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新闻摄影摄像案例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3:48
标题: 新闻摄影摄像案例集锦
【案例】如何拍摄领导
拍摄领导调研活动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做好各级领导在各地、各部门调研的新闻报道,特要求:
1、省市领导,特别是省市主要领导到各地调研检查工作,随行记者对省市领导调研活动的内容要有个大致的把握。记者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遗漏领导调研点的拍摄,所有要拍全,素材要丰富。如果是一篇2分钟的稿件,一定要拍摄10分钟以上的有效素材,尽量把所有的素材拍全。同时还要根据省市领导调研检查的内容配资料画面,以便编辑选择使用。
2、少拍大全景,多用中、近景。特别不要拍领导前呼后拥的场面,要拍领导情绪饱满、谈笑风生的画面。关于领导活动画面拍摄要成组成组的拍摄。一定要有过度镜头和领导人活动场所的空镜头,同时要注意画面的转接,切忌领导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尽量地减少前呼后拥的镜头,画面要有全景、中景、特写,多拍领导的固定画面,少用推拉摇移的镜头。特别要多拍摄领导和群众亲切交流的镜头。
3、省市领导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的感人场面一定要拍到,并务必要有同期声和背景声。领导到农村落后地区调研或看望慰问贫困群众时,一定要注意选角度,不要把画面拍得太零乱和破落难看,尽量突出整洁生动的画面。
4、省市领导在会议室或其它室内画面要有近景、特写,要有不同角度的讲话镜头,当地领导要有听、记的画面。全景要有大全景,也要有摇的镜头,室内拍摄一定要补光。为拍摄领导的最佳形象,切忌采用仰、俯拍摄手法。会议拍摄时,要拍领导脱稿讲话镜头,不要拍领导低头看稿、喝水、摇头的镜头。
5、陪同省市领导调研检查工作的当地领导画面,不能过于突出,不要出现单独或特写的画面,一般是两个或三个人一起出现。
6、同期声要抄写出来,一定抄写被采访者的原话,需要后期添加的字句,编辑应根据上下文,进行添加,如抄大意,会给后期编辑造成麻烦。
7、时效性强的新闻,要及时反馈,以便当天或第二天及时播发,素材前要加字幕,同时在带子上注明素材所在的日期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3:48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3:49
如何拍摄好会议中的领导形象

--------------------------------------------------------------------------------


  对于记者,除了写稿和采访外,很多时候需要拍摄各种各样的专题会议。而在会议中,除了要把会议的场景,如大景,中景拍摄好外,最重要还要把会议的主要参会者和领导拍摄好,如果把主要领导的拍摄搞砸了,整个会议的拍摄也会变得黯然失色。

  单个主要领导拍摄。首先应充分运用各种动态构图法,更加突出的表现主体形象,不能呆板、没有活力。例如,可以首先选好几条推拉路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搭配,然后在拍摄过程中把不同的构图有机地串联起来。给每一个领导足够时间的特写,尽量时间长点,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地把好的镜头剪接出来。

  多个主要领导拍摄。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要以平摄为主,但是开会的主要领导很多时候都有多个,这个时候就更加要注意拍摄要领。如果一部新闻全部一律地使用单独平摄,就会使观众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最适合用左右平移的方法。首先,在给一个领导足够的特写后不要关机,用平移的方法,保持平均的速度把镜头移向另一个领导,再给他足够时间的特写,如此类推;但镜头的平移不能过快或者过慢,否则会破坏节奏的连贯性。

  有时候,对人物拍摄时为了突出拍摄的高大形象,可以用仰摄来拍摄,同一个人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众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注意事项。

  1.在拍摄时尽可能接近会议的主要领导,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人或者由于拉动镜头过远而导致手颤动,所出现画面的走样和摇晃。能够在领导面前拍摄,就尽量靠前,要抓紧时间,选择好时机。

  2.进行拍摄领导时,构图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发言时麦克风遮住了领导的半个脸、桌面的水平面与领导的脖子等高、领导抽着烟或者手叼着烟、会场烟雾弥漫、把隔壁领导的半个头或半只手也拍摄进去等等。

  3.拍摄主要领导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很容易把领导拍摄成中年“地中海”。对领导一定要少用俯拍镜头,特别是对于高个子的记者。因为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4.此外,会议中,一些抢眼的背板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会议主要领导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肇庆市公安局宣传科  彭家祥
http://www.cpd.com.cn/gb/gawh/2006-01/09/content_546268.ht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3:57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9-5 07:56 编辑

领导拍摄指南——农垦电视台新闻部记者采访标准化规范

素材与资料 2010-08-13 09:20:29 阅读183 评论1









   为了推进一体化办台工作方案的实施,树立电视记者良好形象,提高电视新闻报道水平,特制定《农垦电视台记者采访报道规范》,明确记者礼仪、采访前期准备、采访中行为及后期编辑制作的具体要求。


一、   记者礼仪规范


1、记者采访时应时刻牢记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媒体人,为此,应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要认真,作风要朴实,举止要得体,谈吐要大方,要时时处处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


2、记者采访时要注意着装。记者采访时不应着短裤、男背心,不应光脚或穿拖鞋;女记者着装切忌过分暴露。参加大型活动报道时,如全国“两会”、全省“两会”、省党代会、重要典礼活动等正式、隆重、严肃的场合,记者要着装得体。


3、记者采访时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做到清洁、整齐。


4、记者采访时要注意自己的梳妆打扮,男记者不允许佩戴项链、戒指等首饰;女记者要以淡妆为宜,切忌浓妆艳抹、过分修饰。不宜佩戴“大耳环”等夸张性首饰。


二、采访准备规范


1、记者在采访前,要把该做的预备工作都做好:如检查摄像机、录像带是否正常,应携带的电池、灯光、三角架、采访本等采访工具是否齐全。


2、记者必须在采访活动开始前30分钟到达采访现场,查看摄像位置,确定拍摄机位,商定拍摄计划。进入现场后应将手机设定静音模式,在会议开始前5分钟前,记者到达指定采访区域或位置。


三、采访中规范


1、会议开始后,记者要仔细听讲、认真记录、不允许在现场接打电话、交头接耳、看书、吃零食、睡觉、玩手头的东西等;不得在现场随便走动。


2、摄像记者要按照计划拍摄,动作要迅速敏捷,过程要精干利索。会议开始后,不要马上到主席台拍摄,要在领导讲话稿翻过一页后,讲话情绪好时再上台拍摄。要讲究拍摄效率,能一次拍完不要多次重复拍摄, 原则上每个会议不同领导讲话时只允许上台拍摄一次,每次不能超过四分钟。


3、有总局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给主要领导特写镜头,其它副职两人套拍;以副职领导为主的会议,可给副职领导特写镜头。给两位领导套拍时,不要在两位领导正前方拍摄,要注意领导排名顺序,排名在前的领导在画面中靠前,占主要位置,摇镜头时一定要按照领导排序进行。


4、拍摄领导特写时要注意在领导脱稿发挥、表情好的时候拍摄,尽量不要拍领导低头念稿镜头。要时刻注意画面中被拍摄对象以及背景人物的表情、动作,避免拍到背景人物的小动作,影响整体画面效果。如果被拍摄对象形象、情绪不佳,如打瞌睡、看报纸等,摄像记者要用灯光提醒,应先将灯光朝上打,再慢慢移向被拍摄者,如灯光提醒不起作用,可适当口头提醒。


5、拍摄会场台下镜头时,一般不拍特写镜头,要以会场过道为中心拍左右两侧成组镜头。要按照前后排顺序一排排拍摄,镜头里每排至少三人以上,用中景镜头,不能出现一个人镜头。


6、每条会议新闻的镜头都要成组,要有远、中、近、特镜头(包括固定镜头,推、拉、摇、移镜头),特别以固定镜头为主。拍摄速度要均匀、平稳,固定镜头长度至少要四秒钟以上,推、拉、摇、移镜头的起、落幅至少要三秒钟以上。


