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中青报"人大毕业生回炉读高职"争议稿件,疑似软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8-6 00:32
标题: 中青报"人大毕业生回炉读高职"争议稿件,疑似软文?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8-6 00:51 编辑
作者|孙睿翮 来源|蓝媒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昨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一篇名为《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的文章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被国内近百家媒体转发。然而,人大新闻学院的数名历届毕业生质疑其为假新闻,人大新闻学院办公室也回应称“查无此人”,甚至有网友怀疑这篇文章是软文,是在给江苏这所高职院校做广告。
2015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刊11版刊发《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
中国青年报这篇刊发在8月3日的职业教育版上的文章称,201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乔某,放弃家乡鄂尔多斯电视台的工作,去江苏一所职业院校学习煤炭行业相关技术,今年毕业后,顺利在鄂尔多斯煤炭局找到工作。文章还说,乔某之所以“回炉”读高职,是瞅准了家乡鄂尔多斯“煤海明珠”的地域特色,决定“靠山吃山”,所以决定脱产去职业院校“回炉”,学一门在当地“吃香”的和煤炭行业相关的技术,同时,乔某认为“这3年回炉实实在在是镀了金”。
在网友们正进行“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差别”、“本科毕业不如读高职”、“人大新闻系没落”的大讨论中,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小桑顿:我从06年开始在人大新闻学院读了4年,本科男生30个,从来不认识这么个人,作者敢出来解释下么?你们中青报就是这么做假新闻的?
@黑猫打酱油:我在人大新闻读了四年,也是2010届。作为曾经的学生会干部看过无数遍本级同学的名单,100%保证绝对没有乔东这个名字,也从没在任何宿舍和课堂上见过照片上这个人。我们这一级内蒙招了两人,都是女生。不知道是采访对象说谎还是记者有意炮制。中青报请速处理给个答复。
@李泽辉:如是发在网上我会认为是软文,可这是国字头报纸发的!情何以堪!
@圆圆小半仙儿:造假新闻造到人大新闻头上,也是被你们蠢哭了,收了人家钱好歹也靠谱点!
@高鸿一:当年我就是被这种类似的报道忽悠了,逃离北上广,结果搞得很郁闷。
@盾163:小编收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多少钱?由于中青报的文章称乔东是2010年从人大新闻系本科毕业,因此蓝媒汇查阅了人大新闻学院网站,在学院公布的2006级到2010级本科校友录中,并无“乔东”此人。同时,针对有网友质疑其为函授或者进修学生,蓝媒汇也查询了历年的“函授与进修”校友录中,也没有见到乔东的名字。同时,蓝媒汇也拨打了人大新闻学院办公室电话,对方称“查无此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刘昕教授称,看了跟帖,已经有本校新闻学院的同级同学说从未有过这位同学。很多学位都是号称的,一些单位在面试时经常会碰到谎称的假学历、假学位,“越是能抓人眼球的报道,越是应当小心求证,不然,出了大名之后再被曝光说是假新闻,那可咋收场呢?”
