不玩手机,可转眼望望周围,不是睡着就是玩手机。哦。原来大家早就没听课了,看来的确不重要,自己也就放心的玩起了手机,在群里聊天度过课堂,每堂如此。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课堂的兴趣’,讲了什么,完全不知道,放下手机回想课本,还是空白的。想把这种感受说给人听,可哪个会有时间停下来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
大学的压力隐蔽而又无处不在,本来幻想的充实生活却变成了如此这班,整天麻痹的过着,还是这么累的麻痹。我何必呢?我想我可能清楚了,或许我只是注重当前自己还怎么办,而以后呢?我是谁?我会变成怎样?没有任何规划。对于专业,记者是什么?媒体是啥?不知道。自己不能清晰的规划未来,看不到真正想要什么。我想我这样的过着真的好累,和游荡的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0-18 00:28
本帖最后由 肖兴亮 于 2015-10-18 00:30 编辑
小诗3首
国库济银拨马山
一心扶贫道阻艰
朱门豪揽小康夺
分得贫户能几何
违规之羞终难掩
审计实查真相穿
贫贪二字只一念
还望官家须认端
务实求是向群众
党本清廉天下传
(谈马山县扶贫造假)
惩汤东宁
汤氏东宁贪无厌,私取英伦永居权。
触纪违规无心报,因私出国留护照。
瞒天容易过海难,纪委局下私心显。
革职去官党不留,法向清廉岂姑浅?
伤传统文化
一曲唱罢国粹成,流芳百载久不衰。
昔日金典今依在,奈何不闻路人音。
岂是时代段如此,几人能复古人心?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0-19 22:39
久违的运动会
10月18日,进入大学1个多月了。今天迎来了我的大学生涯中的第一次学院运动会。我内心就有种莫名的激动。我是一名体育爱好者,喜爱运动,自从高中结束后我在这将近5个月的时间就没有怎么接触运动,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啊。所以在第一时间得知要举行院运会的时候我就报了名。
当天一大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龙山,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时,龙山体育场早就人潮涌动了。飘扬的彩旗,欢呼的声浪及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共同迎来了运动会的开幕。在参赛队伍的长龙全部走过入场式后,随着院长宣布运动会开始,比赛正式开始。
运动场上故事多,首项赛事就是男子100米。早在运动会正式开始前的20分钟,选手们就在进行着紧张的赛前准备。有的在伸展四肢,带着几个深蹲;有的已换好装备,带着耳机听着调整音,寻找自己的状态;还有的默默坐在一边,双手紧抱头,头埋在双腿间思考着什么,时而又抬头闭眼,望着天空,口中念念有词。到了正式比赛时,随着发令声,运动员们犹如一只只箭一般朝着终点的“靶心”冲去·······在女子组的比赛中,新闻系的王菲菲同学可谓是气势如虹,不仅顺利夺得200米的冠军,又在400米的决赛中摘金。之后精彩依旧不断,在4*100米中,她又在队伍落后的情况下,在最后的阶段成功连超2队 再次带领队伍夺冠。
男子4*100米的时候到来了,我是其中的人员之一。当我换好久违的跑步杉,顿时感觉一股气息由脚跟子传到了天灵盖,最后破飞而出,浑身充满了力量。在比赛交接到第二棒时,我们因为失误掉了棒,落到了最后。面对优势的对手,我作为最后一棒没有畏惧,即使我知道取得好成绩已经没有可能了,可在我虎口接到棒的一刻,依然毫不犹豫地爆发了出去···在比赛中我找到了一个拼搏的自己。在下午的拔河中我们和汉教对相遇,双方竭尽全力,各自展开了拉锯战。你进我一寸,我拉你几厘。绳中的红线像钟摆一般在地上的胜负线间摇摆。而双方的观众更是把气氛带到高潮,加油声此起彼伏。最终我们因中间站队失误而遗憾败阵,汉教获得胜利···
经过一天的参赛,我们筋皮力竭了,可我们很开心。这场久违的运动会,预示着崭新而美好的大学青春开始。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0-21 08:45
篮球小记
犹记前日,余约定于三五同窗友,共定于某时日于龙山之球场,闲打一二小球。以进同窗之情谊,畅吐心胸之苦闷也。
斯是为约之时日也。时余奔于私己之事,至暮将近而未进粟一粒。然恐失人以信,故而拖疲惫之躯体,赴既定之约。方余至龙山之球场,表针所示与既定之时无异。然余环望之,打球之人寥寥矣,更为曾见所约之踪影。余怪之甚,岂非余错记所约之时,就此而过也?方余思其惑而不解,但闻得声铃之于电话,屏示此乃三五球友之一。余急拨键而问之:公莫非就此忘乎所定矣?答曰:非也,吾犹记于心胸。然吾今奔波甚矣,形贬体乏,恐难再集精力于球之事也,特此相告于公。其声谦和,且颇有愧疚之意。余无可说,就此作罢。未几,又一有来电,告余于前言以辞。方其所空者入约,闻知已缺二矣,球队无能凑足于数。邀于四方,无人可代之二人者,故而其人闷闷而散。
余终孑然,于是余有叹焉。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今其之所为,示之古语于何在?既定之约,何故而拖辞也。于余,纵而疲惫甚,亦如约而应。于公等,既定之于时日,然婉言以辞,惑迟于先时,岂此乃古人所谓信于朋友乎?此乃公等待友之道乎?比及于此。余心烦闷甚。胡投几球,湿衫代汗返矣。
公元两千零一十五年 益州肖某 人记于涪城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0-23 09:17
野鸭子
肖萧
(今早值班,望向远处稻田,周围被高楼环抱,一只野鸭子孤独鸣叫,故而有感而发)
雨后的天空
绚蓝,又不乏空朗
墨绿的芦苇中
消失了的
是泥土久违的芬香
沼泽滩上
野鸭子在游荡
孤寂,而又彷徨
远处的钢筋高房
一幢接连一幢
蚂蚁缠食般
就要吞噬这苍茫的田幌
沼泽滩上
野鸭子拍打着翅膀
鸣叫,又带丝丝忧伤
曾堪嬉戏的河水
化学物挤塞一方
记忆中温柔的凫塘
如今,却是皲裂的湖床
沼泽滩上
野鸭子有些迷茫
庄稼疯狂地生长
遮掩了的
是筑窝的梦想
野鸭子,它要去向何方?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0-26 13:33
新老媒体事儿
昨日,作为中国广播报刊协会会长的梁刚建教授莅临我校,为我校新闻系全体师生及个别研究生就当今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媒体进行了生动而有意义的讲座。
在讲座中,梁老指出:当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迅猛,且这种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就那人们熟悉的微博微信来说,目前其使用人数共超八九亿。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有一大半以上的人在与新媒体打着交道,而这数据也仅仅才包括中国,也只是包括两个软件而已。新媒体已经深深影响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模式。人们可以在新媒体强大的媒体平台上,找到满足于他们的吃喝玩乐住穿,路调查显示,大部分年轻人早上起床都是黏在被窝看手机,百分之80以上都市白领严重依赖手机。这几点,就足够证明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是无法进行阻挡的。
新媒体的发展,随之带来的是其优势与弊端的凸显。一方面,新媒体在讯息传播速度和传播内容的数量上优于传统媒体,范围也更广。人们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求职,寻人,求助,甚至反腐败等。事实反映也的确发挥了作用。而另一方面。新媒体下,特别是网络开放的前提下,大量的假新闻,标题党出现,严重扰乱公众秩序,公众隐私无法得到保障,这一点上,传统媒体似乎要好得多了。但不管怎么说,新的媒体时代在向前,传统媒体受到的压力是巨大的。
有人说,那如此,传统媒体会不会就此消失呢?梁老这样解释的:虽然人人都会做饭,可厨师仍然是个行当。当今传统媒体是不会消亡,而两种媒体融合才是新媒体时代的大趋势。为了这种融合,传统媒体应该做到如下:与新媒体合作,注重本身新媒体的开发,由台网互动到台网合一。只有如此,两种媒体才能在未来和谐发展。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问到梁老一个问题:就电视,广播,报纸相比较而言,哪一种才是最适合转型的呢?因为在旧媒体时代,三者优势不经相同,在新媒体时代,必定也是困难不同吧。这是个遗憾。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0-28 13:52
秋冬之际天气幻
自古蜀中天气莫测,时值秋冬之交,绵阳的天气更是无法揣摩。上个周末还是艳阳高照,同学们尚且可穿短袖在校园自由来往,踢了一场球下来还得大汗淋漓几番。可一觉醒来,气温骤降,本周伊始,就是个大阴风天气。周一的天气沉了一天,风也刮了一天,瞬间把气温刮降了好几度,下午还间接性的下起了小雨,到了晚上的气温仅有五六度,较之于上周末,气温在一天之内降了将近一半。
周二一天,校园里就找不到几个穿短袖的了。基本上是加上了外套,在到新区的路上还有一些女生在路过校医院的风口时蜷缩着身体,口中连连叫冷了。不少人就此议论绵阳的冬天要提前到了。可到了今天,老天爷又立马转脸,升起了大太阳,气温立马又在一天之内连上几度。
秋冬之交的天气琢磨不定,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是感冒多发季,在此,笔者提醒同学们适当添加衣物,多喝水,注意健康。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0-30 23:00
丢失的素养
近日迷上图书馆阅览室的一本书,无赖好书不借新人,所以只好隔三差五的奔走于图书馆和老区。一来二去,我在图书馆呆得久了也就喜欢上了在图书馆那种安静求知的气氛。但这种氛围总不是绝对的,总会有那么一些另类的“风景”来扰乱你的心境。
经过几日的观察,我主要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手机蹭网现象的严重。有许多的同学,尤其是新生,因为图书馆有免费WiFi,他们名义为看书求知,可走进观察几分钟就会发现,本该放在书页上的手指却在屏幕上滑动得不停。时不时传来的qq声和电话声以及用劣质耳机听歌而泄露出的微弱歌声真的让一些看书的人感到很苦恼。打扰他人这只是一个方面。在我看来更严重的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则是极大的浪费了图书资源和空间资源。他们为了掩人耳目,都喜爱将一本书拿来做掩护,而对于真正需要其中某一本书的人来说,却是缺了一分知识,少了一点时间。。。本来就为数有限的座位却是有一半的人在坐着玩手机,而大部分抱着作业本的人却是满脸尴尬。
此外,闲聊和吃零食现象也是这里的常态了,本来是好好的书室,却时不时听见零食在嘴里嘎嘣作响的声音,特刺耳,一下子可以将我们在书里的思绪拉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头脑装的知识在增多,世面在拓宽,基本的一些素养我们不该跟上吗?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2 22:27
本帖最后由 肖兴亮 于 2015-11-2 22:31 编辑
“开口”
冬天来的时候,总是悄然而低调。
傍晚,7点过了几分。当我从日语学习部出来时,天空已经拉下一块黑幕。。。。该死的,这几天的气温还真是见了鬼,傍晚降温地紧,忙着一天又都没好好吃饭。终于忍不住饥饿与寒冷,我就在路边买了个烤红薯,蹲在烤炉旁啃着红薯,与老板聊着一些漫无边际的话。
红薯摊前是38路汽车站,并没在等车的人。哦,不,车站杆子下也是有那么一个青年,也是像我那么蹲着,透过摊前的昏暗灯光看去,也是和我差不多大···又一波夜风袭来,把站台旁的渣粒和残叶卷得精光,身穿单裤的我明显感觉得到刺肤的寒意,红薯摊的那位大汉老板也是骂骂咧咧,抱怨着该死的天气和他那正在上学的,不争气的儿子。青年任然蹲在风中自顾自地扣着手机,实在太冷了,也会放下手机来哈口气,戳戳手掌,然后又继续扣。。。。
当我第二眼扫过去的时候,他已经不蹲在那里了,也没有扣着手机。他站起来,双手交叉裹在腋下,在站台旁来回度着步子。风还在吹,车站的一旁是我们所在的,有热乎可口的烤红薯的红薯摊。向里一点还有一家面馆,白炽灯光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温馨和有吸引力,吃面的人把热气漩得老高;另一边呢?是学校老区冰冷的围墙,毫无一丝灯光,黑暗笼罩着围墙内高大的老槐树。青年就在它们中间徘徊,然后又拿出了手机,透过手机的屏光,可以明显的突出他紧锁的眉头。这次他没有扣,而是在屏幕的某个地方盯了几刻,然后背过身去拨通了某个号码。
因为隔得不远,(可能是手机质量也不好吧)我大致能够听见一些什么。电话一头首先传来的是一个中年农村妇女的声音,是一口标准的四川话:"喂,哪个?。”青年哽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哦,妈,是我,额···爸呢?没在那里么?”:“哦,是你啊,你好久都没打电话回来了,怎么样?这两天都冷了,那边冷吗?要注意身体哦,你爸在这里,手机一响我就喊他接电话,他硬是把电话塞给我。。。”青年干吭了一声,说道:“恩,这里还没有好冷··啊,我在这里还好。"听到这里,电话那头就传来高兴而稍带疲惫的笑声。母亲就在给他拉着家常,说着前不久她和父亲去哪里务工,昨天又去了哪家亲戚····这头的少年又踱起步来,用“恩”“哦”回应着那头热切的倾诉,其间又配上几句很干瘪的附和笑声。他这次是侧对着我们,虽然看不清他的面部,但他冷得抖动的手和说话时抽动的嘴唇却是被我看得清楚得很。
:“恩···妈,你把电话给爸嘛,我想给爸说下话。'说着,青年的喉结又抽动了下。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母亲劝父亲接电话的声音。在推阻几番后,好像父亲同意接电话了,来不及青年问候,电话就先传来一声中年男子的声音:“咋子,啥事嘛?"这摆明了充满了不赖烦,但又不缺少那么几分关切。青年先是一怔,然后又硬生生的笑着说:“啊。。哈,没啥子事,就是打个电话回来问下。”然后又是一番听来总是让人感到客气的话语。:“你要实在没啥,就挂啦吧,我和你妈都还好,在外面自己注意。”:“哦,不,那个,爸,其实···那个,我这个月的生活费要花完了?”电话那头先是沉默。然后骂道:"我实在不知道你一个月要好多钱,你拿钱都干了啥,你已经是大学生了,家里的境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应该考虑自己生存了,我不知道你还能依赖我好久。。。”为了堵住父亲的口,没等父亲话完,青年又做起生硬的笑脸,满带着愧意:“额,爸,主要是我,恩,我处对象了。。。”电话那头又是沉默,然后说道:“要好多嘛?”父亲的话语带着几分复杂的感情。:“恩,8···600。吃饭够了。”电话那头叹了口气:“要得,自己把卡号发过来,我记不到,就这样,挂了。”:“···哦哦,恩,好吧”青年苍白的回应。
电话结束了,我的烤红薯也快要吃完了,而老板还在抱怨着他那不争气的儿子:“真的是孽啊,一天天真不知道他在学校里搞些什么名堂,不好好读书,偏要去整些“歪门邪道”,有本事,就别问我要钱啊。。。”
寒风还在吹着,青年收好手机准备消失在黑夜,他转身那一刻,灯光打在他脸上,暴露了他湿润的眼眶。我追上去想要问点什么,但我最后还是没有去问。因为在黑暗围墙的拐角处,虽然看不清,但我却听到一阵抽泣声和几声响亮的耳光······、
(根据事实稍有改编,见于11月2日校小北门外)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3 19:51
南湖游记
十一月初,秋冬交互之节季也。时天渐凉,冬意日隆。行者皆披毛裘,以备秋寒之袭也。是日也,骄阳挥洒,温风拂面,一改往日风景,犹处春光也。此皆天公作美得乎?故而吾校记者团报编一部尽悉出游,采风于南湖之景,以畅叙心胸之幽情也。余参其中,幸而随往。
此去前往,约二三十里。及过南山寺,未几,至南湖。余远观之,其为横“几”状,左右各筑一大堤,围之而成湖。湖面甚广,而水不兴。苏子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于余而言,其言用于此,未及不可?堤岸更添垂柳数珠,其枝甚茂,叶如新发,何以见(xian)秋意之深哉?