7、会场照度不够时必须用灯,不能一个会议时而用灯,时而不用灯,造成色调不一致。


8、拍摄总局领导会见外宾的新闻时,应该由会见室的全景镜头;总局领导的特写镜头(讲话时和听时);来宾的特写镜头(讲话时和听时);从总局领导讲话摇到来宾并拉开到二人的中景镜头;从来宾讲话摇到总局领导并拉开到二人的中景镜头。


9、拍摄总局领导到到基层调研或慰问的新闻时,电视新闻应有文字记者和摄像记者两人参加报道,这样在报道中可以充分发挥电视特点,使用现场同期声,把领导深入基层,亲民、爱民的风范充分体现出来。拍摄时,要体现领导轻车简从的工作作风,画面要干净,不要拍摄车队以及陪同的人群。要体现出领导亲民、爱民的风采,多拍摄领导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画面,领导与群众交流的同期声要及时记录。要多拍反应镜头,运用长镜头记录细节,如领导与群众热烈握手、亲切交谈的镜头;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生产一线的镜头等。不要一直围在领导身边拍摄,以免影响领导调研工作。原则上不给基层各级领导特写镜头,可以套拍基层领导与总局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生产一线的镜头,画面中应突出总局主要领导为主。总局领导陪同上级领导到垦区调研慰问的新闻,多拍摄总局领导与上级领导共同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生产一线的镜头。


四、后期编辑制作规范


1、记者编片时要选用领导状态最好、构图饱满、颜色质量最佳的画面,摄像员无意拍摄的如有人打瞌睡、翻看报纸、与人交头接耳等镜头一律不得编辑使用;尽量不要编辑重复画面。


2、记者在合成片子时要注意声画同步,要监听配音质量,务必使声音和画面保持一致,达到最佳播出效果。


3、按照新闻规律,会议新闻画面首先是全景,有总局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全景后接总局主要领导画面,其次是副职画面,然后是其它与会人员画面和中景画面,中间适当穿插侧全景、中景等过度画面,最后以全景结束。总局主要领导讲话、听讲的镜头给六秒至十秒画面,副职领导讲话、听讲的镜头给五秒画面;台下选取最好的画面每个镜头四秒。


4、总局领导参加的会见新闻,首先是全景镜头,然后是总局领导讲话的镜头,客人听的镜头,其次是我方参加会见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镜头;我方给完画面后,给客人讲话镜头,我方领导听的特写镜头,最后全景结束。


6、总局领导调研时,以领导调研题目为编辑画面的主线,全景开始后,根据稿件需要选用画面,主要以总局领导在一线调研的画面为主,少用在会场听汇报的画面。


五、资料保留


记者采访拍摄的画面资料,要及时打包上传、适当编辑,保留在新闻部记者组公用的文件夹,并分类保存。


六、落实领导指示工作


记者跟随领导采访,领导对宣传工作,尤其对广播电视工作所做出的指示和要求,记者必须形成文字材料,汇报给部里、局里,以便落实工作。



                                       
                               黑龙江农垦电视台新闻部




领导会议拍摄技巧
  1.会议新闻:

A.主席台全景、中景、左右45°侧景(即小全、侧小全)、领导人特写(单、双等分切镜头),特别注意要抓到领导人发言时,表情和手势等营造气氛的镜头(正、侧面多角度)。小全画面的拍摄,要分主要领导讲话和不讲话时拍两组。每个有效画面不少于8秒钟。


B.会场(带会议横幅的)全景、左右侧全景和中景。听众分切镜头、由主席台摇到听众席的镜头、听众席的全景(站在主席台上或适当的位置拍摄固定、摇等画面)。若会议内容较长,应增加听众画面的拍摄(多角度、多手法如推、拉、摇、移等)。


2.  拍摄人物时对景别有以下要求:


A.领导人特写:画面中尽量排除并排坐的其他人,画面要饱满,主体突出,主要领导人要求有正面、左右侧面的特点。在拍摄主要领导人时,应避免在有损领导人形象的角度拍摄(背景上的树枝、窗格,前景桌面上的话筒、花束、茶杯,领导人面部缺憾等)。不需要单独镜头的领导,可以两个或三个等人分切和摇。(交代与会各级领导要合理运用摇镜头)。


B.听众一般不出单独镜头,有在认真记录的听众,可以出特写(从笔记本拉出的),特别要注意的是画面中不要出现打哈欠、睡觉、揉眼睛、喝水等杂乱的动作。


C.不管是拍摄领导或是听众都要求人物的画面要尽量干净、饱满、主体明显。


D.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要把握好摇镜头和起落幅的节奏,起落幅要左右对称,并且要有足够的长度。


3. 对会议画面元素要求如下:


A.主席台和整个会场的画面一定要饱满,尽量避免会场的照明顶灯、廊柱等杂物进入画面。



B.整个画面的色温要统一(主席台、听众席若照明条件不同,应分别调白)。



4. 在会议拍摄主要的、必须的画面时,动作应尽量快一些(在会议开始阶段),防止漏拍重要的画面,以及因参会人员出现懒散姿态,而影响拍摄。




5.  不管大、小会议,摄像记者必须准时抵达会议现场,熟悉拍摄现场环境,如光线、主席台领导的座次等。



http://sillion.blog.163.com/blog/static/9102920107139202983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3:57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4-2 00:25 编辑



  对于宣传人员,很多时候需要拍摄各种各样的专题会议。而在会议中,除了要把会议的场景,如大景,中景拍摄好外,最重要还要把会议的主要参会者和领导拍摄好,如果把主要领导的拍摄搞砸了,整个会议的拍摄也会变得黯然失色。
  单个主要领导拍摄。首先应充分运用各种动态构图法,更加突出的表现主体形象,不能呆板、没有活力。例如,可以首先选好几条推拉路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搭配,然后在拍摄过程中把不同的构图有机地串联起来。给每一个领导足够时间的特写,尽量时间长点,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地把好的镜头剪接出来。
  多个主要领导拍摄。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要以平摄为主,但是开会的主要领导很多时候都有多个,这个时候就更加要注意拍摄要领。如果一部新闻全部一律地使用单独平摄,就会使观众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最适合用左右平移的方法。首先,在给一个领导足够的特写后不要关机,用平移的方法,保持平均的速度把镜头移向另一个领导,再给他足够时间的特写,如此类推;但镜头的平移不能过快或者过慢,否则会破坏节奏的连贯性。
  有时候,对人物拍摄时为了突出拍摄的高大形象,可以用仰摄来拍摄,同一个人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众会觉得这个目标好像显得特别高大。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注意事项
  1.在拍摄时尽可能接近会议的主要领导,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人或者由于拉动镜头过远而导致手颤动,所出现画面的走样和摇晃。能够在领导面前拍摄,就尽量靠前,要抓紧时间,选择好时机。
  2.进行拍摄领导时,构图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发言时麦克风遮住了领导的半个脸、桌面的水平面与领导的脖子等高、领导抽烟或者手拿着烟、会场烟雾弥漫、把隔壁领导的半个头或半只手也拍摄进去等等。
  3.拍摄主要领导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很容易把领导拍摄成中年“地中海”。对领导一定要少用俯拍镜头,特别是对于高个子的记者。因为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4.此外,会议中,一些抢眼的背板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会议主要领导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http://wenwen.soso.com/z/q167115130.ht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3:59
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议新闻拍摄的几点要求

1.       摄像记者在拍摄会议时要求有以下镜头:

A.主席台全景、中景、左右45°侧景(即小全、侧小全)、领导人特写(单、双等分切镜头),特别注意要抓到领导人发言时,表情和手势等营造气氛的镜头(正、侧面多角度)。小全画面的拍摄,要分主要领导讲话和不讲话时拍两组。每个有效画面不少于8秒钟。

B.会场(带会议横幅的)全景、左右侧全景和中景。听众分切镜头、由主席台摇到听众席的镜头、听众席的全景(站在主席台上或适当的位置拍摄固定、摇等画面)。若会议内容较长,应增加听众画面的拍摄(多角度、多手法如推、拉、摇、移等)。

2.       拍摄人物时对景别有以下要求:

A.领导人特写:画面中尽量排除并排坐的其他人,画面要饱满,主体突出,主要领导人要求有正面、左右侧面的特点。在拍摄主要领导人时,应避免在有损领导人形象的角度拍摄(背景上的树枝、窗格,前景桌面上的话筒、花束、茶杯,领导人面部缺憾等)。不需要单独镜头的领导,可以两个或三个等人分切和摇。(若领导职务有较大差别的,可从职务高的特写拉到两人或三人落幅)。

B.听众一般不出单独镜头,有在认真记录的听众,可以出特写(从笔记本拉出的),特别要注意的是画面中不要出现打哈欠、睡觉、揉眼睛、喝水等杂乱的动作。

C.不管是拍摄领导或是听众都要求人物的画面要尽量干净、饱满、主体明显。

D.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要把握好摇镜头和起落幅的节奏,起落幅要左右对称,并且要有足够的长度。

3.       对会议画面元素要求如下:

A.主席台和整个会场的画面一定要饱满,尽量避免会场的照明顶灯、廊柱等杂物进入画面。

B.整个画面的色温要统一(主席台、听众席若照明条件不同,应分别调白)。

4.       在会议拍摄主要的、必须的画面时,动作应尽量快一些(在会议开始阶段),防止漏拍重要的画面,以及因参会人员出现懒散姿态,而影响拍摄。

5.       不管大、小会议,摄像记者必须准时抵达会议现场,熟悉拍摄现场环境,如光线、主席台领导的座次等。
http://hi.baidu.com/661012/blog/ ... fc2ce5ce1b3efa.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01
农垦电视台画面拍摄规定2009年11月02日 星期一 18:05一、使用设备:

1、非特殊情况下的新闻采访,摄像一律要使用三脚架或独脚架拍摄画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使用支架拍摄画面,拍摄摇晃的画面(跟拍除外)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2、在光线较暗的环境里摄像要使用照明灯具,非特殊情况下打增益拍摄的画面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3、拍摄画面一律要录取同期音响。在野外同期声的录取要携带话筒防风罩,非特殊情况下的新闻采访,未录取或录音不清楚的同期音响视为不合格录音,追究摄像员责任。

二、电视画面构成要求

1、录像报道画面:两部分的镜头要完整全面。要有“介绍性镜头”,该镜头要能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要有“中心镜头”,该镜头要能反映新闻的主要内容。拍摄时要保证有关键的新闻场面和主要的新闻人物,要保证有反映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感情变化的细节。交代不清楚新闻主体的画面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2、现场报道画面:三部分的镜头要完整全面。“交代性镜头” 要能反映记者和采访对象。“倾听镜头”要能反映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记者的态度。“间隔镜头”,要能起到在后期编辑中作为过渡镜头使用,一般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远景,以看不清口型为原则。依靠淡出淡入修饰或剪辑同景别同视轴的现场报道画面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3、画面的方向性:为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把握镜头间的方向关系,熟练掌握摄像机三角形原理下的“轴线”规律。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怎样变化,都不允许发生“跳轴”现象。画面方向混乱和错误的反打镜头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4、画面的导向性:摄像时要突出主题,要运用各种拍摄技巧规避画面中的不良信息,保留画面反映真、善、美事物本质的元素。画面含有误导事物本质的不良信息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5、画面的色温:非紧急的情况下,色温不允许打在自动(预设)档。混合光源下要手动调整白平衡, 如果时间允许,应该随时调白,对于采访对象活动范围较大的场景,应该事先预设A、B两个白平衡档。色温偏差的画面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6、画面的视觉分句。拍摄的画面要充分考虑画面的客观假定性蒙太奇要素,被摄主体的位置、动作、视线必须匹配。由于被摄主体的位置、动作、视线不匹配而造成画面语句歧义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7、画面的光线与角度:现场采访,不允许逆光拍摄被摄主要人物,画面中人物面部发暗、模糊不清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新闻采访摄像机角度要采用“常人视线”角度,非艺术类节目里的被摄主体,画面不能夸张、变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画面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构图不正确,景别划分不正确的画面视为不合格画面,追究摄像员责任。

8、不合格画面,纳入个人工作绩效考核,兑现罚款。不合格画面的确认、统计从审查节目环节开始:一审环节发现不合格画面,由画面拍摄人承担责任;二审环节发现不合格画面,由一审和画面拍摄人员承担责任。终审发现不合格画面由前两审责任人共同承担责任;节目播出后发现不合格画面由节目所有相关人员共同承担责任。

不合格画面和录音发现一次扣罚工资50元。

http://hi.baidu.com/661012/blog/ ... 33abae4623e8b9.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02
垦区视频设备技术标准2009年11月02日 星期一 18:06总局党委(黑垦发〔2008〕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垦区广播电视工作意见》中要求“把农垦电视台建设成为在全国农业和农垦方面特色最突出、布局规模最大、制作实力最强、节目质量最精、社会效益最佳的品牌媒体。”指出“要加快广播电视编采播设备的投入更新,总局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要制定统一的更新设备技术标准、审批技术方案,保证设备技术标准和设备选型的统一性,保持垦区对外宣传的整体优势。”为此,特制定本标准,要求各分局、农场广播电视局、局直广播电视站在更新设备时,要按规定标准上报采购计划和技术方案,待批复后方可采购。以确保总局一体化办台模式的落实,确保垦区各单位技术设备与总局台、省台、中央台技术指标接轨,保证内外宣传质量。现将《垦区视频设备技术标准》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垦区视频设备技术标准具体如下:

一、          摄像机

广播级高标清摄像机采用记录介质为P2卡或蓝光盘的数字记录模式、光学变焦镜头、色温片和灰度片分别设置以及附带SDI输出接口的高标清机型。其次选用附带电子变焦、色温片和灰度片集成、小型记录介质为P2卡、SD卡CF卡、SXS卡和媒体记忆棒的高标清机型。

二、编辑机及驱动器

采用P2或蓝光编辑机,其次配备P2、蓝光驱动器及读卡器与非线性编辑机配合使用实现编辑功能。

三、非线性编辑机

高清非线采用KONA3 IO卡的系列高清非线或采用Matrox(迈拓)IO板卡的高清国产系列非线。标清非线选用Matrox(迈拓)IO板卡或国产并通过国家广电总局技术相关部门检测的IO板卡的标清系列非线。

四、数字切换台(演播室系统)

采用多功能、一体化的数字切换台。可根据需要配置不同信号输入/输出扩展卡及画面分割器、广播级硬盘录像机(或广播级录像机、非线等)、波形监视器、信号发生器和通话系统。

五、媒资管理系统

采用FC磁盘阵列存储加磁带库存储模式,根据需要配置上载工作站及相关媒资管理软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小磁盘容量、降低相应配置。因今后农垦广电系统媒资要实现互联互通,具体要求待总局广播电视局媒资系统定型后再做具体规定。

六、硬盘播出

两通道以上的硬盘播出采用硬件编解码卡的进口视频服务器,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配置上载工作站数量。其次选用软件编解码卡的服务器,严格按照技术要求配置上载工作站数量。盘阵存储应选用性能强、带宽高、质量好的硬盘。

七、各分局、农场广电制作设备配置比例

分    局 —— 配置高清摄像机1台、标清摄像机3台,存储介质为P2卡或蓝光盘。小型高清摄像机3台,存储介质为P2卡、SD卡、CF卡、SXS卡或媒体记忆棒。高清非线1套、标清非线3套。