同时,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天定教授也发出质疑称,《中国青年报》替小骗子做传声筒,这个报纸,真到了让人无语的地步。查查这个所谓人大毕业生的真实身份很难吗?看看他有没有毕业证,或者哪怕看看他有没有毕业合影之类也好啊。
针对王天定教授的质疑,中国青年报特稿部副主任刘万发永微博称 :我了解的情况是,报社已启动调查。
(微博截图)
8月4日17::00左右,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删除了这条关于《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的长微博,同时被删除的还有近百条来自人大新闻学院历届毕业生的质疑评论。
针对有网友提出该文章为软文的质疑,蓝媒汇发现,自2012年到2015年四年间,中青报就曾多次刊发关于江苏这所职业技术学院的报道,其中专版报道1篇、半版报道6篇、其他文章中提及该校全称共5次。
中国青年报 2013年05月06日05版专版报道了江苏该职业学院。
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11日 09 版报道了江苏该职业学院。
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19日头版报道了江苏该江苏该职业学院。
中国青年报 2012年3月7日 报道了江苏该江苏该职业学院。
中国青年报 2013年7月15日 11版报道了江苏该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16日 11版报道了江苏该职业技术学院。
据公开报道,2015年4月14日,《中国青年报》职教版主编梁国胜曾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专题报告。
来源:微信公众号“记者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4MjUxMw==&mid=207959621&idx=1&sn=ec2d791bdb25b7d06bdd59f7ea5c1033&scene=1&key=0acd51d81cb052bcea4993057804d760fcd4ca9362ee79db951a2845112c6a666ad61d3fc9dc194cdc19b0666b003402&ascene=1&uin=Mjk2NDAyMjQyMw%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VJwyvUsjeqog%2FwtV9nTrejg3jE5VTG3PsbVlXP0X%2F7HXASOgC%2FvY2I%2F86916vOQJ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8-6 09:08
> 第A16:中国新闻·时事下一篇
人大校友发公开信 要求当事人道歉称同学均无人认识“乔先生”;当事人删除所有微博;涉事媒体称如查出问题将严肃处理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 “毕业生‘回炉’读高职?人大:全日制学生无此人”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中国人民大学一名2010届本科毕业生“回炉”读高职?近日,有媒体围绕这名乔姓毕业生刊发了一篇人物报道,但遭多名人民大学毕业生质疑,称同学中并无此人。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也证实,经查证,在人大新闻学院,无论是2010级,还是2010届全日制本科生,均无该学生。
昨日,人大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同学会发表公开信,提出包括当事人乔先生对冒用身份一事公开道歉在内的4项要求。
校友公开信:不识“乔先生”
昨日,在一份代表100余名人大新闻学院校友,署名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同学会”的联名信中透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2010届)本科共有142人,男生共30人,其中新闻学专业男生4人,女生中有两人来自内蒙古,并无像乔先生这样的内蒙古男生。
针对报道中乔先生提到曾旁听过高数课的情况,公开信质疑,高数课是新闻学院大一必修课,并非旁听课。
该公开信要求报道此事的媒体撤下原有新闻链接,刊发更正信息,进行澄清,并消除相关负面影响;要求当事记者就报道不实内容进行公开澄清及道歉。
涉事媒体:身份采信校方说法
为何人大新闻院2006级本科生都不认识乔先生?公开信介绍,报道此事的媒体记者曾回应,乔先生改过名字,但其不知他的曾用名,表示“正在核实”。
对此,该媒体昨晚通过官方微博透露,乔先生的“人大新闻系本科毕业生身份由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注:乔先生后来就读的高职院校)官方提供并多次予以证实”,乔先生本人也这样自我介绍,而考虑到该校作为一级组织,记者予以采信。
但该媒体也承认,在刊发前就乔先生的身份没有更周密核实,编写中存在疏漏,“待真相完全清楚后,整个采编流程的任何问题,报社都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该媒体称,报社编委会非常重视此事,目前仍在调查过程中,有关调查进展将会及时向读者通报。
人大:“一卡通”不证明身份
上述媒体回应表示,经人民大学方面核实,乔先生在人大存有学号和身份证号,“但具体材料因装修及搬家原因遗失。”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目前只收到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方面发来的乔先生“校园一卡通”信息,并无相关学历证明信息。
“他的一卡通上是其他类学生,有可能是短期培训,并非全日制学生。”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不少校内人士均可办理类似的人大“校园一卡通”,因此并不能证明乔先生的身份,至于这张卡究竟由谁领取,因为有关材料搬家等原因,也还暂时查不出来,目前可以确认的是,“肯定不是新闻学院的学生”。
乔先生:请联系官方核实
在参加“2014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时,乔先生曾撰文透露,自己在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北京的大学,“选择了最喜欢的新闻专业,开始4年的大学生活”。
而在另一篇题为《改变人生,有梦为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乔东同学事迹材料》的文章中,则进一步透露,乔先生考取的是“北京的一所985高校”。
而人民大学正是一所985高校,不过,两篇文章也均未点明乔先生毕业的北京高校名字。
目前,乔先生已将自己的微博全部删除,昨晚,他私信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官方已经有声明,请联系官方核实”,对于更多细节,他无法给出回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8-6 16:58
来论|“乔东回炉读高职”报道者的不当与受伤者的不满
张志安
2015-08-06 16:45
一、个案报道与框架偏差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本意是聚焦一个特殊个体——读过人大新闻专业、在电视台工作两年的乔东,又去读了江苏的某职校。不过,这篇报道发出后,因为涉及“人大毕业生”“读高职”等信息,在网络传播(有的甚至直接加上“文凭不抵一技之长”的标题)和网民热议中,放大了“读大学拿文凭不如读高职学技术”的立意或倾向。
严格来说,这篇报道不能说完全没价值。比如,有利于大家理性思考读大学对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意义,读者也可以从乔东的另类选择背后读到出于职业需求、有针对性求学的启发。但这篇报道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一则,存在以偏概全之嫌——乔东哪怕读完了美国哈佛的博士,出于求职需要再去读一个蓝翔技校的高职,也是他个人相对“另类”的选择。这个题材是否值得以这样的篇幅、在版面头条做报道?在做这个报道时,又应该如何传递出这只是乔东的个人选择、并不代表读大学不如读高职的必要意涵?