众等涉左堤以至湖北。过堤及右行数百步,见(xian)一堂,号“六一堂”也。余惊之,此间“六一”,非莫不是“六一居士”欧阳修乎?或曰:“然也。”问其故,答曰:“居士祖籍庐陵人氏也,然因其父迁官西南而生于绵州。及其猝,乡人感其文名政声,于其出生之地筑斯堂以记之。余大悟,由此益兴南湖焉。而余又敬六一之名,故拾级而观其堂,然其败弊殆尽矣。则又不甚心生荒芜凄清之感也。盖此地不宜久驻,乃随众等复行数十步,至一山庄。庄主人见吾等,喜出邀而就座,供吾等烤架食材备于庄北。庄北实为南湖之北岸也,隔岸越林望及湖南,可视极宽。众等如座,皆各造伙食。俄而食熟,皆聚围一席而食之。席间,临湖对饮者,畅谈绵城之往事,一吐心胸之幽情,无不快哉。
至席散,众人又相邀泛舟于湖,余欣然往之。舟至湖心,望岸,即先(xian)一观,号曰“玉皇观”。观隔小丘,似与湖相映而生,极显江南娇小之韵也。遥想当年,范君仲淹登岳阳楼而望洞庭,愁绪百感。余则惜之何不以泛舟以观岳阳楼为?舟至右堤,水静且浅。近岸,藻荇交横,郁郁葱葱,如岛如屿,甚惹人怜,纷纷拍照以记之。有兴起者,各自以舟为阵,互拨湖水以嬉戏。未几,各舟皆乱,笑喊响彻于湖也。及上岸,众人衣襟皆沾湿,然兴奋之情不减也。余亦以“出水芙蓉”自嘲也。
比及上岸,时天色既暮,众等又皆兴尽而疲乏矣,故散而归矣。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6 00:07
美食节来袭
本报讯(记者 肖兴亮)11月5日,东区运动场内运动会正举办得如火如荼。而运动场后的七彩珠广场内,我校一年一届的美食节也进行正憨,吸引来了大批“吃货”。
据悉,本次美食节相比往届,新添了不少新花样,如“啤酒烤鸭”,“叫花鸡”,“大肉串”等。此外,“烤红薯”,“鱿鱼串”“凉粉面”等传统金典小吃也悉数亮相。种类繁多的各色小吃美食使得吃货们欲罢不能,许多“吃货”表示:自昨日美食节开幕到今天截止,都已经至少来过3次了。经记者调查,美食节上最受欢迎的美食包括:啤酒烤鸭,凉粉凉面及各式肉串等。特别是在啤酒烤鸭的摊位前,总是看得到排队的长龙。
问起此次美食节为何如此有吸引力,大家纷纷表示:除了价格实惠,种类多,味道好之外,大的开展规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次美食节相较于往届,举办规模较大,并且在美食区内增加了大量的快餐桌,使大家有较大的消费食用空间。此外,在运动会期间,由于美食节举办地—七彩珠广场接近运动场,方便了运动人员及工作人员的用餐,也因此颇受运动会相关人士的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美食节举办时间的合理性,美食节期间,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白天有课,没时间来休闲。为此,主办方将每天的举行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半,这极大的为广大吃货提供了消费时间。
本届美食节共为期3天,将于6号闭幕,还因忙碌没去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咯。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6 17:35
赛场背后
—— 各单位团体齐心协力确保校运会成功
本报讯(记者 肖兴亮)11月6日下午16时30分,西南科技大学第15届运动会正式闭幕,有关校领导表示:本次运动会是相当圆满的一届运动会。而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的背后,却离不开各单位团体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记者了解到,本次运动会规模与质量较之于往届都有较大的提升。单从开幕式来讲,各个学院早在一个月前就在各自学院内部进行选拔入场方队人员,并对其进行针对训练。而在开幕式上最受好评的团体操节目更是早在9月中旬就开始进行着人员的严格选拔与训练了。一些参加团体操的同学表示:她们每周都至少会有一次的全体训练以确保开幕式表演时达到最好的默契度和观赏效果。另外,在运动会举办区间,各大社团的投入程度也不可小视。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人员向记者透露:在运动会这两天,由于场地多,赛事杂,很多参赛人员与加油的同学有时会不知道地点或时间。所以他们也会经常提供咨询。此外,围观观众容易唯堵跑道,为此,志愿者团队也不得不派出大量人员去维护赛道秩序,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在学院班级方面,各院同学们积极参加本届赛事,土建学院尤为突出。他们在休息区积极向主席台投送加油稿的同时,也占据了看台两边,为参赛的土建运动员擂鼓摇旗助威,极大的带动了运动会气氛。
此外,在安全保障方面,绵阳市公安武警部队及校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是时刻守在赛场,把运动会的意外性降到了最低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8 11:11
读《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有感
在感悟之前,我想说下,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哲学类的书籍。说实话费希特这位大家的书真的是晦涩难懂,然而我耐着性子看了,说是感悟,其实就是一个哲学白痴的自我看法罢了,要写到费希特的观点精髓,这可能会很难。
首先请准许我看待这样一段历史。在这本书写作的1807-1808年之间,当时的欧洲霸权是掌握在由拿破仑控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里的。此阶段的法国在欧洲大陆可谓是翻云覆雨,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后,随即又进行了非正义的拿破仑战争,到处侵犯征服其他国家,任意践踏其他名族尊严。而德意志即当时的普鲁士王国,正是遭受到这样一种民族的侵犯。身为一名爱国的哲学家,费希特看到了法国人的野蛮和德意志民族由于失败而极度的消沉乃至于自暴自弃。为此,费希特写下这些演讲,阐述德意志民族的优越点,从而对德意志民族的内心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上是站在当事来看这本书的最大的意义,然而时代在变化。当年的战争早已不在,所以这本书对于今天就又有另一番意义了。
(我认为)这本书主要为我们阐述了三个主义的思想。即: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理性主义 。其中,民族主义在当时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当时法军在战场上已经是似乎无可战胜了,特别在法军占领了柏林后,普鲁士军队和民众士气底下,投降拖协者占到了上风。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现象呢?在费希特看来,这时的德意志民族是一盘没有凝聚力的散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当时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利益趋势大众形成了利己主义。整个民族都是自顾自的活着,只要能吃上“一口饭”,国家亡不亡不管他们的事。如何能够把这种利己主义改造好呢?其本质当然是进行教育的改革了,费希特主张进行针对德意志的新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是在当时来说是先进的,就是放在当下我们的社会也是极为难寻的。或许我该反过来如此说:当时的那种教育并不是不好,而是相当好了,因为它也涉及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但它好到了超越当时社会上层建筑。因为它要求人们能够自觉的去遵守那些固定的知识并要人们自觉的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但在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且国家混乱的那个时代,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在新教育下,要彻底改变过去人们对于社会与宗教知识被动,口头的接受为主动去寻找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从而彻底改变社会的利己风气,他相信这个教育是可以提升德意志的素质,引导德意志民族寻找到那种爱,善良和坚定不屈的意志。之前说过,就这种教育模式,放在当下也是极好。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特别是小学到高中阶段,都是清一色的应试教育阶段,十余年的努力只是为了进入一所大学。而原本该从小抓起的素养和道德品质,在那些阶段就很少提及了。这样,好不容易进入了本该求知的大学,这群人又不得不把这些该在上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推到了大学,从而又错过了求知的大好时光,也破坏了求知的环境。最终,这群人要么是有才无德,要么就是有德无才,更甚者就两者皆无。当然,也会有少部分人两者兼有,这就是我说的那种适合费希特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教育的人吧。这反过来也说明无论那时还是当今,那种教育模式都未必适合时代,因此费希特主张改革是完全正确的。
费希特认为,德意志民族只要意识到了民族意识,认识到本民族的优秀。就会从中看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就会产生那种共抵外敌的意识。即爱国主义。为了更加好的说明爱国主义及为什么要爱国,费希特先生在演讲中为我们详细说明了同为日耳曼人的德意志名族与其他名族的不同之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语言的不同。因为语言不仅仅是最好的民族的象征,其更大的意义就是承载了那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品德等宝贵的的东西。原本生活在德国这块土地的日耳曼人,有一些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迁入斯拉夫所在的波兰,俄国,维京人所在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及罗马人所在的奥地利,意大利等地。这些人经过几代的繁衍,其语言和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当地民族的影响和破环,原本优秀的品德在外族看来是恶劣的,在几代的影响下,那些日耳曼人抛弃了优秀的品德,反而接受了恶劣的但在外族看来是优秀的德行。而语言的变化,他们也不可能在那么深度的理解到原本的文化和艺术。久而久之,那些日耳曼人就完全脱离了与原本的部落的感情而融入到了异族,与异族混血等,与他们共同生活并一起建造了叫国家的东西。而留在波德平原中部的日珥曼人也就自己形成了叫德意志的民族和叫德国的国家。在此基础上,他们要必须认识到民族的存在离不开这片土地,即:德国。我们中华民族的存在也完全依赖中国这片土地,如果日本在1937年就占领了中国,那现在真的会有中华民族吗?现在多国都与中国有边界和海疆之争议。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每个人不应该及其重视吗?
在费希特的描述下,德意志是最为高贵和优秀的,它不惧怕任何困难,即便当下的困难压在它身上。在我看来,这是在当时拿破仑入侵时费希特鼓舞士气的一种方法。难道真的这个民族就是一直向往民主的最优秀的民族吗?那为什么最早最好的民主会出现在英吉利,那后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假民主会存在?这可以先不说,因为在那时的特殊情况下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他的思想。而的却有人会误解这种民族和国家主义,并把它带到极端化去。在希特勒执政的纳粹法西斯期间,就极端的强调德意志的优越,德国的伟大,从而煽动起民族和国家战争,他们想把费希特拉入法西斯的阵营,但最终失败了。因为他们企图欺骗大家,把费希特的理性主义隐瞒下去,其实书中一直在隐晦的说明理性的前提,爱国,要求我们是关爱国家的利益,爱民主,确保其不受到侵犯。而不是爱政府和领导的利益,不是一味的去践踏他国。民族主义不是煽动民族仇恨,而是让德意志清楚认识自己,从上自下都可以互相关爱帮助,去努力创造发现,能够让德意志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成为优秀的民族,而表现形式绝不是用武力去征服,这是书中关键。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10 08:34
信心的缺失
有些时候,人的失败真的来自于信心的溃败,这比本身的技不如人还要可怕。
在昨天的足球课上,小组对战的环节又到了。我们小组又遇到了上次的对手第二组。在第一次比赛中,我们队伍由于大多数是第一次踢球,而且身体素质整体比二组的工课同学要差一些,所以最终以0比4的大比分落败了。时隔一周,当知道我们再度面临二组时,队长和我想的是有没有机会复仇,另外两个同学也尽自己全力去踢。可其余的队友却不是这么个想法了。
队伍中的大多数一想到上周的惨败,就不断摇头抱怨,说怎么又是二组,能不能换一组啊,怎么可能会赢?等。在半个小时的比赛中,由于我和队长等积极的努力,我们的防线还不错,二组始终未能将球突破过来,甚至好几次我们都突破到了二组的禁区。但可惜的是几脚抽射都未打正。然而那种畏惧的心里正在吞噬我们队伍,最后将我们的队伍信心拖垮了。开始的时后,我们把几个没信心的队员安排在后卫的位置和守门员的位置。他们可能一直在想不可能打赢的事,而且前期我们后区比较安全,所以他们一直在发呆。当我们有一次拦截失败,二组带球突破来时,我们的后卫就根本没反映过来,守门也是看到球来,就慌了,手脚紧张得僵硬。当我们作为中锋去救场时,后卫也来慌乱救场,乱成一团。本该不进的球却在我们慌乱中被二组踢进。
进球后,我们的低迷情绪爆发了。两个后卫开始怨骂,因为当初他们是被逼着来踢足球的。守门就以缺少人员和身体疲惫而懈怠,虽然我们几次劝告,并未他们加油,但这并不管用。接着是一个前锋,在拼抢几轮后,体力透支,看到后方如此颓废,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在防守和拼抢上节奏慢了不少,好几次都说不行了,传的球也总是接不了。
这其中,二组又好几次突破了我们禁区,但所幸我们挡了出去。面对强硬的攻势,我们的体力和信心严重下降。最后守门员干脆坐在球门边动也不动,后卫也是懒散得恨不得马上结束的样子。我们三个中锋看到如此,身累,心更累。就在这时,二组又突破了防线,脚尖一送力,球从我们守门身边如无其事地进了球门……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15 23:38
双11后的收发室
学校老区北门有个快递的收发室。老旧的门牌,脱皮的朱红木门,一眼看上去并不显眼。平时除了门口有稀稀拉拉的领取快递的人,其余时间就再没人问津。北门也因此显得比较安静。
双11来了。又是一个购物的狂欢日。在当晚的直播中,阿里巴巴在12分钟内净入200亿人民币!这个庞大的数字庞大得我们对双11的消费力有点麻木了,而在我们学校,这个平日不起眼的收发室却让我们对双11同学们的消费力不得不惊叹。.早上9点刚过,短信显示我的快递已经到达,催我去取。我到达北门的收发室时,平日难得一见的圆通快递车停在了北门外,而且是两辆。快递员正在忙着卸快递,收发室的门口挤满了人。一边是快递员挂满了包裹,闯过了人堆,把包裹忙着送到收发室,一边是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忙着清理送达的包裹与前来取快递的同学对上号。人真的好多,围堵在破红色木门口,像是要把收发室挤到坍塌。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好扯着唾沫星子喊到:“都排队,把队排好。”为了不给北门的进出添堵,特意排了3排,呈折线排开的。我夹在中间排了十多分钟,这期间又有人不断前来收快递,而收发室的门口每次只能让一个人收取,这很快使得北门被堵了。保安出于无奈,只得在一旁维持好秩序。
今天天气一改往日的寒冷,出了大太阳,穿着羽绒服,挤在队里,心里一阵烦躁。到我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小腿已经有了酸胀感。到临走时,回望,看见队伍依然是3列折线形排着。队伍在缓缓前进。哎,终于知道为什么要剁手了。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18 01:23
忙不过来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正如这句歌词所唱的那样,这几天的烦心事特别多,忙碌冲刺着整个寝室。
学期已经过半,翻开龙新网的日志贴,好多室友的跟帖仍然为0,距离规定的60篇日志遥不可及,所以可以在我们寝室看到久违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了,每天熬到夜晚12点之后,依然可以看见一张张对着闪光的屏幕认真而焦急的脸,下面是双手不停地敲打着键盘,跟着帖子。另外,教研室,我们也成为了那里的常客,面对报纸,我们一目十行,笔尖沙沙作飞,巴不得赶快抄完50篇。看看其他人,早就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悠哉悠哉地看起书来,而我们,前半期耍得太过,到现在才来补救,虽说为时未晚,但在追求速度的前提下前提下,质量可想而知。
除了写,晚上还会听到背书的声音。千字文要求是在这学期背完的,个别勤奋的人都已经把大二的背诵要求背了,而我们寝室大多数却还没有开动。所以,在睡前,在醒来后,你总会听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真是学术气息浓厚啊。只是在这个声音中,多了一份欲睡不能的无奈感,其中总会夹着几声哈欠声。
以上还只是对于我们的专业课的作业呢。除此之外,还有几篇英语作业在网上等着我们,而且,四级考试时间越发紧迫。未过几周各科考试又将来了,有的人又不得不忙着复习起来。对于我来说,记者团最近的事也会慢慢多起来,今晚的团内会议从6点半边吃边开,直到22点才让我回到寝室。会议一开之后,意味着明天起又得忙碌起来。 而我的日语课程的作业还没有动静 ,即使周 末用上去补,都还得遇上补课 。每每想到这里,就有种忙不过来的无奈啊。我还是怀念之前的被窝的温暖。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19 16:46
安全!安全!安全!