大型农场 —— 配置标清摄像机2台,存储介质为P2卡或蓝光盘。小型高清摄像机2台,存储介质为P2卡、SD卡、CF卡、SXS卡或媒体记忆棒。标清非线3套。

中型农场 —— 配置标清摄像机1台,存储介质为P2卡或蓝光盘。小型高清摄像机2台,存储介质为P2卡、SD卡、CF卡、SXS卡或媒体记忆棒。标清非线2套。

小型农场 —— 配置标清摄像机1台,存储介质为P2卡或蓝光盘。小型高清摄像机1台,存储介质为P2卡、SD卡、CF卡、SXS卡或媒体记忆棒。标清非线1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02
http://hi.baidu.com/661012/blog/ ... 6060ceb745aeba.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02
新闻节目出镜记者管理规范2009年11月02日 星期一 18:07出镜记者和主持人一样,都是电视台形象的代表。规范的记者出镜,不但可以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能、现场感;还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提升电视台在受众心中的美好形象。相反,将会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更会影响到节目在受众心中的形象。最近垦区电视战线同仁出镜积极性高涨,丰富了荧屏,使稿件质量进一步升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就记者出镜的形象、出镜内容等具体规范颁布如下:
一、出镜记者形象规范
1、出镜记者仪表形态要端庄、大方、气质形象佳,尊重大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能展示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和精神风貌,给受众良好的亲和力,具有积极恰当的镜头前表现力。
2、出镜记者不得染彩发,着装要尽量正式得体、整洁大方。特别注意不要穿英文单词特别明显的衣服出镜。现场报道时耳环、项链、戒指等过于抢眼的饰品不要佩带。西服、夹克衫一定要系扣或拉上拉链。男性记者出镜不能外穿背心、短裤、拖鞋;女性记者出镜不能穿低胸、露背上衣、裙装、拖鞋。
3、出镜记者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面部表情要自然,避免表情呆滞。
4、不要在塑料大棚里出镜、也不要在塑料大棚里采访同期,因为大棚里是折射光,折射光在脸上不均匀,容易出现花脸现象,影响记者和被采访者形象。在大棚内尽量拍摄中远景镜头。

5、酒后不要出镜。
6、出镜记者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仪表和文明举止;不参加任何有损于媒体形象、自身形象的组织和活动;要有公众人物的自觉意识。

7、出镜记者要位于电视偏右侧,取中景,一般镜头固定在出镜记者腰部,千万不要顶天,要平视觉拍摄,切忌仰拍、俯拍。

8、出镜记者的地点,即新闻现场,一定要与新闻主题一致,背景要整洁、规范。严禁在与新闻主题无关的地点出镜。
二、出镜内容
1、出镜记者要凸显现场感,必须讲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比如说:“这里是…,某某事件正在发生”,不要加上“亲爱的观众朋友等(可作为心理潜台词)”。
2、出镜词中尽量少提“我”,用心叙述事件。

3、出镜记者语言表达要流畅准确、简洁明快、组织能力强,避免语气生硬。用词造句要遵守语法规则,层次清楚,通俗易懂。“用说的方式讲新闻”,出镜记者作现场报道尽量说好普通话。
4、出镜记者要严格把控自身的情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叙述事件。

5、出镜记者要选择合适的新闻题材和报道内容出镜,不能盲目地出镜。一般来说,动态性新闻或事件性新闻适合出镜,而对于非事件性新闻就不太适合出镜。

6、出镜记者是在新闻现场叙述事件,不是在摄像机面前讲道理。一定要叙述能够论证新闻主题的事件,千万不要只讲道理,不要故事。既费时费力,还可能会被剪切。时刻牢记“一个好新闻就是一好故事”。



http://hi.baidu.com/661012/blog/ ... 88391b9313c6ba.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03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2009年11月03日 星期二 10:31第一类:突发新闻类

比如车祸、火灾、斗殴、突击检查、刑事案件这些都是。这些新闻讲究一个“快”。

拍摄时到达现场要快,有时候不用到现场就可以开始拍摄,比如在路上看见火灾,远远的就有浓烟,这些个新闻信息就可以作为新闻拍摄的重要内容开始记录了。还有突击检查的时候,在前往现场的汽车上面就可以开始拍摄,摄录什么呢?就是执法机关前往现场的画面以及到达现场时周围的反映,有小商贩逃跑、有人发呆、有的摊主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些都会和稍后检查画面形成较为强烈的反差,是极好的新闻信息点。

新闻信息的处理工作有的时候讲究按照时间的一线性排列,有的时候需要按照记者的意图进行重新排列,这个时候新闻信息的采集工作到不到位,新闻信息的完整性就非常重要,有些新闻事件或故事的信息链由于重重原因有断环,但是这些可以通过逻辑思维和合理推断进行重新连接的,但是其中有些信息点是无法省略的,这些无法省略的新闻信息点我们就叫它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原因、处理结果这些我们都不能缺少。这也是新闻要素。

第二类:可预见新闻类

比如大型活动中的小故事、部分社会现象的调查,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某些生活习惯等等。

这些新闻我们讲究构思和事先的了解(预习采访),只有在基本掌握事件的大概发展脉络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在这种大型的活动中以小见大,抓住动人的细节。比如杨公堤的开放,这是事先大家就知道的,但是具体我们游客的意见是什么,在现场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景点、人物、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和拍摄的内容,我们在开放的当天就挖掘到一个老大爷,他带着自己一对会说唐诗的八哥在杨公堤上,结果不少游客就非常看中这个流动的景点,而老大爷还在记者的引导之下说出其实到景区是为开心而来的,不仅自己开心还应该让更多的人开心,这也就是新景区建立的一个原因。这样的新闻就显得切入点小,贴近生活和群众,而反映的背景又可以和大活动联系起来。

第三类:趣闻类新闻

顾名思义,趣闻就是有趣的小新闻。可以是我家小狗会数数,有个小孩三个月就会认字,还有自然界中各种难得一见的现象,彩虹、两个月亮、太阳。

这种新闻要有一种用画面说话的特点,画面就是你的嘴,解说词是根据画面写的,没有解说词仅仅看画面应该可以看出一个有情节的故事。这就是这类新闻的主要特点和拍摄要点。在拍摄这类新闻的时候,要学会利用画面特写以及电视中的声音手段,充分利用这些手段。

第四类:会议类新闻

会议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占有很大份量。然而,纵观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形,面对一大叠讲话和报告,不善于选择角度去报道,陷入了程式化的误区,文稿千篇一律,镜头台上台下互相映衬。似乎电视会议报道就是让领导干部说说话、露露脸。怪不得有的受众一看会议新闻便转换频道。如此报道自然产生不了应有的社会效果。因此,成功的会议报道,应该从电视新闻的特点出发,以独特的角度切入,抓住会议的实质,展示其新闻价值。只有这样,会议报道才有新意,才能真正起到宣传的效应。

那么,如何选好角度与切入点呢?

一、从新信息入手——截取某一侧面

会议作为一个整体,报道时可以采取局部切入法,先抓住一个点,或具体的一个侧面进行报道。一般来说,会议要传达或讨论、研究或解决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有的以前曾宣传或报道过,如再报道也仅仅是“强调一下”而已:有的内容只与个别部门单位有所联系……真正与受众相关的不多。报道时,必须进行筛选,截取与广大受众关系较为密切的新信息,诸如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决议等。抓住会议的最新信息进行报道是非常必要的,能使受众明确当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就事情的发展来说,截取其中的某一要点或某一侧面的具体内容、具体场面,比泛泛而过的概括、全面而不漏的扫描,更可把握事情的基本特征,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从社会焦点入手——寻找“关系场”

按照新闻的定义和规律,只有鲜活的,为人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电视会议新闻如果报道时镜头在会场一摇,解说时再加上某月某日举行某会议、某领导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等等,很难调起受众的“胃口”。众所周知,事情与事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某一对或几对之间的关系,还甚为紧密,若把它们放在同一“关系场”中,则能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每一时期、每一阶段,人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话题,如果把这些社会焦点转移到分析社会现实的会议报道上,就会使会议落脚点的含金量体现出来。这样处理,既能突出会议的主体,又能及时表达政府的观点。如涉及千家万户的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社会治安等问题,报道时,一是要结合当前当地干部群众对此的反应,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二是要把会议报道放在深化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以达到行动统一的目的,使会议报道更加充实、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三、以会议为依据——拓展广阔空间

这是一个颇为巧妙的角度。它不是正面地直接地去报道那些能够显示中心、支配整个会议的核心内容,而是运用与核心内容有关的其他事情的背景、缘由的材料来突出报道的主题。这样的报道,摆脱了镜头摇来摇去均是台上或台下的状况,调来与报道内容相关的镜头,以丰富场景,挖掘会议背后的真实。程式化的电视会议报道,场面往往庄严、肃穆而缺乏生机活力,但受众最感兴趣的还是鲜活的画面、现实的说法。因此,应把镜头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当会议提到发展“三高”农业时,调来一组组有关的镜头,再加上相关的介绍性文字,既可丰富电视报道的内容,又可加深受众对会议内容的理解。