二则,存在过度推广之嫌——报道中大量篇幅在力赞乔东在该职校就读的优异表现,难免会让读者产生借优秀学生来赞优秀学校的联想。而且,如果没有人大学新闻、回炉读高职的“卖点”,乔东是否具有中青报来做报道的新闻价值,也令人疑虑。
实际上,中青报记者在处理这种个案报道时,要格外审慎地有意无意中采用“文凭难抵一技之长”的框架(学新闻也在学技能,读高职不也在拿文凭么?)。如果用这种“对比框架”去解读,会造成“读大学不如读高职、拿本科学位不如学门技术”的不当暗示,流露出厚此薄彼的意思。这种暗示对具体的毕业学校(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感情会造成伤害,也有失对好大学本科教育公允和客观的态度。
二、报道常规与细节核准
中青报的报道中,记者大概是援引乔东本人或该高职院校提供的信息,称乔东“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人大新闻学院国内领先、影响广泛,一般读者看这句,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人大新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读博士期间,笔者曾在复旦大学网络学院给新闻学专业的专升本班兼职教课,其中也有不少很好学的学生令人印象深刻。有些同学求职简历中会写“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对此,我的态度是不主张却理解。如果有新闻单位来跟我求证,我会明确告知:这位同学读的是网络学院而非新闻学院,是专升本而非一本线录取的本科专业,不过具体是否录取建议还是看个体能力,不必拘泥于文凭本身。有此经历后,我对自称“在复旦大学学新闻”的笼统提法,会习惯性保持一点存疑。
从现在的事态进展看,乔东有可能是在非学历教育(其他类别)中读过人大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至于有否拿到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尚不可知。据部分人大师生和不少网友判断,他很可能没有正规毕业文凭。如果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不管是自学考试还是专升本等),又自称“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肯定是不对的,记者未对这个重要细节做必要核实肯定是不当的。如果他果真拿到过毕业证书,那么“人大新闻学院”躺着中枪也只能一笑了之,但可以具体说明下该生非该院毕业即可。
回到中青报记者的报道,一般情况下,记者报道一个普通人,对方说“中山大学毕业”、他单位再说他“中山大学毕业”,记者是不会再找中大校方去核实他的学籍或学位信息。所以,从报道常规和操作习惯看,中青报记者也没啥大错。不过,这篇文章的立意很容易放大成“文凭不抵一技之长”,报道对象又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所名校的毕业生。记者如果稍微预估下报道可能对人大造成的困扰,也应该做到更准确、更具体的专业原则,对乔东的就读人大新闻学专业的学制、院系、时间和所获文凭做最起码的核实。所以,无论有意为之或无意失误,也都应为自己未尽必要核实义务而反思和致歉。
三、报道争议与积极反思
笔者不太主张用“真/假新闻”的标签,或“新闻/软文”的标签去进行定性或批评。细节模糊或失实,不等于整个报道就是“假新闻”,而是不是职校的推广软文则要靠中青报内部的调查和公开,公众很难确保能了解真相。
这件事可以延伸探讨的问题或许有二:报道争议的讨论边界,和报道各方的积极反思。
这篇报道,本来在新闻学界或业界“行业话语”层面进行探讨,是比较容易说清楚问题的;但现在,成为了网络上热议的事件,进入了“社会话语”层面,就很容易变成你来我往、难以对话的“口水仗”,让大家误以为中青报内部在“护短+公关”,部分人大师生又在陷入“愤怒+指责”。行业话题一旦变成社会话题,很容易出现偏离事实、情绪激化的现象,因此,还是主张要回到行业本身和职业边界来厘清事实、达成共识。