上午10点半左右,教室里课上的正好。
我在角落里捧着书安静的看着,手机在一旁静静的躺着。一切都很平静。。。。。手机屏幕突然闪了起来,闪光触碰到我眼角的余光把它带到我的视线。
是一条QQ消息。同一条消息,但好几个群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发过来。上面是一行简短的字:土建学院女孩骑自行车下坡不慎,摔伤严重。下面还有一张照片:在离校医院不远的一处下坡路段,一辆自行车横七外八地扭在车道一旁。不远处的行道树下,身着浅蓝色牛仔衣的一个女孩侧躺在青石路面,右手遮头,难掩痛苦的表情。血顺着伤口浸染在青石板上,浸了一滩。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这样简单的照片却在十几分钟内引起了近乎全校对安全的关注。
或许,在事发的十几分钟前,女孩是个活泼的开心果;或许,在那十几分钟前,女孩还在畅想在这风和日丽的天气出来骑游所能遇到的各种可能••••••然而,就在那个弯道,就因为一个刹车恍惚,一场意外打破了美好的一天。
现在女孩早被好心的同学送往了医院,路上的血迹也在下午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了。但这一切还没就因此落幕,今天悲剧的发生,带来的是大家对大学生安全的热议。安全问题,从小到大,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被遗弃讨论,可悲剧任然不断发生。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出门在外,我们有责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了。做什么事之前能不能稍微留个心眼。如果,她承认自己车技不好,不强行下坡;如果,她能在下如此陡的坡前就握好刹车,让车慢慢下行;如果••••••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可惜没有如果。
前些日子,老师总会批评在学校横穿机动车路,不走人行道的现象。当时我还不信。但,现在我信了,当我看到她无法掩饰的痛苦的表情时,我信了。安全隐患,真的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而有些是我们可以去避免的啊。有句网络话说:不做死,就不会死。出门在外,安全警钟,长鸣!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19 23:35
QQ群环境
进入大学以来,由于各方面的需要,加了不少QQ群。这些群大多都是与学习有关的,有了这些群,平时和老师,学长,学姐,及同学们交流倒也方便了不少。
可是群多了也会有它的弊端,新一届的我们通过群里见识到了不少的"第一次",由于新奇,所以活跃。但活跃一旦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将整个QQ群的形象拉低。这类现象大多会在较晚时分出现。尤其是在老师和高年级的休息了后,学校里最年轻的我们由于事情少,精力旺盛,渴望被认识的心理等,很多人在群里就会聊开了天。胡乱发红包,语音聊天等其中就不乏有些吹牛日白的话,话语一激烈,就是各种斗图,各种装逼。虽然能理解他们的激动,但有些字眼的确不堪入目。发的一些图,也大多是从暴漫收藏来的,这些图为了搞笑,可以无止境的低俗,庸俗,乃至媚俗。
不管是官方群,班群还是其他。我想说的是QQ群作为一个公众平台,是大家在虚拟交流时的一个共有空间。虽说不会面对面的交谈,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顾他人感受就随意的畅所欲言呢?而且,在深夜畅聊,有没有想过会打扰到已经在休息的老师同学呢?好的网络交流环境是靠大家共同营造的,我们谁愿意生存在一个环境糟糕的地方呢?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20 00:57
劳逸平衡 适度游戏
肖兴亮
大学,相对于高中是一个宽松度极高的平台。而调查表明,高校的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把宽泛的时间都投入到游戏上。
很多新给生表示:在大学以前,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投放在考试学习上,神经高度紧绷。而大学有相当多的时间,自由度高,也没有太大的压力,玩游戏是不错的消遣和放松方式。那么,对于大学生打游戏的现象,在老师眼中是怎么样的呢?为此,本报记者特邀文艺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的毕叶老师,就大学生打游戏这一现象阐述了她的一些观点。
毕叶老师曾工作于网易游戏,参与了“梦幻西游”等游戏制作,有丰富的游戏经历。现于我校文艺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任教。
毕老师指出:适当的合理的游戏是有益于身心的,在平时紧张的工作学习后,游戏的确是个不错的放松方式。她还结合自身的游戏感悟向记者透露道:一些游戏对于人的脑力思维锻炼是非常好的,比如一种回合制的策略游戏中,可选角色不尽相同,但是为了取得胜利,每个游戏团队都得根据不同角色的能力进行搭配,达到整体优势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如何从整体出发来统筹考虑的思维,这是很多课堂做不到的。除此之外,毕老师还建议玩游戏的学生应该尽可能去参加一场真人团队竞技,这样对整个人的临场的应变,心态能力都会有较大提升。
但万事都有两面,过度沉迷于游戏也会带来一定的坏处。比如经常与现实世界隔绝,造成了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学业等。所以在最后,毕老师也忠告同学们:游戏要适度而止,每个同学要有规划,有较好的自控力,合理游戏。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21 00:35
本帖最后由 肖兴亮 于 2015-11-21 00:39 编辑
归家
天空灰茫,黑云紧聚在穹苍
黄昏的荒野,暮色魍魉
电线杆子上
麻雀扑打着翅膀,呼唤着窝的温床
发动机轰轰作响,汽车奔驰在苍茫路上
车内
泛黄的乌丝灯,盈撒那人脸庞
两点一线,支起故乡与城市来往
透过雨点斑驳的窗,是前车尾灯彤红的亮
正如那颗彤红的心儿
随着转动的车轮,飞奔!神往!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21 23:16
“老司机,带带我”
——迷途的司机
奇葩事,天天报,在我身边也不少。
说起这件小小的奇葩事,还真的让人哭笑不得,真不知道是谁该尴尬呢?事情发生在昨天的离校返家时我们乘的那辆车的司机身上。
好几年没回金堂老家了,这次就和学校的老乡一起打算趁这次周末回去看看。考虑到坐火车要转车反倒不方便,我们商量着去平政汽车站打汽车回去,这样大概要两个半小时才到。上车时,司机,那个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头顶一片“地中海”。用淳厚的金堂话在车门口组织着乘客上车,看样子是个金堂人,有经验的老司机。到我上车时,我无意间问了一下:“师傅,这趟车在哪里下,金堂车站哇?还是寒单桥(金堂一处地名)?”他恍惚的回应:“现在还不确定。”并催促我上车••••••
一切就绪,老司机发车了。车行一半,过了德阳。由于道路施工,不得不改道。那条道是以前常走的,但现在不得不再走。在那条道上开了十几分钟,老司机爆出一句话,吓得我们傻了眼:你们谁知道怎么走金堂?谁知道?当时我们一车就惊呆了。老司机尽然跑了这么多年还不认路。好吧,彻底被他打败了。因为我也是第一次从这边做,所以我自然不知道怎么走。还好有几个中年人提醒了司机。车内又安静起来,我关上车帘子,在轰鸣的发动机声中睡了••••••
不觉的过了大半个小时,当我由于身体酸胀而清醒时,捞开帘子,哟,已是金堂地面了,看来马上要到了。我准备收拾好东西下车。就在这时,老司机又扭过头来:“车站,车站咋个走?”额,这话竟让我无言以对啊!车内的其他人也是一片嘘嘘声,还以为老司机开玩笑呢。他再次用刺耳的声音强调:“你们哪个晓得金堂车站咋个走?我记不得了.”好像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再次在乘客的指引下,老司机才完成了这次班车。想想这奇葩司机,(多半是那啥老年啥症提前了吧)到现在还让我在逻辑中凌乱。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22 22:17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写新闻要重态度和细节
今天是我们新闻系龙新时报的第三次报评会。下午3点,时报成员多数已经到齐,评会正式开始。
和往常一样,会议还是由时报的两大负责人主持,刘丽老师在我们讨论完后时而就报纸的一些明显问题做出指点。就只有角落的系主任静静地端着近两期的时报看着,一言不发。就这样,前一程时间虽然有点枯燥,但总的气氛还算轻松。
讨论完了第一期报纸,我们就以为这样结束了。这时,原来一直沉默的系主任开口了。:“我来简单说两句.”简单而又带有一丝严厉。他首先就直接点名一版的编辑,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一版的头条新闻出现了严重失误.按照新闻的语意,标题应该是“南国记者刘伟盗取涉嫌国家秘密被捕”,而报纸上的标题却写成了“南国记者刘伟涉嫌国家秘密被捕”。正如系主任所说的那样,这种低级的语法错误初中生可能都不会犯的,却在我们大学生身上发生了。而且作为编辑还让这篇登在头版头条了!原来,刚刚系主任一直在暗暗观察我们写的新闻的问题。接着,他有对这期报纸的其他版面的问题都说了一遍。
与其说是在说问题,不如说他是在对我们在新闻上的态度和细节处理上的指责和批评。因为说道的问题大致和刚刚一版的问题差不多,都是一些很小的细节问题。他说道:“这些报纸都是要送到国内很多学校和同行讨论的,你们觉得到时不丢脸就这样做吧。”他又气愤地谈及群里一些外校老师用我们写的新闻来质问他的事情。说白了,这些低级错误的出现都是我在细节处理上的马虎,而这些简单错误你、没被发现,就只能说明我们大家的态度是不端正的。学生只知道写完交稿,编辑就只负责把稿子排版,大家都只是为了任务而做,毫不注重报纸的质量。其实,如今的这些毫不起眼的错误在我们以后工作后被人翻出来,它们就会成为业界的笑柄。对现在负责,就是对未来负责。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24 00:10
细节,还是细节;态度,又是态度
今晚校报新的一期选 题会又开始了。由于,之前有事我没及时赶到。还好在会议接近尾声时到达会场。
此时大多数的人的选题都已经报完,慌忙中我也就只好站起来不加思考地胡乱报了个选题以完成任务了事……选题后,下一份任务是我没有想到的奖励环节。今晚将对此前工作表现好的学生记者进行奖状颁发。而更开心的是我也在其中啊!
在散会时,我准备拿着奖状高兴地离场了。走到门边,听到部长在和编辑正在讨论即将出版的下期报纸。他们在说报纸的问题,我忍不住瞄了一眼。没错,那个动态版面不就是我负责做的么?部长和编辑悄悄说到:“你看看,这样的稿子怎么就上了呢?你看,这条的署名都写错字,还有那条,这里有明显的逻辑错误……”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虽然我就在那个门口停留了那么几秒,但,这些话却从我耳朵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在回来的路上,天很黑,看着手里刚刚拿到的奖状。“肖兴亮同学,由于你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学生记者”。呵呵,认真负责,我真的配吗?为什么连一个名字都会写错?表现突出?过去很优秀?就算有过一些小成绩,但是,毕竟错误的确是你犯的,而且上了报纸,这就意味着我是当着如此多的人犯错了。而且,还犯了这么低端,幼稚,明显的错误。认真负责,看到这四个字,真的是对我无情的讽刺。哪怕我当时在写稿子时,认真一点,多收集点资料,哪怕我在交稿前多检验一下。我凭什么不去做这些很小的事情呢?凭我是大一的?凭我上面有学长的改正?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1-25 00:55
本帖最后由 肖兴亮 于 2015-11-25 00:56 编辑
平静吧!龙新君
今天一天,整个龙新网,整个龙新通讯社,整个新闻系都不那么安宁。
早上刚登陆龙新网,意外发现登不了了。后来,群里显示是网站再次被挂码。而在此之前,龙新网已经被挂了几次码了。最严重的一次挂码使我们大家损失全部日志。想到这里,心里不禁一个葛藤。好在在系主任和相关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解决了挂码。然而这不代表安宁的一天的开始。这或许是今天复杂的前兆!
果不其然,中午时间,时报传来将被带入“冬天”的消息。原因是一篇时报的一篇评论涉及到了党报。如果失去了时报,我们实习的平台也就垮了。这种不详的感觉带到了下午。下午约摸6点左右,再次传出龙新网挂码的消息,这可把他们急开了锅。一天两次挂码。这个消息传来,尤其是在15级的群里,这可是重磅炸弹。但还好,挂码的网站再次被相关人员修理好了。
说也奇怪,网站好了,系主任却在群里宣布。再过几个小时,龙新网及文艺学院其他网站都将暂时关停。而且,在这同时,系主任反常的变动了新闻系群结构组成。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我们又透过学长们了解到,系主任和通讯社的负责人在教研室审查了一晚上的时报和周刊。原来,以前有些同学为了自己的任务完成,竞然去其他网站复制抄袭一些对龙新网不利的反政府,反人类言论!他们的自私换来了全体新闻系的遭殃。老师和负责人们不得不加班加点清理,并且暂时关闭网站。不言而喻,这对我们新闻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还有6个多小时就要关网了。现在只好希望这一切都快点平静吧!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 10:41
龙网再新
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龙新网一度被要求关停,但在我们新闻系老师的努力和其他“好心人”的帮助下。近乎一个星期的波折,龙新网还是挺了过来。
相比于之前经常挂码的老版本,新版本的龙新网据说成功的解决了经常挂码的问题,而且页面的布局也更加的简洁大气,且不乏一股中国风。都说某件事情做久了后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在“失去”龙新网的这几天里。说实话,我们有时候不知道干嘛了。以前在晚上某个点到了时,尽管不太情愿,但是还是会坐在电脑前打开龙新网的页面,闲逛一下,看到自己的日志可怜的数量时,还会强迫自己去更新一下日志。这样的节奏在之前看来虽然极为枯燥。但只少还有些事让我们去忙。
那天晚上得知网站不得不关停时,虽然很沉重,但是我们也是内心窃喜了一下。因为我们就不必天天那样被它逼着去做那样机械又枯燥的事儿了。刚开始的一两天里,我们都已忘了龙新网的事,忘了日志栏里那少得可怜的数值。我们抛开那样机械的节奏,每天晚上依然熬夜,但这是熬夜游戏,小说。但在这些“自由”日子过了新鲜感后,我们开始变得无聊,烦躁。玩得尽兴固然是好,但大玩之后就只剩下了内心的空虚,回头来看看,到底要不要做点什么呢?但却又欲做又罢,因为我被游戏和手机连续灌了几天,早把我灌得麻木了。我那时真的想要找点事来做,碰巧那几天课也少,空闲得很。每次午觉醒来的3、4点,我在恍惚的头脑里感到那个堕落的自己离我越来越近了。
有句经典的台词叫:总是在失去后才后悔莫及。经历过一次没事可干的颓废,我才知道有日志可写的好啊。当然,也希望这次老师们的心血—新龙新网,可以好好运转了。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8 00:24
私の一日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私は 肖です,西南がぎ大学の 学生 です,
今日 は 月曜日 です、今朝、私は 7時に 起きました。私は パン と シルクを 食べました,でも、8時、私は 図書館へ バスで 行きました・私は 8時30分から、11時40分まで 図書館で 勉強しました。午前12時、私は第5食堂で 親子丼を 食べました,コラを 飲みました、
午後1時から 午後2時まで 私ほ 新聞を 読みました 夜 、私はデパトへ 行きました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店員は 私にそれを言う。:“この靴を ください いくらですか?”