选好会议报道的角度与切入点,对提高宣传水平和收视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会议的采访报道时,怎样才能有效地选好角度、选好切入点呢?首先需要认真钻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其次是经常深入生活、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树立群众观念;再者是要不断“充电”,善于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拍摄技巧,真正提高会议报道的新闻质量。

第五类:同期声新闻类

人物同期声是指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在电视新闻中,人物同期声与解说词都是重要的声觉形象元素,它们与视觉形象元素一起共同承担着传播的功能。人物同期声因其能够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表现力而越来越受到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的重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电视新闻报道都应有人物同期声。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人物同期声,采用人物同期声对新闻内容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一是在需要负载过去的形象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还原”新闻素材。众所周知,电视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等其它媒体,其画面长于表现正在发生的事件,而难于表现过去发生的情景。人物同期声有似于报纸、广播中对过往事件的书面或口头的描述(广播有时也用同期声)。其作用在于弥补人物事件难以用画面再现的缺陷。例如,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的电视专题片《“麦德龙”冲击波》,记者采访了10多个人物,其中包括无锡商界经理(老板)、商场的主管、伙计、保安员,以及客户、市民等。这些当事人的现身诉说,将过去的和现实的有机结合起来,使观众在看到今天的图像中又想象重构过去的时空,造成鲜明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响。特别是无锡长发商城常务副总经理吴天明发自肺腑的声音,一下子在观众中引起共鸣。他说:“‘麦德龙’进入无锡,当时我们很有抵触情绪……。但是,它有独到的先进的管理办法。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学先进、赶先进……。”这一讲话,形象地反映了无锡商界面对挑战,从犹豫消极到调整思路、积极应战的发展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商业流通领域中改革的新动态。但是,如果把这一人物同期声改用解说词,让播音员配音,效果就会大加折扣。因为人物同期声未经任何转述或加工,其真实性和说服力自然强些。

二是在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劳动力市场有个戚大姐》,介绍了戚秀玉四年共为一万多名下岗和失业职工找到工作的事迹。戚秀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的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单位理解了下岗职工的难处和国家的再就业政策,多接受一些下岗职工,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儿。”观众听了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看到戚大姐和颜的神情,不仅会了解这位被誉为“职业指导师”的情怀,而且容易被其一言一行所打动。至于采访那些失业职工,被采访者面对观众,与受众直接交流,加上现场的背景衬托,使人真正感受到戚大姐这位大连再就业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没有人物同期声的采访,单靠画面和解说词是很难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三是在向受众介绍有关情况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将记者、编辑的主观倾向客观化。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的电视消息《邯钢跨地区兼并部属企业舞钢》,邯钢集团董事长刘汉章介绍说:“兼并联合以后,邯钢的钢板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到120万吨。在中国能够生产100万吨规模的,而且能够生产各种多样品种的钢板的,我看中国是第一家。”这一人物同期声在弥补画面传播局限的同时,中间又插了生产车间的全景近景画面。同期声与现实画面的有机结合,为受众显示了一幅幅发展前景。试想,如果没有人物的现场介绍,再好的画面也无法传递这尚未完成、还须努力的新闻信息。

在新闻报道中采用人物同期声,既有助于烘托报道现场的真实氛围,又有利于增强新闻的权威性。但是,在采用人物同期声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人物的讲话要通俗、简洁,要适合人物的年龄、职业和身份。如果讲话较长,则应采取分段录用或中间改用画外音(即插入与讲话内容相关的图像、资料镜头,以丰富讲话的内容),以求声画统一,达到预期的播出效果和提高新闻质量的目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03
http://hi.baidu.com/661012/blog/ ... 39bad9d439c93f.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14
【案例】
2010-06-25
(教授讲义)影视摄像固定镜头的拍摄要求

    我个人觉得在影视摄像中,固定镜头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也同时也是最基础的。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有哪一部电影全是用的运动镜头,我想没有吧,哪怕是动作片、激烈打斗的警匪片,都会插入大量的固定镜头。作为一个影视爱好者来说,摄像首先是学会拍摄静止的固定镜头,当然,固定镜头也有一些动作要领及要求。

(一)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固定画面易“死” 易“呆”,容易出现平板一块、缺乏生气的情况,因此,在拍摄固定画面时应注意捕捉活跃因素,调动动态因素,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相宜。比如说,拍摄一池春水,就可以在画面中摄入几只浮游爆戏的鸭子,涟满的运动和小鸭的运动使得“死水”“活”了起来。此外,固定画面中人物的调动和运动,也是活跃静态画面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拍摄麦浪翻滚的乡村丰收景象时,就可在画面中摄入牧童赶着牛群穿梭于田间小道的场景。我们知道,电视的固定画面,如果再没有了画面内部运动,单个镜头的画面就与摄影照片并无大异,很容易让观众产生看照片的感觉。我们在拍摄固定画面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避免“呆照”的画面效果,尽可能利用画面所能纳入的“活” 的“动”的因素让固定画面“活”起来。

(二)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固定画面如果不注意前景、后景及立体、陪体等的选择和安排,不注意纵轴方向上的人物或物体的高度,那么就容易出现画面缺乏主体感、空间感的问题。这就要求当我们选择拍摄方向。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时,有目的、有意识地提炼纵深方向上的线、形、色等造型元素,并注意利用光、影的节奏、间隔和变化形成带有纵深感的光效和“光空间”。比如,在拍摄公路上列队行驶的车队时,我们可以利用公路的线和汽车的点采取对角线构图,让公路与画面框架形成一定的角度后,向纵深方向伸展开去。再比如,当被采访对象不得不紧贴墙壁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加用一盏新闻灯,从斜侧方打向被采访对象,以使其投在墙壁上的身影和墙壁上的光影变化形成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避免出现被采访者仿佛被“贴”在白色墙壁上的难看画面。因为固定画面排除了画面框架和背景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倘若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又不充分,可以想见,这种固定画面犹如僵死的“贴片”那样,很难表现出电视画面的造型美感,难以完成在二维平面中反映三维现实的画面造型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选择、提取和发掘画面纵深方向上的造型元素,以纵向维度上的造型表现来弥补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上的不足。

(三)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组接时,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对镜头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常说的画面与画面组接时的“跳”,就是初学摄像时易犯的毛病。比如说,拍摄某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果把两个景别变化不大、人物动作发生变化的固定画面相接,从视觉感受上来讲,会觉得接受采
  
访的领导近于病态地“跳动”了一下,视觉上很不流畅。这要求在拍摄时,就充分考虑到后期编辑的组接问题。像上面所说的情况,就应该拉开不同镜头的景别关系,比如,全景固定画面组接近景固定画面,中景固定画面组接特写固定画面等,观众就不会)在收视时感觉到“跳” 了。有经验的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工作时,都会注意多从不同角度、不同景别来拍摄一些固定画面,注意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固定画面拍摄时,多拍一些不同机位、不同景别的镜头,这样一来,后期编辑时就比较方便了,镜头的利用率也高。如果在拍摄固定画面时,不考虑镜头之间承上启下的连接关系,而单只从各自镜头出发去拍摄,就会给后期编辑造成诸如轴线关系不对、镜头难以组接等麻烦,有时甚至是无法补救的。因为固定画面的构图不像运动画面那样,可在运动摄像的连续过程中得到改变、调整和转换。不同的固定画面进行组接时。只能通过各自框架内的分割开来的画面形象和承上启下的关系得到交待和说明。倘若这种内容上的联系和承上启下的关系被打乱了,就会给观众的收视带来很多障碍。比如说,拍摄记者采访当事人的情况,先从当事人的斜侧方拍了一个中景画面,然后又越过当事人和记者的关系线,跑到镜头刚才所在轴线的另一边,拍摄了一个记者的斜侧面中景固定画面,把这两个固定画面组接,好像能够组成当事人谈话、记者倾听的现场动态;事实上从画面效果来看,固定的画面中,刚刚出现了采访人说话的中景镜头,紧接着在同一位置又是同一朝向的记者中景镜头,就会令观众摸不着头脑,怎么采访人忽然“变成”了记者呢?类似这种“越轴”问题造成的画面混乱,是影响固定画面后期编辑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这里只是非常浅显地举例说明。在固定画面组接这一环节上的诸多不同情况和注意事项,需要摄像人员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和恰当地表现,而不能以为拍完之后交给编辑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编辑工作应该是从摄像工作就开始了的。尤其是在拍摄固定画面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到镜头间的连贯性和编辑时的合理性。

(四)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 ?

