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美国德国如何防止学术欺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09:49
标题:
美国德国如何防止学术欺诈
2012-08-27 07:58:48 来源:
北京科技报
(北京)
有347人参与
多年来,学历文凭造假、职称资历造假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病”之一,如何刹住这种歪风成为教育、人事等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要减少这种状况的出现,既要加强个人道德的约束,也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一些改变。
在道德约束层面上,全球享有盛誉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如该学会特别规定,青年科研人员进入该会工作,首先要接受学术道德的特殊培训。研究人员要识别在科研中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如何才能避免,如何确保自己始终坚持行为端正的科研活动。此外,研究人员还要在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上签字,承诺相应责任。
不过,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看来,解决后者更要迫切得多。他表示,当前我国需要彻底改革业绩考核制度、论文评审制度、职称评审制度、人才引进制度,在大学中切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科学化的治校制度,完善专门科研机构的人才进出和考评机制,让我国高校及科研机构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其严重的造假局面才会得到彻底改观。
“高校或者专门科研机构在进行人才升职或者引进时,如果有一个权威的学术审查小组进行审查,造假者就难以蒙混过关。”范先佐建议,人事部门可以对其文凭、职称的真实性进行一些辅助审查,这样造假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
王暾也表示,职称造假的事件并不是中国独有,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关键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后,怎么采取处理措施和防止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
“在很多国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后果常常十分严重。” 王暾说,德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近年来,一贯以学术严谨著称的德国爆出多起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事件。据了解,在德国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作假等,不仅会受到各学术部门的纪律处分,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且情节严重的还要动用刑法。因此,一般德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均把剽窃和抄袭看成是学术上的大忌。
德国原国防部长古滕贝格2007年在担任联邦议员期间,通过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他出任国防部长。政治前景普遍被看好,不少德国人认为他是未来竞选德国总理的热门人选。但是2011年3月德国两位法律教授指控,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抄袭被证实以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以“严重违反科学标准”为由取消了古滕贝格的博士学位。后来司法机关的介入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使古滕贝格的处境极为艰难,最后他不得不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去了美国。
但是目前在国内,很少有这样严格的惩治机制。胡星斗说,很多时候,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大学,或者是企业机构,就是造假者被发现也都是不了了之,很少有人因为学历造假而丢掉饭碗,厦门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的两位教授最后被开除只是少量的个案而已。“因此,遏制学术界的造假,健全完善惩处机制并严格使之执行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胡星斗表示。
范先佐另外也表示,如果国内高校和专门研究机构在选人用人时,做到看实力而不是看文凭和背景,做到对国内外的人才一视同仁,不内外有别差别化待遇,就会减少很多人的造假冲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蔡华俭说,目前在美国3000多所正规大学中,并没有一套通用的职称评审规则,但是美国高校的一个专业或系,一般都是按教学需要来设置相应数量的教授岗位。其中教授分三个等级,即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另外美国的高校也有一些兼职教师和讲师,后者需要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候选人资格,一般一年一聘,只做教学,没有科研要求。
在美国的教授系列中,一般都是从助理教授开始,然后进入奔向终身教授的轨道。
目前在国内,终身教授是一项极高的荣誉,但在美国,终身教授和国内的含义完全不同,它一般是指一个助理教授在通过6年左右的考评期以后,升职为副教授,从而获得在该校长期教学和研究的“铁饭碗”。不过获得“铁饭碗”也并不容易,一般只有30%~40%的人能够通过考评留下来,并且在越好的学校,其通过考评的比例就要越低。如果评不上副教授,考评期结束以后,助理教授只好另谋出路。
“按照美国高校的规则,获得终身任职的资格是十分普通平常的事情,严格地说,它不是一个职称的等级。” 蔡华俭说,但利用国内终身教授和国外含义上的差异,现在很多海外归国的留学者在回国以后常常以某某大学的“终身教授”作为自身的标榜。
在美国,副教授升为教授也并不容易,记者了解到,美国的副教授能够在本校升职为教授的,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副教授。而虽然副教授和教授没有竞争的压力和挑战,但是也不意味着就可以固步自封、不求上进。最近几年,为保证师资质量和不断创新的干劲,有些学校已开始实行“终身后评审”,对已取得终身制的教授每五年要重新严格审核一次,评审程序基本和评职称的步骤一致,如果第一次终身后评审未能通过,校方对该教授提出警告。再过五年后,如果第二次终身后评审仍通不过,校方有权解雇该教授。
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都是在世界上享有一流声誉和影响力的高校。而这两所学校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影响力和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所学校聚集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授。
按照常规,这些教授不可以从学校内部产生,而是从世界范围内公开招聘网罗来的,一个研究人员如果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没有充分的研究成就,很难获得这两所学校的教授职位。
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里边,已经升职为副教授的人又该如何晋升呢?按照常规他们根本就不能晋升为教授,只能到世界各地的其他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去寻找新的饭碗,就是想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哈佛大学或者耶鲁大学的副教授也只能到世界其他著名高校或者是研究机构游学数年,等自己做出一定的成就后然后参加这两所高校的全球招聘,获得教授职位后留下来。
“正是这样的原因,从制度上保证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教授的水平,弄虚作假者要想混入其中,难于登天。” 蔡华俭说。
而目前在国内众多高校中,“近亲繁殖”尤为严重,高校相关职称教学和研究人员进入的门槛也要低得多,由于一般没有淘汰机制,很难让高校和专门研究机构中的人员实现优胜劣汰。这两种状况也导致高校和研究机构师资和科研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此外,在国内高校中,由于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往往在职称考评时常常无法做到客观,给一些投机者以及弄虚作假者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09:50
http://discovery.163.com/12/0827/07/89TABJGV000125LI.html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