500元です.店員は言う
レストランは デパト の 7階 です。19時から、20時15分 まで 、私は 友達と レストランで 食べました。私は 21時に バスで 帰りました
21時20分から 23時 まで,テレビ を 見たました。23時30分, 私は れました。
これ わ 私の一日 です。 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す。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1 00:33
这样坑的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景区骗客,宰客现象已经缕见不鲜了,而宰客的方式也不断翻新层出。作为学生,我们经常在象牙塔待着,平时出游大多数也是有家长同行,因此我们尽管知道这种象像的猖獗,可依然会有一种离我们很远的感觉
。
由于遥远,作为象牙塔中的一员,我平时也抱有这种幻想,直到今天这种所谓‘遥远的’事发生在我头上。而更值得一笑的是,它发生在俗称普济众生的佛门之地,着实令人心寒!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下午许,乘着难得的下午没课时间,我和几个室友便去了绵阳最大的佛寺——圣水寺去采风。的确,在这一圈的采风我们过得很愉快,但,除了即将离开时我们去的那个“地狱屋”。
采完风本来要就此一路下山回了,路一转角,看见一间“鬼屋”。没想到在这佛门之地也有“鬼”啊。出于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初衷,我们三人一合计,凑了上去。
这间“鬼屋”是一个普通的农村砖瓦房改造而成的。咋一看是倒是一间农屋子,而不是一个娱乐的地方。一问票价,不贵,10块。我们立即掏钱拿了3张。就在要进去的时候,一个室友内急要去厕所,我们就持票在门口等候着。厕所在半山腰,所以来回需要几分钟。
刚刚售票的“僧人”见我们在屋外一直聊天,便显得有点不耐烦了,用一口纯正的四川话夹着催促的口腔:“呃,你们买到票还不进去,在整啥子呢?”这一反常的话语咋一听很刺耳,所以我马上有点小提防了。心想:我们票都买了,进不进是我们的自由,也不带这样急着要我们进去的啊。我悄悄向另一名室友说道:该不会是黑店吧?这时上厕所的室友正巧回来,这些想法就随着我们进入鬼屋暂时烟消云散了。
屋里很黑,一个灯也没有,一丝光也不见。说是鬼屋,什么都看不到,只是听见一片鬼哭狼嚎的配音,还有就是电器启动发出的难闻气味。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开手机灯来找通道。
打开灯,你就马上明白这里不开灯的原因了。所有的鬼几乎都是简单粗糙的做工,无非就是给几个钢铁架子带好面具,衣裳,再配那么一两声鬼叫而已。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达到刺激的效果呢?消除了唯一一点恐惧,我们竟然和“鬼”拍起了合照。
可能见我们久久不出,屋里的广播再次传来那个不耐烦的声音:快点,你们快哈。在粗鲁的催促声里,我们不得不快点出来。
走到出口处,只见那个“僧人”穿一身袍子。见我们要走,马上起身拦。把我们带到一尊佛像前,让我们磕头,并说我们见过了“地狱”的残忍,要我们多做好事等等。三扣首毕,我们有点不耐烦了,他又再次拦着,要我们在所谓的“公德薄”上签名,并且不改之前的命令试口吻。无赖之下,一一签名吧。
签了名,好吧,真面目暴露了。他立马说到,我们每个人经历了鬼屋,受到了菩萨保佑,所以要为公德箱“积德”,为菩萨给香火钱,每个人,10元。当时我们就傻了眼了。说好只有门票10块啊,进去前,他没有任何的提醒,周围也没有任何的告示说明有这个环节。早知道,我们出来其实并没带多少钱,除了车费。
我们想要去理论,但“僧人”立马就再次吼道:快去投公德箱吧!语气之重,威胁逼人啊。说着,他一手指着一旁的箱子,身体死死堵住通道。看在这种架势,我们只好无语,又凑了30块才了了事。
这 种欺骗性,强制性消费俨然暴露得如此明显和嚣张。是的,我们就这样被坑了,但我们唯一所可以做的,也就是将之在大家眼前暴露出来罢了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1 11:56
老夫妇
相对于前两日,这些天似乎又冷了那么一些。
冬日的天黑得早,也黑得厉害。今天的课下得很晚,7点多,我走出小北门时天就早早卷成了一道道黑幕。除去前面几家面铺子,整个老旧的北门巷子黢黑无光,寒气从砖瓦墙两旁摄摄而入,戳进弥漫在空气中。
我夹起衣衫独自穿过这条昏暗老旧的巷子。走到快要出巷口的街拐处,小巷一旁的围墙有那么一道铁门,上面的漆是脱落了的。门口前有一对老夫妇,他们有一辆电三轮,上面拉拉杂杂地摆满了几堆苹果,又拉拉杂杂摆了几堆香蕉。仅靠着车的电瓶支起一盏微弱的孤灯,在这黑捎的地方摆起小摊。他们也有那么一张小板凳的,老头儿舍不得坐下,把板凳给了老妇人,自己单手撑着阴沟旁的一棵树,把脸扭在一边,嘴里不紧不慢地叭着叶子烟。透过昏黄的灯,可以看到妇人苍老的脸。眼睛微眯着,嘴唇紧闭,但一有脚步声她势必又会马上两眼放光清醒一下,看了没人停留,于是又再次把放光的眼慢慢收小成微眯,显露出苍老和疲惫。一顶毛线帽歪搭在妇人头上,加上她不断缩小的眼,一下子脸就被遮了大半。人就如掉了漆的黄蜡。正巧车也是掉了漆的,说起来这一切倒是和他们身后的铁门很配。
本来很破旧的墙,应和着昏暗的灯光,寒气刮在帽子没有遮不住的脸上,使得苍老疲乏的脸更加干瘪。
好奇使我凑上前去。
看到有人的脚步接近,妇人也像对其他人一样立马眼神又注满了光。她也没先急着挽留我买点什么,只是眼睛任然充满期待,随着我看水果的眼光一起转动•••••我终于把手撑去了香蕉。老妇人马上用急切的沙哑口音说道:“小伙子,买,买点吧,甜••••••好吃。”。见我要出手了,一旁的老头也回过了头来。用略带期望的眼光打量着我,眉头依然紧缩。在妇人问我时,可以看到叶子烟的烟头突然亮得火红,之后一大股白烟向灯光下飘来。
:“甜•••”老头也开了口。除了这两个形容词,他们也似乎就找不到其他的词汇再来挽留顾客了。我表示愿意买一点,他们干瘪的嘴才勉强有了上扬的弧度。老太急着为我拿袋子。
本来我也就没打算买,只是看到他们这般模样,我又不忍心不买点。挑了一会儿,我只挑了两三根。看着这么两三根香蕉,才刚刚把袋子低填好,似乎没达到他们的期望。妇人原本微翘的嘴又恢复了原状,但也没催我再买点的意思,只是默默转过身去,从车头掏出一杆那种带秤砣的老称。:“看一下,小伙子,1斤多点啊,收你5块吧。”
由于我急着要去前面的街道吃饭,我并没有去看称,听到5块就把左边口袋的5块钱掏了过去,接过香蕉便匆匆走了。
一路上还不断在脑海里回想那张在昏暗灯光下干瘪的脸,他们望向我时那毫无遮掩的期待。甚至接近乞讨的眼神。
这么大的年龄,还不得不在如此冷的夜里熬着,为了生活而祈求着。他们的儿女呢?怎堪让老人如此,又或者说他们没有儿女才迫不如此。我没有过多的去猜测,越想只会多更多的同情。
吃完饭,老板前来结账。我把手伸向左口袋,摸索了一下,哎呀,好像少了100,只有一张50的了。会不会••••我把手翻了下有口袋,恰然有一张5块的。老夫妇,我当时掏钱时由于匆忙掏错了。我又匆忙的付了钱,向那条巷子走去。
刚开始,我期盼那盏昏黄的灯还在那里亮着。可是走了一会,我便把这种念头打消了。这么冷的天,两个老人,来往的人也少。谁又能有那么大的精力还留在那里呢?况且,老夫妇的生意那么差,那100块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有一定的物资需要的。他们会不会发现那张100之后就直接收摊走了呢?我放慢了脚步。又想起那接近祈求的眼神和干瘪苍老的脸。算了,当做了好事吧。
就这样,我又走到了那个巷子口。
没走几步,我惊奇的发现,那盏昏灯,竟然还在。而更惊奇的是,大老远的,我甚至都没看到那对老夫妇的脸时,就听到那个苍老的声音:“小伙子,快过来,刚刚不好意思啊,我们没看到你给错了钱.”
我顿时心里一震,脸上感到一股燥热,脚板生硬的向那张苍老干瘪的脸走去。冷夜里,那盏昏灯微闪,正变得明亮和温暖。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3 00:46
是否应该上心
前两天,我们记者团校报编辑部又进行了一次关于下期的报纸选题会。
这期选题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必需选出好的选题,负责人之前就在群里发了关于选题会的通知。选题会是在那天晚上8点半开始,为此,大多数成员都进行了精心仔细的准备。所以在大家讨论选题时,成员们都是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最近在学校发现的有意思的事,寻找其中的新闻点。我那天由于是刚上完课,昏昏沉沉的,竟把这件事忘了,知道在寝室玩手机时再次看到消息我才想起。
我慌忙赶过去,会议已经开始了一会儿了。慌乱中我找到了一个靠后的位置坐定。此时,一位来自工程材料的成员正在为各自的选题争取通过的理由,而我由于自己的拖拉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一时间竟然想不到什么好的选题可以去说。听那位工材的女生说她的理由和新闻写作步奏,身为新闻系的学生,我真的只能汗颜。因为同样的一件事,都发生在我们两个身边,那位女孩能够留意自己的身边小事,能够从小事找到新闻点。而我呢?平时我们上课老师就要求我们要保持一颗新闻敏感的心,然而自己并不能在这么多有新闻点的事中去发现他们的报道价值,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一个个放掉了。
接下来的一件事也让我觉得自己是否是对待事情不去上心。那晚的会议,我没有找到合适的选题,只好在后排刷空间。突然,我看到了一个关于我们学校“十佳励志青年”的活动消息。我“灵机一动”,就胡乱把这件事情报了上去。结果,这件事果然被选了上去,这条新闻由我和一个学姐去负责。而自从那之后,我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直到今天学姐来催我交采访策划。还有几天就会交稿子了,而现在我却什么也没做,什么都不想。是的,这就是一个字——懒。我想,这两个细节足够提醒我真的该上心了。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3 22:35
如梦令·报道失实
人命事大关天,司法仍需谨严。
媒体也关切,未果提笔开篇。
无端,无端,应笑自我打脸。
新闻链接:据新华社报道,备受关注的河南农民王广建运毒被判死刑案,最高法2日发表声明称,该案尚未进入死刑执行程序,最高法未作出对王广建停止执行死刑的裁定。而此前多家媒体在未得到法院最终结果证实时,仅单凭王广建的辩护律师一面之词就纷纷发出法院已“刀下留人”的新闻,该新闻得到法院否认,媒体“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西媒朝鲜立社难
日新月异世界翻,新闻无处不新鲜。
朝民自知井水浅,欲晓时事体制限。
地迥民异神秘显,西媒把利看眼穿。
各家神通涌朝入,立社欲载消息返。
可叹金家固若顽 此等算盘盘算难
新闻背景:院目前在朝鲜的外国媒体数量不多。设立常驻分社的只有中国 ·俄罗斯两国共4 家媒体。 美联社 ,日本共同社则在朝鲜设立了代理分社。朝鲜新闻稀缺由于朝鲜特殊的国情和政策,朝鲜在西方民众中带有神秘的色彩。同时,朝鲜新闻在西方国家的稀缺性也让一些西方媒体机构看到了商机。进而希望涉足朝鲜新闻市场袁在平壤设立分社。但出于多种原因,有观点认为,朝方短期内不会允许西方媒体记者常驻朝鲜,而是会继续保持现有的代理分社体制。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4 23:38
愚者随笔
前者,我已经说过,本人的英语底子是真的不适合学英语的。往前翻一个月提起四级考试,对我来说真的很遥远,在我的脑海里,英语单词是一直飘在滩上的即使我曾尝试过想把它们推到洋心去,但在各方面的风浪下,它还是水波逐流了。现在我们把时间又拉回来,短短一个星期的事情,一星期后的晚上,四级就已经晚了。
不要以为这样说你们会以为我就在为了四级考试而多么多么努力的准备。那么,你就错了,我的答案是:完全放弃了,如果说准备,那多半也就是在为下次的四级吧。与其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准备四级,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兴趣问题。面对一件对自己而言感到很是不感冒的事情,又有谁会调动起兴趣去专研呢?我想很冒昧的问一句为什么我们会逼着去学一些我们从心里就不想去接触的东西呢?如果说有用,或者兴趣使然的话,那倒也好,可有些东西对于长久而言真的也就是起到一些不痛不痒的作用(无非是几个所谓的门槛,但有多少人因为这个门槛失去了他们本来能在真的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舞台,这难道不是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损失吗?),而且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可能也没有在所谓的兴趣使然之内。或许也会有一些兴趣使然的东西会是我们欣然前往,可由于当前的一些本人所说的前者的因素,他们占据了我们本应去学习对自己有用,兴趣使然的东西的大量精力和时间。这样的结果就会不仅很可能使我们什么都没学会,而且在这种长期的挣扎中反而会使我们丧失了判断力,使自己慢慢变得迷失。如果各位认为我上述言论单单是指的是我对于四级而言的话,那么我想说,是的,正如各位看到这里后大多数想的一样,因为英语都我而言是不那么兴趣使然,个人也觉得不重要的,所以我有那么一丝出于对四级考试恐惧的开脱的说辞的原因。但我更多的指的是除了兴趣因素之外,这对于我之后的作用有多大。单就四级证书而言,在学校,很多奖学金需要它,很多评选要它,但不是所有。而且这些东西只是一种经历,出了学校并在社会呆上一会儿,它的作用倒是微乎其微了。四级证书在社会上找工作或许是很重要的敲门砖,但这也不是指所有工作。以上只是如果,我的粗鄙观点其实想表达的是所有对于自己不那么适合的东西。
上文所说为一个方面。下面则是作为一个大一学生在他第一次经历大学期末时的感言。临近期末,各个学科的教学也相续进入了收尾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考试。什么是学分,我们不知道,怎么考,试题难度如何,我们不知道。可唯一知道的是——挂科与不挂科。挂科如何?不挂科过了又该如何?挂了怎么去补回来?补回来的痛苦有多大?由于我们对什么都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只好按照高中的思维模式。那就是看看考试前你头脑中对于知识的充实和熟练度。这样想对不对我不知道,但我敢保证即使这样是对的,那又有多少人真的对于一学期的各科知识内容有很清晰的印象和结构框架呢?还不说将其运用到实践了。反正对我而言至少是不那么清晰,甚至有些课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讲了啥?学了啥?到最后也许久放弃听了。各位大可尽情嘲笑我活该,因为这是一种通病。我不回避。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个人认为除了我们没了升学压力外,还有就是环境问题。相比于高中固定教室和较小的班级人员,大学的教室是变动的,上课人数总体较多且根据课程不定。还有就是老师不会督促和关注某一个人来提高他的注意力,因为这对双方都没有太大必要,而我们会通常在以上几种情况的中和下,玩起手机,聊起天。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于学习难于集中的因素。那就是社团和各大活动。我暗暗观察过,比起参加了社团协会的同学,另一些同学似乎能花更多时间去图书馆,去学习,因为他们在业余实在得无聊的时候,图书馆和学习就会成为唯一。相反,参加了社团后,大家用社团事务来使自己获得充实,得到成就,而这些成就远比通过刻苦学习换来的快得多,人们也较快可以看到和承认,其次,社团宽松的环境是我们懒惰,在耗费时间精力时也就在学习上懒惰了。当然,我不能就否认了社团对于我们某方面的作用,甚至有些作用对于我们来说远比书本可贵。但我这里是论述学习罢了。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6 22:28
“十佳励志” 采访稿片段两则
刘保达(网络人气投票第一)
来自体育学院的14级学生刘保达本次网络人气投票的第一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朴素无华的他平日里自力更生,靠着在学习之余同时兼职多份工作。就是靠着兼职来的钱,解决了他平时的全部生活费。