    现在许多搞摄像工作的人,似乎有一种偏见,那就是拿起摄像机来就想运动,拍起画面来就是推、拉、摇、移。可是一旦让他们拍一些固定画面,常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毛病,诸如景别不清、构图不美、画面杂乱等,这表明摄像的基本功还很薄弱。可以说,这一方面,是妨碍我们电视艺术的完善和成熟的隐患,同时,也正是改变当前摄像水平滑坡局面的突破口。固定画面拍得怎么样,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摄像者的基本素质和真正水平,它是对摄像者构图技巧、造型能力、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的综合检验。相对而言,由于运动画面的运动性、可变性,某些构图上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掩盖,或者观众的注意被画面的外部运动所转移和分散。但固定画面就不行了,由于框架的静止和背景的相对稳定,加上观众视点的稳定,构图中不大的毛病会在观众眼中得到“放大”,可能比较突出地干扰观众的收视情绪。因此,摄像人员只有从一上手就勤苦练,尤其是要拍好固定画面。拍美固定画面,从视觉形象的塑造、光色影调的表现、主体陪体的提炼等多个层面上加强锻炼和创作,拍摄出构图精美、景别清楚准确、画面主体突出、画面信息凝炼集中的优秀固定画面来。

(五)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镜头都应该是纹丝不动、一丝不苟,应坚决消除任何可以避免的晃动因素。即便是在拥挤、紧急等非常局面下,也应力求保持固定画面最大限度的稳定和平衡。这也就涉及到了摄像机的持机方式的问题。一般而论,固定画面都应尽量使用三角架来拍摄,以防肩扛拍摄造成的不稳定情况。但是, 反观目前我国的许多电视节目,明显可见许多固定画面该用、能用三角架而弃之不用,使得画面晃晃悠悠。这与国外的电视工作者对三角架的精心保护和认真使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在俯仰角度较大、变焦镜头推至长焦距等情况下,摄像机稍不稳定,就会在画面中反映出明显的晃动,而我们很多摄像师还在“视而不见”,用肩扛的方式继续拍摄着“静中有动” 的固定画面。显然,这不仅是摄像机的持机方法问题,实质上反映出了摄像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因此作为一本电视摄像工作的基础性教材,我们特别强调从认真使用三角架开始,培养敬业精神,严肃创作态度,拍摄好名副其实的固定画面。当然,在实践工作中,可能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未必都能发挥三角架的作用,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凭靠生活中的支撑物和稳定点来替代三角架,帮助我们拍好稳定的固定画面。比如说,办公室中的桌面、椅背,公路两边的护栏、长椅,出租车的顶篷,摄像师坐定之后的膝盖等,都可以成为解一时急需的有效支撑物。此外,我们还要训练自己脱开三角架后的良好持机姿态和正确呼吸方式,以保证在不得不肩扛拍摄时,画面尽可能的稳定。总之,既然是拍摄固定画面,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条件,真正让自己所拍的固定画面既“固”又“定”。

http://www.gdmztv.com/blog/blog. ... blog&itemid=36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17
2010-06-25
(教授讲义)影视摄像固定镜头的局限性
接着昨天的介绍,昨天说了影视摄像固定镜头的拍摄要求,今天讲讲固定镜头的局限性.
  
1、 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与运动画面多变的视点和变换的视域区相比,固定画面的画面内容被静止的框架分割,限制为单一的、半封闭的状态。显然,在一些全景式制览、搜寻式观察的情况下,固定画面不如运动画面全面、丰富和完整。
  
2、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
  
由于固定画面是在镜头锁定之后定向拍摄,画面框架内的造型元素是相对集中的、比较稳定的,除了“划入划出”画面的运动物体和可能变化的光影效果等因素之外,固定画面一个镜头中的构图元素不易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很难像运动画面那样通过构图变化来实现场景转换、视觉形

3、固定画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做到很好的表现
  
这一方面是固定画面的明显局限,同时也是运动画面的突出优势。比如,在拍摄花样滑冰时,用固定画面就很难连贯而完整地表现出运动员优美多姿的运动过程和满场滑行动状态,比如奔跑、乘车等情况下,用固定画面显然难以充分记录和表现人物的整个活动过程和活动过程中的表情、动作变化。 

4、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比如,拍摄上海狭窄拥挤的里弄,如仅用固定画面一般来说是很难直观形象地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而移摄、跟摄在表现上可能更为奏效。再比如,拍摄抗战遗迹的地道时,固定画面是很难再现出那种幽深曲折巧妙安排的效果的。当用固定画面拍摄复杂或曲折的空间时,更多地需要观众根据画面大致情况去进行想象中的补足。
  
5、固定画面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
  
在现代纪实中强调生活本身流程和段落的完整、真实,用运动摄像所构成的长镜头能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人为导演和主观摆布等外界影响。以电视剧而论,过去常需演员反复重演多次,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景别拍摄同一场戏,便于后期编辑。后来,多机拍摄的出现基本解决了这些难题。但在纪实性节目中,对生活流程进行多机拍摄尚不太现实,如若实行可能会产生过大的干扰;倘若只以固定画面来记录,容易造成生活被切割、编辑的印象。因此,目前通行的作法是揉合了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的长处,克服固定画面以局部因素相加而组成生活全貌的局限,既保留一些相对完整、流畅的生活流程和故事段落,同时也穿插大量固定画一面来传递重要信息、塑造主要人物、营造特定氛围等。
  

http://www.gdmztv.com/blog/blog. ... blog&itemid=36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19
2010-06-25
摄像构图的基本形式
    电脑里老师的讲义多了,拿出来放在博客里,大家分享,共同提高。

    构图的好与差直接会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构图形式是摄像人员构思立意的直接体现,拍摄不同的内容可能会运用相同的构图形式,好的构图一定是时间、经验的积累所练就的,要想掌握构图的技巧,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作为一个影视爱好者多看、多学、多思考、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由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动静变化及取景构图所产生的画面结构,形成各种构图形式。根据画面构图形式的内在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静态构图、动态构图、单构图、多构图等。
  
1、静态构图。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静态构图多为单构图形式。比如,我们拍摄远处的风景,多用固定镜头表现,画面中的景色、人物、树木等均基本不动,即为静态构图形式。静态构图适用于造型艺术。
  
2、动态构图。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动态构图是影片所特有的构图方式。比如拍摄行驶中的汽车,画面中被摄对象(汽车)的行驶坐落就不断改变了画面的结构关系,就构成了动态构图。
  
3、单构图。单构图画面中被摄对象基本处于固定状态,也不出现明显的光影和色彩变化。这种构图形式可以用来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绪氛围,如拍摄一丛盛开的玫瑰花喻示爱情的到来,拍摄金秋的枫叶象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拍摄一轮旭日隐喻出青年人的蓬勃热情等等。
  
4、多构图。多构图镜头不经过外部组接,而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蒙太奇造型形式、被摄对象与摄像机的调度、焦点虚实变化等多种手法变化构图形式。多构图镜头能够传递多信息于一个镜头。

http://www.gdmztv.com/blog/blog. ... blog&itemid=36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20
  2010-06-25
摄像机中,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摄像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具体到拍摄白色物体的时候就表现为或者偏蓝,或者偏红,从而造成整个拍摄的图像彩色失真。
  
      为了了解白平衡,就必须了解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表示色彩。当物体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出一定的光线,此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而温度越高,蓝色的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蓝;相反,温度越低,红色的成份就越多,图像就会偏红。因此,如果照射物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反映出的色彩也会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摄像机里,就会产生在不同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的现象。下面是一些光线下的色温情况。
  
光源 色温(K)
  