此外,更值得从这事中探讨的是相关各方如何积极反思,如果可能还可以将相关措施和想法真诚地告诉公众。
——对中青报记者来说,应该在争议之后立即再次核实乔东的学制、文凭细节,并对报道存在的明显瑕疵和框架偏差做必要道歉和更正。
——对中青报社来说,也可以对这篇报道的把关不严及其对人大新闻学院师生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此外,也要对报道背后有否存在“公关软文”嫌疑进行必要核查。尤其当有质疑指出,自2012年到2015年四年间,中青报数次刊发关于江苏这所职业技术学院的报道,其中专版报道1篇、半版报道6篇、其他文章中提及该校全称共5次。对此,报社更有回应的必要,并继续坚守该报“采编分离”专业原则和理性、负责任大报的风范。
——对人大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同学会”来说,他们感到学院的声誉受到了损害、新闻教育的意义也遭到贬损,为此,给中青报发出了那封看起来有点幽默、实生气的“公开信”。这种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也符合人之常情。
延伸开去想,越是名校越容易被“借势”或因不全面的报道而“受伤”,这是名校必然面临的声誉风险和传播压力。面对“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之类的新闻,北大等名校大可一笑了之,公众不会因为出现一个卖猪肉的毕业生就否定北大教育的高水平,更何况在越来越开放理性的社会中,卖猪肉与造原子弹没啥高低之别,只要尊重个体选择即可。几年前,有个新闻轰动一时,说某内地考生放弃香港名校、重回内地名校就读,也曾引发内地和香港高校比高下的讨论。其实,一个个体的选择除了反映其“非常规”之外,对我们认识教育水平的“常规”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中青报是我尊敬的报纸之一,人大新闻学院又是行业翘楚,双方在人才培养、学生实践、行业交流方面有不少合作。发生了此次报道引发的争议,相信做一些直接沟通,应可很快化解误会。“乔东事件”是个小事,我们都不希望看到一方因此声誉受损,另一方因此感情受到伤害。
说到这里,笔者忍不住喊一声:乔东啊乔东,你要是有人大的毕业证书,就赶紧拿出来!如果拿不出来、正后悔当时不应对职校和媒体自称“人大新闻毕业”,就赶紧道歉,说“我错了”。道了歉,大家还是会尊重你的选择,也不会抹杀你在职校中的突出表现。而对于新闻记者或媒体机构而言,坚持真实、准确、公正的报道,始终是追求社会责任的基本体现。(作者为新闻学者)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 ... mp;isappinstalled=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8-10 20:30
中青报“人大‘回炉’毕业生”报道事件之“报道”如何出炉2015-08-10
胖妲己
必记本
【为智力原创,谢绝转载!谢谢】
浮夸 陈奕迅 - U-87
“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人大本科”四个字很显眼很刺眼,标题本身极具新闻本身的“冲突性”标准,足够吸引眼球,有意无意用对比、对照来显示优劣、凸显新闻价值本来无可厚非,而且在现在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这样的对比框架就更是常用手段。但正是这样的对比,让人大官方及校友很气愤,这不是贬低人大吗?这是假新闻,这是职校的软文,中青报收钱了吧?
公允地说,记者王素洁的这篇所谓报道还算不错,不用这样的写法“报道”无疑会平淡得多。可前提条件是:“乔东”的人大本科学历身份必须为真。因此,求证乔东的人大本科学历身份就成为关键,后来的结果证明乔东只是在北京参加过自学考试培训!哪里是什么人大本科毕业?连自考生都算不上。
其实,乔东人大本科毕业的身份不难查证,短短几天内乔东的基本资料不都水落石出了吗?我更关心的是,这篇所谓的“新闻报道”如何出炉?