正如周围的同学所说,刘是个热心肠,他一天到晚总是很忙,不仅忙自己的事,也为别人忙着,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内总爱去帮助他人。他曾经去过偏僻的凉山山区支教,还用省下来的钱为山区的孩子购捐生活物资。对此,刘说:山区孩子的生活方式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支教是我精神上的一大财富,它让我学会珍惜生活,感恩社会和身边的人。刘表示下一步会尽力把当前该做的做好,学习同时丰富自己的阅历,以便将来更好回报社会。
程丽莎 李杰(科技创新)
据悉,本次“十佳励志青年”评选活动中,也涌现了不少的科研创新尖子。来自信息学院大三的学生程丽莎不仅热衷于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贡献社会,而且对科研创新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她曾经参加校内的“马可尼杯”“ACM程序设计大赛”等比赛,甚至参加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是我校智能服务与检测创新创业实验班的一员。她认为现在这个社会的确需要科研人才,当初喜爱上科技创新也是因为这一点。她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争取保研,将来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科研尽一份力量。
土建学院的大四学生李杰曾参加过节能减排,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还曾获得过土建学院的最高科技创新奖——土建金石奖。而令人惊讶之处在于,这位大四的学生竟然刚满20岁,比起同级生要小两岁左右。提起参加本次大赛,他表示:很感谢学院将他推选出来,让他有机会和其他学院的学子来进行交流,自己在比赛中也学到了好多,很开心。他说:当初为了给自己设立个目标,找些事干,就开始接触科研答辩之类的赛事,后来慢慢也就喜欢上了科技创新。本次在“十佳励志”获得的良好成绩他表示很满意。:“我现在就在尝试着着一些与我所学相关的兼职,了解各方面的就业信息,为我明年初入职场做准备••••••”李杰说道。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6 22:33
生活
我们都是祈求圣光的可怜虫
端着一个个破旧残漏的碗
却妄想可以盛满
爱情是水
最先漏掉
也捎去了油盐
后来的生活就变的干而寡味
柴米大件
难以从苦难的缺口逃离
所以它只能以架空来反抗
最后的日子
也算称的上“满满一碗”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8 13:32
读《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本书为传播学“四大墓基人”之一的拉斯维尔的博士论文,着重集中于论述一战中各个参战国中对外对内的宣传。
笔者纵观全书,此书在论述战争时期的宣传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交战各国如何激起国内外人民对敌国的仇恨,在战争过程中怎样用宣传维护盟国的友谊并尽量争取中立国的支持,如何瓦解敌人的斗志。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笔者将谈谈个人见解。
1. 交战各国如何激起大众对敌国的仇恨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知道战时一个重要的决胜法宝就是——士气。而士气从何而来呢?当然是敌人的残暴血腥给的。这是最普遍也是最简单的来源之一。问题是怎么才能使大众了解到敌人的凶狠。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并且足够机智的宣传组织来对敌人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报道。本书所讲:在战时,一个宣传组织就是海陆空之后的第四条战线。所指便是这里。在宣传的过程中首先是要保证宣传组织其自生的高度统一性。战时,军方,外交部,内政部等等都有自己的宣传部门,由于彼此之间不够了解,彼此的任务也不够明确,所以在内外宣传时很可能有两个部门说法相悖,这样的话,不仅没有起到宣传的作用,重复劳动力,反而有可能把重要的情报无意间流传出去。为此,在战时的两个集团中,各自都有较为统一的宣传组织进行协调。美国有战时公共信息委员会,英国也有专门负责宣传的宣传部,德国定期各大部门会召开联合的记者会。这些机构在宣传资料的运用上也要小心翼翼,既然宣传的是民众,那么应该注意宣传材料对于民众的贴合性,否则便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因为民众的看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自然要求了一个宣传组织在宣传人才方面的考虑必须有所衡量,由于大多数报纸的记者和主编,在和平时期他们的新闻报纸总能赢得人心,他们懂得如何对于大众的宣传,所以战时各方的宣传组织者少不了这群人。
在宣传时的确需要技巧,书中所说“战争罪行和战争目标”也就是宣传的技巧体现。为了能够更加的使大众看到并坚信敌人的残暴,激发起大众对仇恨,这种仇恨是多方面的。首先宣传组织要做的就是为大众说明战争的责任,即要让大众知道敌国是战争的发动者,和平的破坏者。针对不同的群体,宣传手段必须有针对性。宣传是多方面的,商人不愿意介入战争,那就要然他看到战争的好处和战败的损失,宗教徒们不愿意战争,那就利用宗教问题进行说明并让他们觉得这是在为宗教教义和自由在战,对于军队,民族分子,农民,工人,教育家等等,总之要让大众在仇视敌国时又要看到他们的共同利益在受到敌人威胁。为了进一步达到效果,宣传还必须要为之树立一个让大家厌恶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恶魔崇拜”。就以英法两国举例,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来宣扬德皇的丑陋和残暴,宣扬德军的无耻,从而激起大家“打倒德皇”的口号。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相反地,德国也利用了这类方法,他们在印度和摩洛哥等地宣传英法殖民者的可恶,并想号召他们起来反抗,赢得殖民地的支持,但很可惜在效果上不及英法。这就说明了在宣传对象上的选择要慎重考虑。
2. 如何维系同盟国和中立国的友谊
在战时,同盟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一旦同盟的一方被敌国宣传挑拨,那么这就是一个致命的创伤。所以在战争时,抓住同盟的信任是非常必要。要让同盟信任并建立起牢固的联合,就不得不在宣传的内容方面下足苦功夫。其宣传本质是要让盟国感到你和他之间不是没有分歧和冲突,但至少现在有巨大的利益共同,这一点上英国和沙俄同盟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有共同的利益也不会保证他的联盟坚不可摧。如果当一个盟国看到他们这方没有任何取胜希望,并且在敌国强大的舆论干涉下时,这个国家很可能刀戈相击,把矛头转向他的盟友和国内的政府。这一点上,沙俄转变到苏俄就是见证。所以,在盟国中离不开各自的鼓励敦促,并要通过一定的合作让盟国间相互信任胜利是属于他们的,并为了共同目标去奋斗。这种合作可以是军事的和非军事的。
关于对中立者的态度,交战双方都在尽力争取。拉斯维尔说道:对战争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中立国的态度。而控制中立国的最好最根本就是让他认识到你的敌人就是他的敌人,你的目标就是他的目标。笔者认为这是关于中立国宣传的最佳结果,而笔者以为争取的起码目标是不让他加入战争,再者是达到同情的目的或是加入自己的一方。所以,除了常规的在攻击敌国时的宣传,在对派去中立国宣传的人选上还要注意,最好是选用那些中立观点的人去以自由态度去说法。还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宣扬时要务必尊重并最好利用当地国的风俗,宗教,和历史,经济。英法对于争取美国的同情上就比德国聪明得多。美国最后成功加入了英法就是证明,因为美国的历史渊源于英法有说不清的关系,英国更是和美国有着大量的经济借贷利益。美国更加是英法化而不是德国化。最后,加强同盟国的最可靠的方式是让其认识了解自己,并用行动证明胜利是属于己方。
3. 关于瓦解敌人斗志
敌人的斗志来源于对胜利的期盼和爱国主义的信念。瓦解敌人斗志就是要打击敌人对于胜利的期盼,让敌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当战争开始时,人们爱国主义高涨,但随着战事的延长和多边,对于爱国主义人们反而会奢求和平。只要这时通过宣传加一把火,那么那个交战国国内势必炸开了锅。这时的宣传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敌国看不到希望。拉斯维尔发现,盟国首先就是在参战规模上进行虚假宣传,但这种宣传却起到很好效果。比如在美国参战之初,就向德称道:他们已有190万美军到达法国,而在大洋的本土,还有10倍这样的人。这种宣传前提是要拥有良好技能的驻外记者,并和国内政府保持一致。还有的方法就是抓住历史神话的细节,它的某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预言之类,并把它们的历史或预言巧妙的结合在当下的战事,运用敌军在战事上的失误进行宣传,总之要让敌国相信预言似乎是真的。
瓦解斗志的宣传在实际中最关键还是对于前线的军队的宣传。这种宣传除了要用事实强调他们无法取胜外,也可以用悲天悯人的手法,宣扬士兵后方的家乡的处境等等,以达到军心涣散,对于士兵的宣传,在传单散发是要注意和平民相反,如果传单发给一群士兵,大家不会在乎,但发给单兵,他就很可能出于无聊去看。最后,在细节问题上,对于敌国的各种非军事方面也要留心,并把它想方设法的用到军事宣传上,如德国的食品短缺就曾被多次利用在后期的宣传。
总的来说,一战中的德国宣传不及英法美老练。他的失败,宣传上占有了很大的因素。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0 00:06
四级之后
神秘的四级考试最终还是来了。就在今天早上,万名学生潮水般涌入四级的考场,在一大早,就把整个学校搞得沸沸扬扬的。
考试是9点正式开始的,考四级的新生很多。在这之前,大多数人由于第一次接触四级,不知道怎么考,所以之前也没怎么复习过。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尽管是裸考,大家也是有说有笑的,心情虽有紧张,但也不怎么压抑。但这种开考前的氛围却在考后画风急转。
在11点半结束了考试后,在出场的人群中很少看到有一个挂着笑脸的人了,而大多数则是低着头默默走,最多的就是女生的漫天抱怨了。打开手机的朋友圈,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会看到不同的人发着意思大致一样的说说——四级,明年再见。想想这真是很讽刺的,因为就在考前前一天晚上,大家也是在讨论着四级的事,而昨晚讨论时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到处发图说明自己必过,甚至有的同学还在群里发起了红包来为自己过四级增添一丝好运。
可无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理想始终还是要回归于现实的。从大家的表情和讨论做时的感受就知道,这次可能真的是哀鸿一大遍了。这也不能够怪谁,毕竟当那些真正在准备的人在认真备考时,我们却在那时认真地玩去了。这场考试就当成一次考前适应吧,它也提醒了我们做事前要认真对待。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2 23:38
火灾来后
事发于两天前,当时我正在成都二环街头闲走。
正走没多远,一群人老远地堵住了前路。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但前面一定出了什么事。我凑上前去,只见有不少人从旁边的大楼口陆续跑出来。不一会儿,一股刺鼻的类似于硫磺味道的气体顺着楼道散发出来。我猛地意识到:着火了。忽然,灰黄的浓烟从3楼的窗口冒起,穿上巷口,直扑上空。
早已逃到楼下的人和前来围观的人夹杂在一起。关于火的起因,众说纷云。有的人在之前就爆了火警。有的人正急着拍下这一幕,却被一旁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制止了。
火警还没来,而这时三楼突然又响起了一阵爆炸的声音,之后,红红的火光从窗口窜了出来,带着被胶物被点燃后产生的黑烟,向2楼和4楼乱蹿。这是一栋比较老旧的楼,但它处在二环路边上,上面有高架立交桥,后面是医院,如果火势得不到控制,那很可能交通会受损,医院会遭受鱼池之祸。
火势越来越大,人们的心悬到了嗓子。老一辈的人开始感叹,庆幸没有人被就在火场,那些周边店铺的老板则在忧心不要波及自己的店铺,就差没双手合十了。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声音传来,是救火车。是火警来了,慌乱的人就像看见了救星,希望又一下子起来了。
先是3辆车,从车里跳下一批火警,直接冲进火场,另外的火警也正在准备接水管。远处还有一些火警车声音传来,救援车还在赶来,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5 00:08
卓玛
——观《卓玛》
初冬的太阳啊!
温暖又和煦。
广袤的草场啊!
羊群遍地。
微风拂遍了坡地,
卓玛跳起舞曲。
青峰错着雪山绵延,
毡毛陪哈达旋转。
牧笛横起,歌声嘹丽。
是酥油茶的浓香,
伴着那青稞粒粒。
卓玛啊!善良美丽的卓玛啊!
她在为谁歌舞呢?
是为威猛勇敢的藏家汉,
还是高原雪域的共产员。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5 00:09
不是想的那么简单
我个人认为自己很自负,对什么事情总是觉得手到擒来。平时看到班级里的班委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看到他们有时候会为了这些在我看来很小的事情中“逗留”很久。我真是觉得搞不懂他们。但直到今天老师叫我负责一项班级活动时,我才知道这些所谓的小事是多么的不简单。
起因于日语部的一个班级聚会。由于临近了圣诞节,为了营造节日气氛并且也为了团结班级成员,日语部的某个其他班级给邀请了很多学日语的同学去参加他们班的活动。活动很成功,一时兴起,我们老师就要求我们班级也要指派一个活动出来。而恰恰这个活动的总负责人就落在我的头上。
当时也没太当回事,不就是召集几个人吃饭吗?这有有什么难的,难道还有对食物拒绝的人?可麻烦就是真的来了。首先,我是在班群里发了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我们有聚会的事。我想趁此问问大家的想法。可是等了半天都没有回应,全群冷场。无奈之下,只得请求老师来进行通知。接下来就是关于这个活动的时间问题,什么时候举行,要举行多久,地点怎么定,这些都是要自己去解决的。由于班级的同学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来自不同的年级,个人的事情和课表都不一样。所以在时间上面的统计很难达到一致。而且我在群里说了三遍,大家都是关于时间的安排上出现了矛盾,就这我硬是弄了几个小时才落定。还有其他的方面也是需要负责人自己独自完成的,没有亲自经历过,那就不要去轻易指责,所有事都不是看到那么简单。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5 11:46
梦•幻《第一章》
前言:本文根据本人真实梦境改编,此梦本人连做3日,更为神奇的是每次的梦都是上一次梦的继续发展。主要以本人困在孤岛,求生,返回世界,发现大胡子阴谋,拯救等故事情节,情节众多丰富,将以章节形式不定期更新,敬请期待。
已经凌晨2点了。
我拖着干瘪的眼睛在电脑上终于敲完了最后几个字。“啪”,我合上电脑盖,再也不折磨疲乏的身体,头一仰,就死睡了过去••••••