蜡烛 2000
  
钨丝灯 2500-3200
  
碳棒灯 4000-5500

荧光灯 4500-6500
  
日光(平均) 5400
  
有云天气下的日光 6500-7000
  
阴天的日光 12000-18000
  
      由此可见,不同光线下,造成摄像机在不同的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为解决这个问题,摄像机都具有白平衡校正功能,对不同的色温进行补偿,从而真实地还原拍摄物体的色彩。 摄像机的白平衡功能分两种:自动白平衡及手动白平衡功能。自动白平衡是摄像机能够根据拍摄的光线条件在一定色温范围内自动地进行白平衡校正而不需要干预,其能够自动校正的色温范围大约在2500K-7000K之间,超过此范围,摄像机将无法进行自动校正而造成拍摄画面色彩失真,此时就应当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进行白平衡的校正。

http://www.gdmztv.com/blog/blog. ... blog&itemid=36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 00:23
2010-06-25
DV摄像口诀
我想,要实际提高我们的摄像技术,那就是多看好的电影。同样,要做一个影视爱好者,必须前提是先做一个电影爱好者,多看多学,多思考多实践,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拍摄制作出好作品。这是我的个人经验之谈。

以下摘录了传媒大学一老师博客的文章以大家分享学习。

1. 购买DV钱不少,若要拍摄请细瞧。 广角开拍大场面,长焦特写别动摇。
  
通常,我们在开始拍摄时,一般先用 DV 镜头广角端记录下事情或人物活动的大场面,交代事情发生背景。当我们在 DV 变焦拉近拍摄物件时,一定要持稳摄影机。

因為在长焦拍摄时,易造成拍摄不稳,所以建议长焦拍摄尽可能少用,或者在长焦拍摄时使用三脚架。尤其是使用10 倍以上光学变焦DV的朋友更要注意。

2. 固定镜头多运用,太长太短都不要。 变焦前后三五秒,“活塞”推拉最糟糕。

在拍摄时,尽可能多使用固定镜头,即站好固定位置,用 DV 对准目标,取景拍摄,以保证画面的稳定。但是固定镜头不要拍得过长和太短,长则无“生气”,短则“零散细碎”。很多初学影视爱好者特别喜欢用变焦,其实变焦不宜频繁使用,应只為突出自己的表现物件而变焦,否则容易造成画面不稳定,给观眾造成视觉疲劳。

此外,变焦要稳,应先定点开始拍摄,使用固定镜头拍摄3~5秒后,再稳定地逐渐推拉镜头变焦,然后再将镜头固定一会儿。这样变焦比较自然、合理。切忌将镜头来来回回地推拉多次变焦,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让人头晕目眩。

3.移动拍摄儘量少,镜头跳动不敢瞧。 九十度角上身转,两脚不动镜头摇。
  
大家在拍摄时,尽可能避免走动拍摄。手持 DV 一边走一边拍摄,其作品必定是影像上下跳动,看得观眾“眼珠子上下乱蹦”。这一节后两句提到了摇镜头(常见的水平摇镜头),其实摇镜头和变焦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应该避免来来回回摇动镜头。在摇镜头前后也应固定几秒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作品看起来比较稳定、自然。

在这里还教大家摇镜头的方法:两腿与肩同宽,叉开站好,利用腰部摇动90度左右,并且要做到速度均匀、平稳,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画面流畅。

4.顺光拍摄好影像,逆光补偿效果好。 白色平衡手动调,光圈调焦出特效。
  
日常拍摄的时候,尽可能採用顺光拍摄,也就是拍摄者和摄影机要背对光源。顺光的时候,被拍摄者一般受光均匀,拍摄效果较好。如果是位置和其他原因所限,必须採用逆光拍摄,那麼千万别忘了把摄影机上的逆光补偿键按下,这样被拍摄者就不容易出现“黑脸”。

这里不得不提到“白平衡”功能。现在的数位摄影机採用自动白平衡,一般的情况下都能应付自如。但在某种特殊的光线条件下,自动白平衡效果不理想或者要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就需要我们手动设置白平衡了。

此外,现在的数位摄影机一般还有光圈、手动调焦、调快门速度等一系列手动功能,这几项如果细细调节的话,可以拍出特殊的效果。 

5.黄金分割摄主体,背景不要乱糟糟。 其实平稳最重要,简单纪实又可靠。

日常拍摄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要把被摄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央,尤其是被摄对象侧对镜头时。一般来说,和摄影构图相似,我们只要把被摄者放在画面的1/3或2/3处即可接近画面最完美的黄金分割点。

此外為了突出主体,拍摄的时候,被摄者的背景最好和被摄主体的色彩差距大一些,而且背景要“乾净”一些,这样才会让画面的焦点集中到被摄对象身上。要拍摄好的作品,“平”和“稳”二字最重要。
  
只要你持稳摄影机去拍摄,力求画面水準、稳定,一般来说拍摄出的纪实画面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平稳,再多的特效、技法都徒劳!

6.闲来无事多拍摄,熟能生巧技术高。回味人生无限好,手握DV乐陶陶。 
  
买了DV就是為了用好DV,用DV去记录我们美好的人生。 DV 玩久了,自然就体会到拍摄的乐趣。

http://www.gdmztv.com/blog/blog. ... blog&itemid=362

http://www.gdmztv.com/blog/blog. ... blog&itemid=36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00:48
【案例】摄影装备
弓長文凱:好家伙,这买相机和镜头的钱得买多少辆八九万的的现代车啊!//@江芬er:南兜狠牛掰 //@鲍利辉2011:// @京华张斌 :哎// @Great_Dun :哪天咱们部门也集中起来搞一个?


@南都视觉#南都摄影装备帖# 重囗味,摄影人慎入!吸毒毁一生,单反穷三代。密集恐惧症患者慎入!!欢迎拆解摄影爱好者入场。via 电影工厂@王景春@潘劲松@严明@城市摄影联盟@谭伟山 原文转发(69)|原文评论(26)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4 12:37
【案例】装备
哥抽烟燃寂寞:这脚架牛!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转发 | 收藏 | 评论(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5 12:50
【案例】
路透社2010年度摄影作品精选
2011-07-15 11:30   来源:新摄影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每年路透社(Reuters)的签约摄影师和记者们会拍摄超过50万张照片。这些照片展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曾经或是正在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忠实的记录并见证历史。每年路透社都会从当年的众多照片中选出最重要、最感人、最写实也最具代表性的。这个图集就是路透社2010年度的摄影作品精选。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http://www.nphoto.net/news/2011-07/15/b2c49ecb8ce92e18.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7 21:13
【案例】瞬间
摄影师陈杰:开心一刻:2011年7月17日,天安门广场,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孩子,一双小手在老爸脸上一顿乱抓。(陈杰 摄)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8 16:07
【案例】
李记记://@赵志疆://@紫荆HK:精神可嘉,让人敬佩!//@闾媃和子2010:敬业,献身。//@黑色幽默精选


@视觉大冲击:搞摄影的人啊~~~~~~~你伤不起!(第二季) 原文转发(525)|原文评论(91)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18 19:17
【案例】
@钮一新:【摄影记者的反思(1)】1、万能的摄影,让摄影记者的空间在萎缩;2、报纸上,本报记者图片的使用在下降;3、媒体图片中心取代摄影部,图片来源在全覆盖;4、报纸对新闻负责的转变,摄影记者“有啥上啥”的局面被打破;5、摄影记者最好的照片,经常不见报,影响力有限。(续)



今天 17:2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3) | 评论(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21 19:20
【案例】
南京周末:转发微博


@宋英杰:看了几段当年台湾的新闻资料片,摄像师跟随蒋经国走访民众。看起来不仅拍摄的景别有问题,拍摄的角度也有问题。怎么能让领导背对镜头呢?怎么能让群众遮挡领导形象呢?摄像师的思想觉悟不高啊...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今天 17:25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67) | 评论(42)