先看网络上所能搜索到的两篇江苏职校对于乔东的“报道”:
2014年11月27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作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推选的参选人,乔东的自我介绍是“高中毕业之后考取了北京的学校,选择了最喜欢的新闻专业,开始了4年的大学生活。大学四年,有过泪水、有过喜悦,毕业了之后回到家乡,在市里的电视台开始了电视人的生活。”后乔东在2014年12月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在2015年5月4日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15年5月27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里刊发关于乔东的“青春故事:我的青春也是蛮拼的”一文,文中也只是提及乔东“高考毕业后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新闻专业,开始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大学毕业后,满怀憧憬,选择了电视新闻媒体的工作,开启期待已久的生活”。
既然前述的两篇公开“宣传稿”只是提及“北京的学校”、“新闻专业”、“大学四年”,那后来“北京的大学”为何在中青报“报道”里就成了“人大”呢?
我们不妨可以先了解一下记者王素洁。据蓝媒汇@孙睿翮了解,王素洁之前只是版面编辑,想来可能要上进、要表现,所以14年申请做地方记者,也许跑的就是江苏职业教育口。王素洁勤奋积极又敬业,因此,不到一年王素洁本人关于江苏这所职校的报道就有3篇。
当江苏职校再次让王素洁作“宣传”报道时,可能校方也提供了关于乔东的宣传资料,包括上述的素材。王素洁应该接受过不错的新闻训练,又很认真努力,为把报道做扎实和追求细节的真实,可能还向乔东坚持追问过“你老兄到底毕业于北京哪所有新闻学的大学?”而乔东隐约记得自己好像上过人大新闻学专业的培训课,和人大能粘上点边,出于虚荣心和蒙混心理,自然含糊回答说“人大”。因而,乔东最终被戴上“人大毕业生”的假帽子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至少有点影子和逻辑上合理的成分。乔东总没有平白无故、无中生有地说是传媒大学的吧?只是泡吹大了容易破,乔东这一次的侥幸就成为不幸了!
别人没查到的细节竟然被自己查到了,而且还是“人大”这么一个大亮点,王素洁估计还暗自高兴,为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而欣慰。因为有前述关于乔东的公开报道,又有江苏职校提供的程序上的证明,也就是@马少华老师所说的“底稿”,记者童鞋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把“北京”、“新闻学”、“本科”三个关键词替换成了耀眼的“人大本科”,一篇所谓的“报道”初稿就此完成。
所以指责记者没有核实细节,个人倒觉得有点冤枉王素洁。王素洁反而过于努力和较了不该较的真,把不能写得太实的宣传稿写成了新。闻。稿!
那中青报这样的大报不是还有版面编辑和签版主任吗?按程序和流程来讲,报道刊发不是还要经过审核和最后签发吗?不要忘了,江苏职校和中青报关系本身一直良好,15年4月份中青报职教版主编还到江苏职校做过讲座。而据@孙睿翮 统计,4年中青报关于该江苏职校的“报道”多达12篇。以前没发生过问题这次能有什么问题?再说,多年一起玩耍的好基友还用得着那么严格吗?
而且,中青报“人大毕业生‘回炉’高职”只是一篇职校的宣传稿,又不是批评性报道,不管是记者还是编辑,谁会多此一举再去做三方核实呢?而为了避免麻烦和纠纷,批评性报道才需要严谨和三方核实呢!这一点由南京大学@陈堂发 教授提出,非常正确、也非常关键。夸人还需要那么认真吗?批评人才得小心!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认真努力的记者“挖出”了习惯吹泡的江苏职校主人公“乔东”的“人大毕业生”细节而成就“报道”,为做招生宣传的江苏职校含糊应对、乐得为学校增光添彩,中青报基于合作关系而麻痹大意、顺利通过,于是“人大毕业生‘回炉’高职”报道赫然问世。
说是合谋,大概也是事实!所谓合谋就是心照不宣、满足各自所需:记者需要表现,报纸需要典型,职校需要宣传,乔东需要虚荣!