我也不知道这一觉睡了多久,只是鼻里传来的一股带有海水味的潮湿气息时,让我猛地醒了过来。我努力睁开双眼,因为眼睛依旧很干涩。可是眼前的景象的确把我吓了一跳。
我发现我被仍在一片海滩上。看样子,应该是座岛屿。怎么了,昨晚还好好地。。。。。。现在我来不及想那么多,最重要的是该如何回去。我看到离我大约500米远的地方还泊有一艘大船。是19世纪那样的船,船体是英文写的,应该那就是那艘船的名字。我想这船是我离开这里的唯一希望。
我拼命地跑向那条救命船,他们的水手正在解开水上的锚头。:“救救我,把我带上.”我边跑边呼救。而他们听见我的声音却好像把锚头收到更快了。:“快,快,那家伙要来了。”船长是一个大胡子,朝着水手们吼道:“扬帆,9点方向,最大航速,目标:哥伦比亚湾。”我用尽最后的力气向那艘救命船挣扎跑去,可还是失败了。
大胡子船长单脚跨在夹板上的横木上,后面挤着一群衣着破烂的水手,老远看上去更像是一群赌徒和酒鬼。大胡子看到我在海滩望着他们远远离去,发出哈哈大笑。:“起航伙计,记住,我们不会回来的。而你,将留在这里,永远。”说完又是一阵大笑。:“难道我就要永远留在这里?像鲁滨孙一样,过着野人的生活?不,我开始抓狂。这个岛上什么都没有。连最起码的食物都没有。相反,我倒是这岛上某些主人的食物:狮子,棕熊,狼•••••我开始发疯。:“该死的,这绝对是预谋,这都是大胡子安排好的。我开始怨恨起那个神秘的大胡子,我怀疑自己的命运。我只是个学生而已,为什么造化这样弄人。
不一会午时已经过去了,我还在茫茫的海滩上埋怨闲走。
突然,前面的海滩上有一点在阳光下显得闪闪发光。: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赶了过去。抛开多余的沙子,我发现了一枚银币。看样子是墨西哥的鹰元。学过历史都知道,这种鹰元是殖民时代很常见的。当时,西方的早期殖民者就是用船把从墨西哥抢来的金银运到欧洲的。看样子几百年前有艘欧洲船在此遇难了。而这一点也说明这座岛起码也有三百多年没有人迹了。说不定我还能在这座岛上收获一大笔巨额的财富啊。但我现在没有太多心思去想这些发财梦。因为我此刻还被困在荒芜人迹的小岛。而一旁某些动物的脚印和粪便提醒我,我可能在今晚成为它们的口中大餐。(未完待续)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7 10:48
《梦·幻》 第二章 夜
我开始仔细打量着那枚鹰元,背面刻着一行极小的英文,大致意思就是“做好当下”。这句话似乎是上帝有意告诉我的,我完全停止了怨气,开始认真思考起我的现状。看看天色,太阳的小部分都已经镶入海际了。海的那边泛来一片昏黄的余暇。我知道黑夜将要来临。夜晚是大自然证明它强于人类的最好时机,在这孤岛上尤为如此。下午时我一直沿着海滩走,但这些路程好像很少有弯路,几乎是一条直线。这就说明了这座孤岛的面积不小。从海滩向远处的岛心望。整片岛屿树木浓密,只是在黄昏余暇的伴奏下,那些树枝峭楞楞的挂在远处的丛林里,不禁有点瘆人。
当务之急是生一团火,我平时也看户外求生的节目,节目里的贝尔就是个求生专家。我从他那里了解到在自然环境下,火对于一个人的求生有多么重要。火不仅可以帮你驱赶黑夜,以及黑夜里可能出现的狼,狮子等,还可以为你提供温暖,热气腾腾的食物,为你振奋士气。由于不熟悉岛上环境,我不敢向岛心走去,我想今晚就在海滩凑合过一夜吧。我收集了一些干燥的小枯树干和一些枯叶,走到海滩相对避风的一角,选取了一根较为结实的树枝,并解下皮带,用皮带扣中间的那个小铁棒给树枝的一头打好了眼,又用另外一支更小但同样结实的树枝对着洞旋转,妄图通过这种方法取火。而从目前情况下来看,这种取火方法也是唯一可行的了。我用双手戳了很久,感觉手几乎要断掉、终于在太阳要完全被海水吞没的时刻看到了火星。
对于一个野外的人,黑夜可以看到火星,那绝对比彩票中奖有过之无不及。我小心翼翼的吹着那团火星,让它冒烟,出现火光。并不断加入小的枝桠,直到火最后稳定下来,才稍微歇了口气,稳住了火,就稳住了半条命。夜已经完全黑了,火光5米之外不见一丝亮光,真是黑得可怕。以现在的形式来看,今晚只有饿一晚了,一是现在觅食太麻烦又危险,二是我怕出去觅食之际火会突然熄灭,夜里湿气大,风也大,到那时来重新生火几乎就不可能了。
我选择的这处睡觉的海滩三面都有大约5米的凸出,只有面朝大海的一面地势较低,在这里休息可以把夜风的影响降至最小,我就试着躺了下去。可刚把眼睛闭上,另一个念头又划过我的脑海,那些下午看到的脚印时刻提醒我我有被大型的猫科动物吃掉的危险。我立马又从沙子上弹了起来。得想个办法来把这些风险降到最低,我可不想就这样死了,说实在的,我可从没结过婚,甚至连第一份工作都还没有干过啊。这些很搞笑但却实际的念头迫使我必须加固今晚的“营地”。我想起了那会儿找枯树枝时遇到的一颗类似花椒树的死树,它的枝桠上长满了刺,看样子应该是被海水冲刷来的,旁边还有一颗芭蕉。
我似乎想到了点什么,我把剩下的树枝全部堆在火上,确保在我离开期间火堆不会熄灭。然后我从火堆里找出一根燃得最旺的树枝,鼓起勇气向那颗树走去。其实那颗树距离我的营地不远,但由于天实在太黑,即使有火把也不好判断方向,所以200多米的路程足足走了10分钟左右,直到火把都快要熄灭••••••我终于看到那颗树,我先不急着去拖树,而是跑到一旁的芭蕉前,胡乱地先扯下几片芭蕉叶,用一直手把它们捂在腰间,然后迅速地回到长满刺的枯树前,丢弃了快要熄灭的火把,并用另一只手拖起树就往营地跑。离开火已经很久了,我怕回去时会碰到什么,心里冲满了恐惧,因此步伐也有点紊乱,倒像个喝醉酒的疯子。期间,拖树的手一直很疼,我知道多半被刺扎伤了,但我还是不敢停下,一股脑冲到了营地。
回到营地,火还是烧着的,我松了口气。凭着火光,我把那颗树肢解了,又选取了一些刺比较多,结实的枝桠。我打算用它们在面朝海滩的那面缺口处做一个栅栏,防止其他动物靠近。而其他的部分就用于加固火堆。我忍着寒冷,脱下身上的一件寸衣,用火把它在不同地方灼了一些洞,然后根据需要把它撕成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绸带。我用这些绸带把那些选好的枝桠链接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一个简易的栅栏。我把栅栏小心安放在缺口处,又用刚才的芭蕉叶垫在沙地上,这就是今晚的床。夜里什么都说不好,鬼知道沙子里会转出点什么呢(蚂蚁,蝎子,蜈蚣)?这样做虽说效果不大,但我必须确保自己有最大的安全保障。
我用剩下来的枝桠全部堆在了火堆上,裹着棉衣缩在“床上”,:“哎,就这样吧,老天保佑吧。”我自求多福道。夜已深,忙了一天的我就在此迷迷糊糊的睡起去。整座岛只有两处亮光——火堆和月亮。远处的岛心深处还不时传来一阵阵群狼的嚎叫••••••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8 00:01
摔了一个杯子
今天中午饭后,我回寝室午休。由于之前已经忙碌了一会,而下午又要上课,当然还有校友办那里的编辑任务,所以这个周末的事特别多,想想都感觉累。
因此,我回到寝室倒头就扎在了被窝里了••••••不知过了多久,手机的闹钟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只得无奈的爬起来。虽然起来了,但我的脑袋却依然还是在昏沉状态,而且眼睛又是近视,所以在昏暗的寝室里看东西并不是很清晰。就因为这样,所以在我折铺盖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用手肘撞倒了桌子上室友的新杯子。“啪”,很清脆的一声玻璃碎的声音。随之而溢出的是杯子里的水,溢了一大滩。这时我的头脑才彻底清洗了,我意识到了我做错了什么。赶紧扯过脸向杯子的主人展现了一个憨厚的笑容,表示我的歉意。舍友被杯子碎的声音惊醒,看到眼前这一切,立马目瞪口呆。我知道这是他前两天才买的,这是他肯定恨死我了吧。
我赶紧一个箭步冲到他的床前对他忙说对不起,并保证要重新陪他一个新的保温杯。然后,我有在阳台用扫把把这一切清理好。见我如此态度端正,他也没生什么气,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调侃性的说道要赶快陪他一个。我知道他已经原谅我了,但我任然在为自己一个大意做出错事而感到小内疚,下次一定要注意啊。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8 00:45
细雨夹寒未有霜,
小桥柳木半青黄。
乌啼瑟瑟秋归去,
山岩点点雪开来。
——《立冬》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8 00:48
秋意深
且饮一二淡酒,乘兴独上故楼。
清风卷云云不留,往事可堪回首?
此情了难断,寂寞秋柳,寒意上心头。
独座一阁抚襟衫,天凉好愁秋。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8 00:52
青灯怨语一枕清,霜冷如冰。
长坂坡上草木腥;沧江一梦镜花凝。
马蹄铃,缃甄裙,硝烟定。
折戟沉沙秋水溟,赤壁横看浪淘尽。
羽冠襟,华发生,梦方醒。
繁花落尽君辞去,谁家江山?
待人揾。
《随笔》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8 22:38
等人
今天又要去修日语,之前我和一个同学说好一起去日语教室。但是在这之前我还有节新闻课。这节课一直上到5点半。下课后,我就赶紧下楼穿过107广场,来到柳池。
在一看表,都已经40了。想到6点就要上课,而这里去教室还要十多分钟。我赶紧给那个同学打了个电话。电话通了,我问她到哪里了,她说要到了,就在小面包这里。因为老区的柳池也有个小面包的停放点,所以我认为她在我附近。我就说你快点吧,我等着你吧。
挂了电话之后,我就这那里等着。原本以为只要那么两分钟就可以等到。可是5分钟过去了还不见她。现在已经50多了,再不来就要迟到了。难道她要失约?我再次打通了电话,电话那头说她还在车里,就到老区了,还说没看到我在附近。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她说的在小面包附近其实是在新区那个啊,真实闹了个笑话。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29 23:19
再回食堂
说起食堂,我们一个寝室已经很久没在学校的食堂吃饭了。大概有两个月左右了吧。今天我因为要去四食堂的便利店去买一些物件。那时已经是大中午了,偶然注意到一旁的四食堂,竟然有股莫名的久违敢。所以一时也就萌生了去四食堂吃饭的想法。
说起当初我们离开食堂到外面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怕麻烦,因为食堂毕竟拥挤,就餐时不得不排队,有时还不得不去提前占位置。那次偶然,一个中午下课后,我们去四食堂吃饭。但是食堂早已经被挤的水泄不通。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去小北门外的餐馆就餐。但这次之后,我们就停不下来了。这里不仅不用排队,也不用去亲自打饭,只要点好就有人一会儿送上桌。虽然是贵了点,但为我们也省去了好多事。后来,我们也就一直在那里吃了。但是外面吃久了后,一些问题就出来了。外面吃饭要贵许多,有时难免囊中羞涩。有时店里生意好,我们也会排队,甚至会排得更久。
现在我再次回到食堂,发现食堂里的菜和两个月前的有很大的不同了。而且也并不是那么不好吃。看来以后还是继续吃食堂吧。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30 23:34
大家齐动手
元旦游园临近,学校里可谓是一片热闹气氛。当然,要有热闹的,成功的游园,在此之前就必须先有一番完美的准备和辛苦的付出的。
明天就是游园会了,所以在今天每个学院,每个系都为了今年的游园会忙得不亦乐乎。我们新闻系也是如此。为了为我们学院和专业再创辉煌,也为了给本次游园积极地配合。我们新闻系的三个班长亲自策划并带头组织了我们学院自己的游园场地布置。
在三个班长的带领下,我们也加入了参加游园场地搭建的队伍中。从少数几人到大家协力,从一块空地,到年味十足的场地,我们新闻系的同学们在不耽误课的情况下,用了一天时间及时完成了场地搭建。
场地搭建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简单的就是气球的数量。因为舞台有那么大,需要用大量的气球装饰,而我们专业的人数较少,气球的数量增加得很慢。而且台上有很多小钉子,风一吹,气球就被刮在钉子上被刺爆了。但尽管这样,大家也没放弃,而且随着从寝室里出来参加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们还是赶在下午课前打好了桩,搭成了一个初步的台子,并把气球挂了上去。下课后,我们在接再励,吃完饭就奔去了场地继续工作。最终在今晚,大家通过齐心合作,装扮出了一个美丽的场地,这为明天的游园一定会增添不少广彩吧。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3 21:17
《梦·幻》之三·船
这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在夜风中忍着饥饿度过了令人忐忑的一夜。不知什么时候,我在次被夹杂着海水味道的海风拂醒。我倒睁开眼,已经大天亮了,远处是大海,远处的远处依然还是海,无非就是多了几只乱撞捕鱼的海鸥。看来这地方的确是人迹罕至啊,该死的大胡子,看的确是下了狠心要杀我啊。
再看看沙滩,我发现远处那一片沙子上坑坑洼洼布满了的竟然是一大片狼的脚印。我立马惊出一身冷汗。谢天谢地,昨晚还好没下雨,我真不敢想想如果火被灭了的话,我被群狼分食的惨状••••••我翻了翻身,试着起来,但全身却僵疼得要命,特别是颈椎处平时都是有枕头撑着,但昨晚却是严重的落枕。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进过近一天而未补充任何食物,身体里的热量,水分大量散失,如果在这样下去,一定会死在这里。
尽管酸痛难忍,但生存的强烈欲望还是让我挣扎起来。我必须要补充食物和水分,摄取能量。先去看看这附近吧。我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再次行走在茫茫海滩。祈求上天可以给我点什么。可这种情况持续了好久,我依然一无所获。绝望中,我看到了岛心深处的那片绿。
:或许只有那里能找到些什么了。虽然不确定里面有些什么,但,不管了。就这样,我终于决定进入深林。
是的,我的选择是对的,才进林子不一会儿,我就遇到了一颗香蕉树,上面长满了香蕉,尽管还有半青,但毕竟是可贵的食物,香蕉里大量的淀粉将为我带来身体所需能量。就这样,一顿香蕉大餐后,脱离了饥饿的威胁,似乎心情好了不少,竟然不自觉在孤山老林中哼起调子来了。
一阵歇息之后,我想看来得有个较为长久呆在这个岛上的打算了。毕竟从荒岛经过的船只太少了。在此之前,我的主要目的还是在此处活下去。昨晚运气不错,火生好了,也没下雨但长期这样的话,我可不敢再相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看来还不得不往岛心去看看呢?不过在继续进发之前,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费了些力气找来了一根大约2米的粗树枝,树枝握上去很坚实,头的一端也是比较尖的,我用手硬生生撕去多余的小枝桠。这样,它既是我的登山杖,也可以在遭遇某些东西时拿来当矛以作防卫用。就这样,我独自向岛上的深山迈去•••••
由于常年无人,林中是没有路的,只有自己开辟。不过还好,地面的岩石还算坚硬,泥土也比较柔和,走起来还不滑。不知走了多久,林中的树越来越高大粗壮,平时要两三个大汉才能和抱的这里只能算一般。树叶也是越来越茂密,错错杂杂地盖了好几层,阳光很难射进树底,因此,这段路也显得很暗,再看看脚下杂乱的草,完全遮住了土地,看来我得小心。林中静得出奇,也没有了初始的鸟叫。我绷紧神经,握紧了“矛”。
我右脚一步步向左后脚靠着,做出防卫状的姿态旋转,环顾四周林子。好像没有什么异常吧。我暗想:也难怪,在这野人不出没的地方,神经不紧张倒是不正常了。这样想了下,反倒轻松了许多,我打算继续向前走。可左脚刚踏上一片杂草,右脚还没来得及跟上,我就瞬间有了一股失重感,一落空,摔了下去••••••
我醒来时,发现嘴角,手臂都有血迹,看来杂草下是个天坑啊。我试着站起来。但好像双腿暂时不能动弹了,这下摔得不轻。我只好坐在原地,坑洞口虽然有光,但很暗,所以我只能用双手摸索着身体四周。额,这是,拿出一看,一枚鹰元!难道这么巧,在抓一下其他位置,又是。难道?我往下刨了刨土,没刨几下,发现泥土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不知到大小的木板,板上也散落着几块这样的鹰元。我开始在黑暗中仔细观察着这个洞。这架势,这形态,天啊,这竟然是一艘船,这真的是艘船。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3 22:16
闲谈
每次回家,火车必定是不二之选;每次坐火车,都是一次经历,是一次旅行。
在这趟火车上,有不同的脸,透过一张张脸,看到的是一个个平凡又真实的经历。
与我同坐的一群是从兰州务工回来的农民工,一个和我差不多大,一个正是30岁左右的壮年,还有两个年纪稍大点,我们彼此都不认识,但因为这趟火车,就是我们围成了一桌。这里只有我一个学生,因此与他们交谈倒不免显得许些拘束。说没几句,我就也停了下来,与交谈比起来,我更乐意夹在之中当一个好的听众。与我的拘谨比起来,他们倒是活跃得很。他们无话不谈,从裤子谈到工地老板,从食物到女人,有时也难免有点荤段子,从务工经历谈到中国的地方(他们务工去过的地方),好像他们就是无所不知的诸葛式的人。每谈到一个地方,说的人总是滔滔不绝,以他独到的眼光诠释着中国各个地方的风土。听的人也是小学生般认真的听着。如若有引起同感的,那便是如一场英国议员般的辩论,直到挣得脸红脖子粗。壮年是靠在窗口的位置,先是加入在口水战的,但因旅途着实疲惫,后来也就把头一埋下,养起神来。偶尔也有引起他兴趣的事,他就砸吧下眼睛,抬头来说上两句。
火车一路行,他们也就一路争论的谈着。进入德阳境内,感知到快要到站,却也安静了些许,即使有偶尔的话题,也离不开四川了。这时,乘务员出来推销起甘肃的一种特产,叫做“甘草杏”。他们中靠左手边的一位大哥也买了一袋。还没等他接过手,东西就被对面的年纪稍微大点的夺了过去。他半眯着眼,端详了包装,问道:“多少钱?” :”28。”乘务员也爽快。可他也却不依不饶:“28,谁说的28,共产党定的28?”一阵胡搅后,赶走了乘务员,他有回过头来向我身旁的那位说起生活经。这又引起了一阵大讨。从产品本身又说起甘肃的牛肉作假,有说道甘肃人:“甘肃人全是歪货,没一个好东西。”他甚是气愤••••••
就这样在最后一个话题中,火车到达成都站,一下子,话题停止了,瞌睡也不睡了,都收拾起各自的东西来,准备下车,仿佛谁也不认识谁似的••••••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3 23:19
村庄
元旦收假,我还未来得及好好在家休整一番。便要匆忙离开。
返校也是坐的火车。一阵风风火火后,如车,坐定。
准点一到,伴随着嘎吱声,车缓缓启动。我没带多少行李,所以一路免去了行李的束缚,倒也显得心里畅快。呼呼转动的车轮带着我和车窗向前。穿过城市繁华区的热闹,再一路狂飙经过杂乱的乡镇。最后,在傍晚时分,路过了一座宁静的村庄。
村庄是座落在一片平原上,房屋很少,各房屋之间隔得很开,屋子与屋子之间靠几条羊肠道错综连接着。周围是一道道田地,种满了还没有开始拔尖的菜籽苗。在黄昏的存照下,几处明昏不定,远近不一的灯点散在这片田野。这就是农村,它永远也不会向城市那样用高楼大厦去把自己伪装得琢磨不定。乡村,让人简单得一眼看穿。
曾几何时,中国的乡村但凡到了黄昏的点,屋子上总有不散的袅袅青烟,从每片瓦间窜出来,直去清空;小道上是挑着粪桶,扛着锄头晚归的农人。再晚点也还有邻家的狗吠,自家的菜香。他们都曾属于村庄简单的一部分长期存在着。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乡村的简单也不在了,火车下这一片村庄虽然宁静,却避免不了没有了某些单纯的悲剧。乡村和农业是国家的根,千百年来,从未动摇。
我在火车略过它的最后一瞬,再次认真的看看这座乡村。依然没有炊烟,没有晚归的农人,也听不到狗吠••••••
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原本热闹的村子,物资充足,人丁兴旺,猪羊成圈。村子里有一片大坝子,一到农闲这里就挤满了男女老少,他们在这里谈论,在这里守望田园。
可之后,有一群年轻的村人闯了出去,去向城市。先是过年过节的回来热闹下,之后村庄有冷清了下来,到后来,他们在城里定了居,索性把孩子接了城去,不再回来。村里也只剩下老人独守田园。又过了几年,老人实在太老了,死了。村里的狗也跑了,坝子里没有了人。田园的庄稼腐烂了,最后化为沙土,风一吹,沙土吹进村庄,掩盖了房屋,把村庄也就覆灭了••••••、
难道,那座村庄也避免不了这样的结局吗?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4 11:33
变相敲竹杠
你们听过变相的涨价吗?和原来的包子一样,也买1块钱2个,只是现在的包子“廋了”一大圈,都是一个牌子的奶粉,价格不变,只是包装•质量比起早几年有了天壤之别。
昨天我遇到一件小事,和这些事情很类似。就是一碗面。起因是我中午忙着为返校的车票排队,没有顾及到中午饭。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才发现肚子饿得慌。没办法,车就要来了,还是在站内吃点就好。我进了一家快餐店。看见里面有面食,上面标着各种面都为13元,可是却没有分几两大小。我问老板:“一碗面有多少?”她说这里只按碗卖,大小是定了的。她指着墙角的图片。我一看,是一个比较大的碗,是一大碗牛肉面。看样子三两左右。想想也是,在外面,平时一碗三两的面也就10块,这家店在站里,也就难免贵一点。所以我就点了一碗。
过了一会儿,面好了,呈上来。的确,碗是那个大碗。但面好像和图片上的不一样吧。那么大碗面汤里,面条稀稀拉拉的漂浮着。连肉也难得捞到一块,说好的牛肉面呢?几口下肚,感觉就像打了个点心一般。丝毫没有抵挡住饥饿感。13块的面,有1两吗?他们仰仗着顾客匆忙赶车而无法顾及他们的消费的心里来期骗顾客,这种营销手段会长久吗?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4 11:34
霾
一大早打开窗帘,外面却是白茫茫的一片,望向远处,清晰可见的也就那么十多米的距离。
跑下去买个早饭,呼吸在空气中,总感到鼻子痒痒的,喉咙干得很。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真实写照。
我们还能离开口罩吗?现在出个门都要带口罩,那学校还有人敢去晨跑吗?不知道怎的,绵阳的雾霾天这几天突然多了起来。除了冬天的空气流动弱以外,更重要的肯定还是有其他的人为原因吧。翻开手机,朋友圈有个同学说:给你们介绍我们学校的美景,中心湖,科技广场。。。下面却是几张白色的图片。这倒不是他在开玩笑,而是雾霾围城了。
研究结果早说过,吸霾一小时,少活20分钟。绵阳这几周都是重度的霾污染天,我们又吸了多少的霾?我们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又把寿命缩短了几年?有位实验者前些日子在北京用吸尘器吸了一个星期霾,里面的灰,竟然做出了一块砖!可怕!有不少人调侃:北京市几千万的人口,每个人都带上一个星期的吸尘器,北京一年会多一栋大楼。
经济的代价不应该是那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去抵消。这就好比赵本山的小品:人最悲哀的事是,钱还在,人没了。更悲哀的是,我们某一天都挤着去云南,西藏,海南等地居住,因为那里,才可以见到太阳,不用带着口罩。最最悲哀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被雾霾同化了,后代们都有霾瘾。有人从北京到海南,一下飞机就感到不舒服,因为海南没霾可吸。我们后代变成那样,倒也是和雾霾和平相处了呢?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4 23:19
坏了一碗肉片
众所周知,我们四川人性好喜辣。千百年来,巴蜀大地与红辣椒早已融为一体。很多外省人却就此认为四川人只是有辣就可存活。其实他们错了。四川人的确好辣,但不是要求一味的干辣,我们更要求的是香辣,既有辣味,又不会丧失菜本身的口感。
可今天我们遇到了一家所谓的四川菜馆,却做出了外省人眼里的四川菜。起因是这样的。当时我和同寝室的舍友忙完作业,便一起出去吃午饭。进店后,老板笑眯眯的拿出菜单,倒好茶水,示意我们点菜。我们也爽快,就先点了一大碗水煮肉片。老板进去招呼厨师,我们就入座等待。
水煮肉片是四川传统的名菜。精选大而薄的猪瘦肉若干,再和好其他香料,待到汤底好,就同配菜一同下锅煮熟即可。配菜不宜多,但必须是叶子菜,一来起陪存作用,二来方便食用,三则可以吸附大量辣油,减少肉的辣味。但很关键的便是汤的制作,一定要和辣油和辣椒协调好,不然会很辣。
真是遗憾,菜上来了。夹一口肉,辣得要命,还是纯粹的干辣。仔细一看,菜里没放香辣油,只是散了一把干辣椒粉,而且辣椒粉还没有和散。舍友好辣,但也没吃几口也是一张脸涨得通红。我们最后干脆就没吃了。还好有碗清汤。哎,我们吃的是肉,还是辣椒呢。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5 13:13
慢慢就来了
现代汉语课。课上到一半,老师关书,从讲台处另抽出一打资料:“本学期课程到此为止,下面我们来谈谈期末考试的事。”
是啊,期末了,从无知,混混度日,到期末,考试它慢慢就来了,时间慢慢就走了。老师这句理所应当的话却在教室激起千层浪,这无疑是我们的重磅炸弹。我们也曾征服了高考,而今却慢慢变得对一次期末考畏手畏脚。这些镣铐不是谁的强加,正是我们自己所加。一个目标麻木的自己,一个多少次幸存侥幸的自己,一个活在小说•电视•游戏的大学生活的自己。
讲完重点,老师要求我们自己看看,复习复习。为什么那么多人得到了考试方向,还在玩着手机,不搭理书本啊,老师你说的知识点在哪里啊?是啊,玩着玩着,一学期慢慢过了,玩着玩着,我们竟已忘掉了书还有目录。
期末还早时,同学之间互相劝勉复习,但背地里却各自放肆玩儿;期末将近时,同学之间有互转几条说说以求好运,以为自此罢休;带到期末,方知一切无用了,悔也无用了,是啊,时间绝情在于不知不觉,谁叫它慢慢就来了呢。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6 14:14
一种奇怪的心理
期末来的时候,总会给我带来一些特殊的变化。这几天总感觉自己都摸不透自己了。先是纠结玩与不玩的问题。第一个念头就是,还是少看点书吧,反正是大一,考的东西能有多难?真难了,大不了大家都不过。可一阵畅快游戏后,有看到室友还在教研室学习看书,心里不禁又有少许失落感。转念一想,还是看看吧,万一考到了。
好吧,那就认真看书复习吧。可是不复习还好,一复习就更麻烦了。这么厚一大本书,该看哪里好啊,总不可能是让我看完吧。这样还不如不看。那就划重点嘛,找同学,找老师。重点问出来了。在仔细静下心来,一看,哎哟,这些都有印象,这些我都知道一些的,到时候答题组织好语言就好了。放下书,哎,回想下内容,好乱,有同学请教,支吾半天没个头,还是在看看吧。
一沾书,看到熟悉的文字就又骄傲了,但我自己努力不让自己浮躁,平心气和的看,一句一句的看,好吧······竟然小憩了。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6 14:31
快来个女孩救救我
这种事真的很尴尬。虚!我现在还在到处找舞伴呢?
事件起因于上个周末,日语部提出在我们考试完后的17号搞一个舞会狂欢,到时会请大家去参加假面舞会。原先是上面没说清楚,我不知道是每个人都得去。好吧,我这个人又不会跳舞,就算跳舞,那我只求别把人女孩的脚踩坏了就好。我当时就没打算参加,看到同班的人到处去请别班的女孩,去求别人,我还在偷着乐。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要参加,这是一个集体活动。礼服都定了!在定晚礼服的时候要求报上舞伴姓名。我呆了,我可是没打算去的啊,哪来的什么舞伴。都这时候了,就算大街上捡一个回来也来不及吧。老师要求我赶紧去找。好吧,我想只要是个女就好。先去找到一个比较心仪的女孩。无赖别人早就带了好同学来充数,另一个女生也被我们班其他男生抢了先。赶紧去其他班看看,一看,算了,都是男多女少,厚着脸皮问问女孩们,得,都已有舞伴了。
我知道多半晚了,如果没有舞伴,请那边的同学一定要理解我当晚盛装出席,然后来当你们的忠实观众哈。现在的我好凌乱,快来个女孩救救我,拜托了。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6 20:52
当抢红包也有了一定境界
感谢腾讯,感谢马化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明了二十一世纪初期在学生群中最伟大的一样东西——抢红包。
曾记否,抢红包帮助大家熬过多少个漫漫无趣的寒夜啊。我们从懂事开始,就对一毛两毛不感兴趣,地上掉了几毛钱,见了,都还得思量一下是否值得弯腰。而正是这款软件,让大家学会了节约啊,明明知道只有那么几毛,几分,却在大冬天的夜里,冒着感冒失眠的代价,舍弃了美觉的怀抱,半卧床头,双眼紧盯手机屏。1.2.3.群里的红包下来了,虽然是晚上,但从几秒钟红包就被抢劫一空的速度来看,我能想得到多少间黢黑安静的寝室里,多少人还在用被子捂着手机刷屏。
大家是不是觉得红包越抢越有魔力。你说好抢了就睡,好,刚刚完了一波,下一波的红包就来,你没抢到,不甘心,在群里发誓要在抢一次,要求运气王吐钱。就这样一波一波接下去,一不小心,要1点了。好,这下可以睡了。可是想想今天的账单,抢到的少之又少,而发出去的往往大于收到的,真的的好神奇,大家还都愿意去做一些亏本买卖呀。寝室网从23点就断了,期间的几个小时,为了红包,为了几毛钱,开着流量,即使没了也开着。一个周下来,发现电话欠费,一查,流量超费30多啦!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6 21:29
初识木心 读《哥伦比亚的倒影》
初识这本书,是我来教研室翻阅的时候,我那是不知道谁是木心,也就抱着看国家杂谈的趣味看了。可没想到这会是一本散文集,看完这本散文集。我不得不说大师的感染力是悄无声息但又无法抵挡的,木心先生其实也是二十世纪中唯一一位将五四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结合得这么好的大家。恐怕以后很难找出这种人才了吧。
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生,浙江桐乡乌镇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自1982年起移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作品多发表于台北及纽约的报刊。
下面我来谈谈这本书。首先这些散文简短而又形象的手法对我的写作的影响就不言。谈书还得结合先生的经历。木心属于那种“世界公民”,他的文字也具有某种时下喜闻乐见的“国际性”气质。这种文化的“两栖性”主要表现在他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上。木心的笔下,时间几乎不成问题,时间常常被隐匿、折叠或者自行消失,而空间却如锥之处于囊中,赫然触目。我猜想,那是空间的“位移”所造成的心理学投影,木心在55岁时踏上美国,想必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具体因由,但也可以说是听凭了一种文化宿命的召唤。他虽然选择了“生活在别处”,进而将乡愁的版图陡然扩大至整个中国,却没有任何水土不服迹象,似乎那是一个他做了好久的美梦。读那篇淡泊、笃定、疏朗而妖媚的《九月初九》,一个句子一下子就打动了我——“旧的空鞋都有脚”。这句充满了玄学气味的话,无疑道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辩证法,正好可以用来解读木心的文化情结——“旧的空鞋”是本土传统和母语文化的隐喻,脚则是人的借代修辞,这是一双不安分的脚,注定会离开“旧的空鞋”(本土),成为一个去国而怀乡的“带根的流浪人”。
《哥伦比亚的倒影》一集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上海赋》。与其说是赋,还不如说他是在写一本历史,一本关于上海千年来的前世今生的历史,一部关于近代上海社会兴衰的历史。愣是不让你疲惫,那种兴致盎然的阅读过程,与读小说的感觉相似,而且是情节语言俱佳的小说。在写上海人的时候,坚持用上海方言写作,写得是那样的切真,沪上方言,遂成了木心汉字魔方中十分耀眼的色块,活泼泼,水灵灵,土得掉渣儿,俗得够劲儿。木心不是上海人,但他笔下的上海真是“比上海还上海”,张爱玲的上海,王安忆的上海,王家卫的上海,还有其他什么人的上海……都被他甩在后面了。
再说修辞,还是以上海赋里的《吃出名堂来》中的一段关于豆浆要不要加鸡蛋的对话:
“喔,老先生,侬早,请坐,甜浆咸浆?”
“咸格。”
“好,咸浆,鸡蛋一只两只?”
“今朝勿要哉。”
“哪能拉?”
“昨日被侬噱进了。”
“啊哟哟,侬老人家真是,鸡蛋吃勒侬肚皮里格,又勿是请我吃,侬钞票麦卡麦卡,豆腐桨勿摆蛋赛过八月半唔没月亮,阿是?侬阿要辣油伐?”
“我是相信吃辣格!”
“好,嗳——咸浆一碗重辣,鸡蛋拣新鲜大点格,马上就来!”
这哪里是“吃”出来的“名堂”,分明是“写出来的名堂”!