这样看来,就目前所呈现的事实,说“人大毕业生‘回炉’高职”“报道”是“假新闻”或“软文”可能都不太准确,因为这就是一篇本来应该写虚、结果被记者用力过猛而弄巧成拙写实了的宣。传。稿!
至于说记者王素洁拿了多少钱?江苏职校给了中青报社多少钱费用?输送了多少利益?个人以为,起码在这次的所谓“报道”中,江苏职校和中青报及记者不太可能存在大笔钱的事实。因为,按常理来说,不管是中青报还是其记者,所完成的都是一种职务行为。也许中青报还觉得有点冤呢!可能这也是中青报迟迟不愿道歉的心理原因吧!
但中青报如果要否认和江苏职校完全没有利益关系,我也不相信:中青报是一朵纯洁的白莲花吗?
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假新闻或软文为什么众人这么关注和义愤?因为中青报这篇“人大毕业生‘回炉’高职”报道正好刊发在二本即将结束、职校招生志愿准备填报的关键时刻,这摆明了是给职校做宣传,而且还踩着人大当背景。你就是没给报社钱,也免不让人怀疑是软文,何况,江苏职校和中青报本来还有让人怀疑的口实和猫腻呢!
其实,个体为了兴趣和就业,不读大学而读职业院校并不鲜见,2011年就有一位叫周浩同学从北大退学,然后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上学而终有所成。2014年澎湃新闻还为此再次刊发报道,赞扬周浩在技校所取得的成绩,其标题即是“北大学生大二执意退学读技校:毫不后悔,适合自己都会很强大”。类似的报道为什么质疑和批评没这么大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道有名有姓有细节,人家没拿北大文凭说事,发表的时间是在11月,不属于招生季!
(http://news.163.com/14/1117/11/AB8HRLN600014SEH.html)
一篇职校原本常见的宣传稿由于涉及人大,受到人大官方及人大校友关注而最终演变成一场真正的新闻事件。老实说,一篇本来常规的“报道”能让相关的各方都不满或恼火,一般媒体很难做到,但中青报奇迹般地做到了!
人大恼火的是:这中青报和新闻学院还是你侬我侬、骨肉相连的好伙伴,这是搭错了哪根筋?你就是胳膊肘子不往外拐,打个电话也能核实告知一声啊!联系这么方便却不沟通,这不是拉着人大给职校作垫背吗?叔能忍我不能忍!
记者恼火的是:我本来是好好工作、认真敬业写稿子,想努力表现,结果还捅了马蜂窝了!真是出力不讨好,努力死得快!
中青报恼火的是:报社也没收什么钱啊!这记者努力的真不是地方,可咱的记者也不算坏记者啊!唉,算是被职校摆了一刀吧,这黑锅背的!
乔东恼火的是:我好好的三年牛吹得挺好的,结果脑袋被驴踢了,竟然和记者说人大!这下被扒的连底裤也没了,这不是倒霉催的嘛!
各方恼火是因为这样的结果始料未及,当然也不愿意这样的结果发生。人大真的愤怒,中青报及记者或许委屈,乔东罪有应得,即使最应该获益的江苏职校恐怕也有些难堪:我靠,本来想借助这个宣传多招点学生,现在看来学校不受乔东这事的影响就不错了!
一句话,这次的中青报“宣传稿”事件对于各方,都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危机。
中青报“人大毕业生‘回炉’高职”报道涉事各方如何面对危机?事件中谁最受伤?请看中青报“人大‘回炉’毕业生”报道事件全解释之(下):危机公关哪家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Y1ODE4OQ==&mid=209747241&idx=1&sn=58c7133aa6bcb44fcc717b8966d72601&scene=1&key=0acd51d81cb052bcc1ebbc76cf9f32d2fd284976bcf2b067a52b14c4e9119642ebe22ca08cd3ef62aa029c445b373da7&ascene=1&uin=Mjk2NDAyMjQyMw%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hqM%2FC6zZo%2F5ytj77I3xVVa4w8SNBsKNuY7nnoQaA0CQbpoV9A3byI6aH2PCFOxG4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