还有写旗袍的那一节:
就旗袍而论,单的、夹的、衬绒的、驼绒的、短毛的、长毛的,每种三件至少,五件也不多,三六十八、五六得三十,那是够寒酸的。料子计有印度绸、瘪绉、乔奇纱、香云纱、华丝纱、泡泡纱、软缎、罗缎、织锦缎、提花缎、铁机缎、平绒、立绒、乔奇绒、天鹅绒、刻花绒等等。襟计小襟、大襟、斜襟、对襟等等。边计蕾丝边、定花边、镂空边、串珠边等等。镶计滚镶、阔镶、双色镶、三嵌镶等等,钮计明钮、暗钮、包钮、盘香钮等等。尤以盘香钮一宗各斗尖新,系用五色缎条中隐铜丝,作种种花状蝶状诡谲款式,点缀在领口襟上,最为炫人眼目乱人心意,假如采旗袍为婚礼服,必是缎底苏绣或湘绣,凤凰牡丹累月经年,好像是一件千古不朽之作。
毕竟是为画家,写作也全当作画般写出了美感。 这一段是一赋到底,比兴全无,色彩细腻,针脚绵密,如锦上云霞,琳琅满目。从文体上讲,此文又堪称一篇谨防假冒的“白话赋”,不仅语言“掷地要作金石声”,人情之练达通透也让人吃惊。
可以说,木心是一位形式感出类拔萃的文体家,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史,找到自己表达方式的文体家实在屈指可数。和当代许多著作等身的文学家不同,木心有着比较强烈的文体自觉和语言洁癖,一般人朗朗上口的“公共话语”他避之唯恐不及,陈村说他的文字“为艺术而艺术,不被意识形态狙击”,原因即在于此。木心很少以第一人称直接再现形而下的生活形态,这使他的文字有着极强的“镜头感”,始终与生活保持着适当的距离,需要从生活中提炼出什么的时候,他更喜欢用轻灵的笔触宕开,绕过,所谓“思想”总是被他那支魔棒似的笔拆卸了,如一块方糖溶化在咖啡里。
读别人的文字,很少有对于母语的联想,读木心则不然,明明是白话,却给人以文言的典雅与洗练,明明是读过的篇章,再读一遍还是新鲜的。比如《九月初九》的最后一段:
粉饰出来的太平,自然并不认同,深讳不露的歹毒,自然每作昭彰,就是这么一回事,就是这么两回事。中国每一期王朝的递嬗,都会发生莫名其妙的童谣,事后才知是自然借孩儿的歌喉作了预言。所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乐了,为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忧了;……
先生的很多句子雕琢痕迹宛然,甚至给人一种游戏之感,但你还是得承认,和古老汉字“打得火热”的他终于还是化险为夷,那精致得有些过分的语言杂技,的确摇曳多姿,别开生面。
语言上的杂耍已经不能完全让木心满意,他甚至还在标点符号上做文章,用“玩的就是心跳”的办法和读者斗智商,开玩笑。18篇散文的一本集子,有两篇文章竟是一逗到底,一是《哥伦比亚的倒影》,一是被人称为“杰作”的《明天不散步了》。这简直是一场“逗号的暴动”!逗号从来没有给人这么霸道的印象,几千字的篇幅,逗号搞了一次“地毯式轰炸”,如此的絮叨而铺张,如此妖娆而蛮横,自有现代标点以来,这是逗号发起的最大一次集体示威,它让人想起线装书,想起竖排版,想起汉字阅读历史中最早的圈点传统。
感谢,木心先生,此书让我对于散文写作收获良多.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8 21:12
思修考试
今天是我们的思修考试。此前,听不少学长学姐们说过,虽然是开卷考试,但题却不一定找得到,因为那是老师随机出题,所以也是很容易挂的一科。
对于每个第一次考试的新生,挂,这个字的威慑力是十足的。为了不挂科,平时很不认真学习的我在考前就慌慌张张地借来同学的笔记胡抄一通。第二天考试,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发卷。可是同学们都已经齐刷刷来到教室。这比任何一次思修出勤都要好啊。为了能不挂,来这么早也是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的。看见哪个平时上课认真的人,就三五个悄悄围着他坐,意图能窥探那么几个答案。也有人精挑细选,找了些不那么容易被发现的座位,那里可以用手机上网。
一切妥了,老师提着卷子来到教室。时间一到,发卷,出题。题就四道,两个简答,两个论述。大家赶紧在书上翻阅答案。整个教室哗哗的翻书,好不容易找到了,在写答案时,答案的字数多得要命,所以那些人也都没有去抄别人的了。答案就在书上,字数多的要命,抄也抄不完,就没必要了。四个题,就一直写,硬生生的我们尽然做了近2个小时。后面,大家都交卷离开了,就剩我们一半还没写完,当时心慌得要命。时间要到了,只好马马虎虎的写上几笔就交了。写了什么,脑袋一片蒙。就这样,伴随着笔墨将干,思修考试结束。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8 21:13
愤怒的事
因为我只是恰巧路过,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但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的。
事发于昨天晚上的小北门,是学校保卫处的人和以为三轮老大爷的事。我出去吃饭,正好经过小北门。然后保卫处的一位大叔就已经在对门外的拉三轮的老大爷喝来喝去了。老大爷三轮上拉的是几框玻璃,几打瓷砖。这应该是学校装修用的,老大爷怕只是帮买家运送一下而已。但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了下来。他们要老大爷拿出证件,否则就不让进。老大爷极力解释,可门卫就是不买账,还说他是骗子。大爷看样子已经60好几了吧,被挡门外,走进都不是,很是无奈。期间有辆车朝小北门开来,保安肯定知道里面是老师,马上毕恭毕敬开门。大爷想这样乘机进去。但还是被门卫立马连着三轮拉了出来。门卫指着大爷说道:你再闯闯试一下,再闯我把你的车砸了。大爷见状,只好在门外滞留。
一个通行证对于一个大爷来说,他怎么会有啊,他只是一个帮着我们学校拉东西的人,又不是校内人员。但我们学校的门卫还如此对他,进行人身侮辱和攻击,真的应该吗?还有负责采购这批货的人,又为什么不出来为大爷作证,让门卫放行?这会让大爷心里怎么想他们?这必然会伤了大爷的心。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9 20:20
读 梅因《古代法》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确需要一些规则来维持这个社会的和谐与秩序。俗话说:无规矩则不成方言。而现今我们能够自觉的去按照某些约束去遵守这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东西。这些规则就是法律。当今法律不断成熟完善,那么它是从何而来,在古代,这些法律如何的呢。一本《古代法》引起了我的兴趣。
有关法律的书籍,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并不能常常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读一读却也的确是好的。全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反映人类最早的某些观念,并指出这些观念同现代思想的关系。仔细阅读,古代法种其实包含了除了法学之外的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
在众多学说思想构成的这本书中,梅因向大众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分析了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演变进程。指出人类的最初法都是以父权家长或者是国王判决产生的。而东西方的法律渊源都是围绕着—判决—习惯—法典这样的顺序发展。而经过了这三个阶段后,达到了法典后,静止的社会就会停止下来,这个时候,就只有其中进步的社会的法才能发展下去。其二是进步的社会法的继续发展。他也要靠着三种手段。即:法律拟定,衡平方法,立法。梅因在比较研究后,认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他提出的从身份到契约的公式,尽管经过辩难和批评。但他毕竟从法律史角度深刻辨识了西方社会的转变。正如达尔文伟大的进化论揭示了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发展衍生的过程一样,梅因的这个论断则阐明了西方法治文明所经历的一个有原始社会以父权制、身份制为核心的习惯法时期向以契约法为标志的法典化时期发展的漫长曲折的过程,以及人类社会从荒蛮到文明,从专制到民主的必然发展规律。“从身份到契约”作为书的核心观点贯彻于通篇脉络之中。梅因列述了详尽的古代法律制度内容。这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载述史料,就其实质而言,是为了探明其中的“进步社会的运动”的法律意义和内涵。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其特点是家族依附的逐步消灭以及代之而起的个人义务的增长,“个人”不断地代替了“家族”,成为民事法律所考虑的单位,前进是以不同的速度完成的,有些社会在表面上是停滞不前,只要经过缜密研究这些社会所提供的各种现象,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古代组织是在崩溃。我们也不难看到:“用以逐步代替源自‘家族’各种权利义务上那种相互关系形式的关系就是‘契约’。在以前,‘人’的一切关系都是被概括在‘家族’关系中的,把这种社会状态作为历史上的一个起点,从这一个起点开始,我们似乎是在不断地向着新的社会秩序状态移转,在这种新的社会秩序中,所有这些关系都是因‘个人’的自由合意而产生的。”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10 20:26
读《基督山伯爵》
十九岁的爱德蒙·唐太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围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不幸的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陷入狱!心爱的梅色苔丝嫁与他人,父亲被活活饿死,法老号船长更是幻影!而面对他的却是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绝望之时遇到了法里亚长老,这位同样被命运捉弄的长老像慈父一样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当唐太斯成功越狱后摇身一变——基督山伯爵,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兼通药理医学,政治历史,金融法律的身缠万贯的绅士出现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爱也好,恨也罢,14年的牢狱生活使得唐太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双冲折磨是他的意志变得坚强,他化身为一个复仇的天使,借用上帝的力量要完成他伟大的复仇计划。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银行家破产,政论家自杀,法官发疯。而伯爵对待自己老东家莫雷尔一家却是关怀备至!最后他放弃仇恨有重新拥有了幸福!
从唐太斯的一生我感悟了很多,那就是希望与内涵!我们要成功,就必须要有希望,同时还要有通往成功之门的桥梁——知识与修养,这就是我所说的内涵!
在牢中,如果唐太斯不是希望走出牢笼,他就不会挖地洞;如果不是希望重获友情,他就不会与长老相识并相知;如果不是希望逃生,他就不会自己专进裹尸袋被扔进大海;如果不是希望报仇,就不会在黑牢中苦撑14年……当他走出了监狱,他并不急于将仇敌手刃,而是深谋远虑,一切从长计议。对对自己有恩的莫雷尔一家,多次出手相救。眼不看着自己的仇人幸福的生活,而他一忍就是10年。10年的等待只为了最后的迸发,他成功了!我们再想一下,如果他没有知识,他又怎么在政治家面前大谈时局的变换而引经据典?如果没有知识,他有怎能在辩论家维尔福面前谈论法律的观点而锋芒毕露?如果没有知识,他能将金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使丹格拉尔直到破产都一头雾水?如没有知识,基督山伯爵能和维尔福夫人密谈毒药学而将其作为自己复仇的工具?
基督山伯爵敢爱敢恨,他对朋友真诚友善,对敌人决不手软。但同时他又有同情心,善良的维尔福小姐和她的祖父虽四仇敌的家人,他却出手相助并让他们得到幸福。海蒂虽然是伯爵复仇的一颗棋子,但谁又能说她不快乐不幸福呢!而最后伯爵放弃了仇恨,他也同样得到了真爱。
可以说我是崇拜基督山伯爵的,虽然我们现在并不崇尚复仇,也不宣扬金钱至上,但就其本身的人格魅力我觉得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拥有理想,充满希望,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为了我们自己的蓝图而奋勇飞翔!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25 12:39
腊八粥
童谣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是腊八,传统新年的开端。虽然因为马上要实习而没有回去,但也幸得今年的腊八是在周末,不用提前去报到。因此,在学校周边逗玩几转,与未离校的舍友赶一个远离家乡之外、别开生面的腊八节倒也是不赖。
因为是腊八,各种饭店里都推出腊八小米粥儿。我们也各一碗点了,算是凑着过个腊八。
老板上粥,我们吃起腊八来。老实说,到底不是在自己家里的,在异地的餐馆里吃起腊八的却是别扭。腊八粥怎么能在餐馆里吃呢?要是奶奶知道了肯定是不会去吃的。
老人们总把这些传统看得很重,舍不得丢弃和改变,始终守护着这些习俗的原貌,不然它被时代变化所“污染”。饭后,一通电话打到奶奶那里去。老人正在忙乎着腊八粥。说她还在清洗红豆。此前,花生已经下锅一会儿了。按照老人家以前的做法,我想这时候粥已经成功一半了吧。我知道,奶奶对于粥的材料塞选很严格。她会把花生,小米,黄米等都要先用水侵泡一阵子。如果有浮在水面的,那就是不饱满的,势必会被老人“请出”锅。选了主要材料后,就要开始做。家里有液化气,但老人是不会用的。相反,她更愿意麻烦一点,使用柴灶。用干笋壳引燃方便,待到水开后下米,和着花生,桂圆,萝卜片儿等。然后又一个转身来到灶台前,往火里架起几根粗壮的树枝,撒上几把糠壳,大火小了。剩下的就是要靠这把小火来慢慢烹煮了。奶奶说,做腊八(粥)不能求速度,一定要要求是小火,这样的火决定了粥的浓香度和细腻度。
奶奶挂断了电话,她说她要去看看锅。我知道,她肯定是去搅拌去了,腊八粥千万不能糊锅,一旦糊了,前功尽弃了。在开锅的时候也要搅拌。因为要进行调味。在奶奶眼中猪油是不可少的。从罐子里掘出一大瓢乳白的猪油,放入搅拌的中心,慢慢待它融化······一切已好,调好味,上桌。农村也这样的习俗,万不可把锅里的腊八粥吃完,剩下的就是代表“年年有余”。一顿腊八下肚,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端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6-1-25 12:43
杀年猪
说起杀年猪,那还是十几年前儿时的记忆了呢。每每到了快到过年的时候,按照农村风俗,人们会把自家养的猪杀了,然后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吃饭,而菜的主要就是猪肉。
想想以前,到过年时的某一天上午,家里或者邻居的家里就会来很多人,除了其中的一个杀猪匠,这些人都是谁,我那时都还不清楚,但唯一值得记住的是他们在一起所做的事——杀猪。客人来,农村主人也不兴请吃茶,就直接抽出一张长凳子,随口一声:“早啊~坐吧,再坐一回儿。”就算是招呼了。待人手一齐,主人家就转身回屋里拿出一些工具,包括杀猪刀,接血盆等等。随后几个邻家的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就去到猪圈,拖出一头猪,五花大绑了,过称。若是达到有那么三五百斤了,主人家就示意一旁的杀猪匠,表示可以杀这头猪。说罢,大家就忙活起来。
几个汉子挥起锄头挖起了坑,坑大约要有半米深,坑的其中一端还得开个口子,这样,一个为杀年猪准备的露天灶台就搭好了。主人家把自家的大铁锅搬出屋来,架在坑上,又用河边的稀泥把边缘固定了,灶台就算完全形成。这时,去老院子挑水的男人们也挑着几桶井水在支呀支呀的声中走来。倒上那么两桶水,填满了锅,负责掌火的女人很快用秸秆把火生得老旺。被捆绑的猪还在两颗树之间倒空悬挂,凄叫声伏起。但这叫声在农村的大人们耳中或许是代表着喜悦。一头猪叫声这么大,还叫这么久,说明这头猪健康,壮硕。这无疑是预示着主人家今年收成殷实,连猪都喂得那么饱满。毕竟那个时候还是个大家不怎么富硕的时候。
杀猪匠在一旁用挑回的井水默默磨刀,主人家拿出了香,蜡,纸钱等,面向屋子西北角焚香而祭。男主人又请祖宗又请神的,嘴里一真怪念后,鞠躬,算是祭罢。起先挖灶台的几个中年汉子又将猪从树上解开,继而把猪拖到一块青石板上。都知道这是要杀猪了
大家都围了过来,妇女们停止了说谈嬉笑(农村妇女话多且杂,笑声更是毫不收敛,这是淳朴的典型)。此刻,汉子们按住猪的四个蹄子和头,任凭猪在石板上如何眼睁嘴歪的狂叫,狂板,就是挣不开。杀猪匠用刀轻刮着猪颈部周围的毛,搜寻着最佳的切入口,摸索着摸索着,在某个点上,横刀一竖,用力一桶。刀锋直入猪喉······猪也知道大难来临,怎肯就此束手。用尽全身猪劲儿一摆,差点儿挣脱了五个汉子的束缚······但,终究还是没成了。经那一板后,猪劲儿锐减,叫声也慢慢降下,老人说那是猪在哭泣,我不信,走近一看,果然猪的眼角有湿润的泪迹。杀猪匠轻拍着猪头,像哄孩子睡觉一般拍着,又像是在安慰着即将升天的灵魂。渐渐地,猪的眼睛里退却了生机,瞳孔慢慢萎缩,直到合上了眼。是的,猪死了。
汉子们松了一大口气,慢慢放开猪蹄,杀猪匠呼喊主人家。主人心领神会,拿出盆子筹上前来。杀猪匠把刀抽出猪喉的一瞬,猪血狂泻而出。主人把血结了满满一大盆,和旁边的人一样高兴地合不拢嘴。他说这是接红,是来年红火的象征。我当时想:哎,真实辛苦了那头猪,为了我们的红运,只好牺牲你了吧,真是可怜。接完血,杀猪匠和着几个汉子把猪抬到大铁锅旁,用热水去毛,冲洗,又从后蹄上接入一根竹管,向猪肚子吹气。对着猪肚又怕又打。作为一个小孩,确实是看不懂这是干嘛,只知道中午能吃到猪肉走红运,其实我不知道那头猪的肉体即将被人们瓜分······
小孩子心里想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而现在的我却不那么可怜那头猪了。倒是希望能多有那么几头和它那么一样的猪,至少它可以吸引好多亲朋好友前来,让主人家焚香祭祖。前天也有那么一位杀年猪的邻居。可是,这和小时候所见不一样。除了杀猪匠是请来的,亲戚好友没来几个,杀猪也不向印象中的那么复杂而神圣了,在土里刨一个灶头,把猪杀了,用水烫好,分好肉,了事。主人不拜祖,也不接血了。客人吃完饭就走,也不会带上一块猪肉。是呀!就像那个杀猪匠回答的一样:都什么年代了,还缺你那二两肉啊!是这样吗?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