10分钟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
转发(2)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9 11:50
【案例】
@水房[url=http://weibo.com/verify][/url]:看看外媒拍的上海1115特大火灾现场拍的照片吧,绝对比国内的震撼,也更接近于事实真相
转发(1340)|评论(286)2010-11-23 21:29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6 12:29
【案例】
赵相斌-加文:大猫真灵巧!~
@世界解密档案:【母狮不顾危险勇救跌崖幼仔】英每日邮报报道,一名摄像师在肯尼亚野外拍到了一组感人的照片。一头幼狮不小心失足挂在悬崖边缘,生命危在旦夕。幼狮的母亲和另外4头狮子一时惊恐于悬崖的陡峭而不知所措,正当幼狮即将跌落的紧要关头,它母亲不顾一切向幼狮冲去,迅速将其含在嘴里并攀爬至安全地带。
转发(652)|评论(143)今天 10:38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7 23:32
【案例】
湖南卫视制作人姚嘉:哈哈
@微博搞笑排行榜:这个孩子被一苍蝇吓傻了,太喜感啦!
转发(6129)|评论(962)今天 21:53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0)| 收藏| 评论(7) 3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0 21:50
【案例】
记者拍摄采访视频的9点技巧[/url][url=http://ijnet.org/zh-hans/stories/97403#][url=http://twitter.com/share]Tweet[/url][url=][url=]
[/url]1[/url]

26/09/11 Doug Mazell
Doug Mazell, courtesy Perfect Wave Productions.




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拍摄视频,IJNet从专家那里获取拍摄有新闻价值视频的一些技巧。
来自于美国洛杉矶的电影制片人和摄影导演Doug Mazell为大家提供了如何拍摄高质量视频采访的9个实用技巧。
9.尽可能保持相机和镜头的清洁。
想了解更多机会,敬请订阅我们免费的每周快报,关注IJNet中文微博,或参与新浪微群的讨论。
This story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and translated by IJNet Chinese Editor Jingyuan Huang,edited by Yu Yan.

http://ijnet.org/zh-hans/stories/9740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0 21:46
【案例】
鉴别图片真伪的记者指南[/url][url=http://www.longxin.swust.edu.cn/forum.php?mod=post&action=reply&fid=36&tid=2840#][url=http://twitter.com/share]Tweet[/url] [url=][url=]
[/url][/url]

01/10/11Jennifer Dorroh
这张被修改的照片,于飓风艾琳发生后在Twitter上传播




有新闻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人希望用篡改的图片来迷惑公众的情况,因此每个记者都必须知道如何鉴别视频和照片的真伪。
美国数字新闻记者Mandy Jenkins和Craig Silverman长期致力于完善在线验证的“艺术”。
最近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2011 Online News Association Conference(2011在线新闻协会年会)”上,《赫芬顿邮报》的社交新闻编辑Jenkins和OpenFile.ca的编辑部主任Silverman在名为“B.S. Detection for Journalists”的讲演中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建议。
这里是验证图像的一些技巧:
点击这里可以查看Jenkin和Silverman完整的演讲PPT文件。
想了解更多机会,敬请订阅我们免费的每周快报,关注IJNet中文微博,或参与新浪微群的讨论。
This story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and translated by IJNet Chinese Editor Jingyuan Huang,edited by Yu Yan.






http://ijnet.org/zh-hans/stories/9761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2 18:39
【案例】
荷兰女摄影师行走美9个州拍9-11救援犬最后身影

2011年10月12日11:23 中国青年报


夏洛特


夏洛特拍摄的摩科西

  当大多数摄影师把镜头对准跟“9·11”相关的人或建筑时,她把镜头定格在15只“9·11”救援犬身上。为了找到这些被遗忘了10年的“英雄”,她行走美国9个州——
  “9·11”救援犬最后的身影
  本报记者 李斐然
  那一刻,摩科西看上去像个历经沧桑的老战士,带着未被衰老磨掉的尊严。夏洛特·杜马按下了快门。   
  “9·11”十周年时,在距离世贸中心遗址8条街的一家小型美术馆的一个小展厅里,荷兰女摄影师夏洛特用自己的方式纪念“9·11”。这里展出的是当时参与搜救的救援犬如今的照片。摩科西的“肖像”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夏洛特最喜欢的一幅作品。
  当大多数摄影师都在忙着用照片勾勒跟“9·11”相关的人或建筑画面时,她把镜头焦点定格在15只“9·11”救援犬身上。
  从今年3月开始,她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扛着相机穿梭于美国9个州之间,从加利福尼亚到田纳西,寻找并拍摄还活着的救援犬。
  她的成果摆放在大约50平方米的展厅里,四面雪白的墙壁上挂着8幅精选的救援犬肖像照片。它们都曾在十年前参与了救援活动,那时候它们最小的也有2岁了。而如今照片里的它们已经进入暮年,有的照片上的主角在拍摄后已去世。
  “为动物拍肖像照”,是这个工作了近8年的摄影师一直坚持的方向。她拍摄过杂技团里失明的老虎、流浪狗、军警的马。
  可是,拍人不是会更容易出名吗?这样的建议夏洛特不止一次听到过,但是她只是不加修饰地哈哈大笑起来,沉默片刻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只能说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追随自己的兴趣做事情。”
  人们很容易在夏洛特的身上找到“与众不同”的地方。不施粉黛的她穿着简单纯色的T恤,金色的头发随意地拢在脑后,看上去就像是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可事实上,今年34岁的她已经是一个在美国纽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别有工作室的职业摄影师了。
  为“9·11”救援犬拍照是在夏洛特心里栽种了十年的愿望。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从18个州调集了近百只救援犬到达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地区参与救援,而夏洛特也还记得在报纸上看到了它们的照片,“一只救援犬坐在篮筐里,顺着高架的缆绳被运送到废墟上,还有的救援犬聚精会神地在瓦砾之间穿梭,寻找生命迹象,而在工作间隙,救援人员还会为它们滴眼药水”。  
  可关于救援犬的消息却仿佛卡带一般,久久定格在救援的那一刻,再也没有更新。10年来,没人再为它们拍照,除了夏洛特。
  “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那些景象,救援犬给予人安慰,让我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看到希望。”而这些难忘的画面种在夏洛特心里的种子渐渐发芽,让她对它们的现状产生好奇——如今这些救援犬还有多少活着?它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夏洛特联系了FEMA,寻找昔日救援犬的下落。
  很快,夏洛特拿到了答案,近百只救援犬中只剩15只在世,它们依然和十年前的主人——也是它们的训练员——住在一起。于是,她一个人背上相机包,按照FEMA提供的联系方式,开始了寻找救援犬的旅程。
  来机场接她的是救援犬摩科西和它的主人。当他们看到联系方式列表的时候才发现,另一只救援犬塔拉住得离摩科西很近,而十年间他们彼此并不知道对方就在附近。
  塔拉是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犬,今年已经16岁了。当夏洛特见到它的时候,它一动不动地趴在地毯上,它已经衰老到站不起来了。而10年前,塔拉在当天凌晨一点就到达了世贸中心,连续搜救了8个昼夜。在它一生长达9年的工作经历里,多次参与野外搜寻工作,还曾在起重机倒塌事故中成功搜寻到被掩埋者。
  “狗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动物,它们应该不记得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十年后能够让昔日的‘同事’重逢,对于它们的主人来说也许意义更重要。这就像是被埋葬的宝藏重新被发现,我想这也是这次摄影工作的好处之一。”夏洛特说。
  夏洛特试图给塔拉拍照,可塔拉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了。夏洛特迟迟没有按下快门,她一直在变换位置,避免显示出塔拉无法站立的窘境。她陪在塔拉身边,等了几个小时候,才拍出塔拉清醒的表情。照片里的塔拉睁着黑色的眼睛看着镜头,虽然略显疲惫,但是丝毫看不出虚弱。
  “我想要画面里,塔拉不是惹人发笑的可爱宠物,更不应该是令人怜悯的可怜虫,它是一只曾经坚守岗位的职业救援犬,它现在老了,但它依然有尊严。”夏洛特说。
  塔拉在拍摄后不久去世了,夏洛特相机里的照片成了这个救援犬最后的影像,这让夏洛特下定决心完成这个拍摄计划。
  于是,夏洛特就像一根针一样,在十年后重新穿起了散落在美国各地的“纽扣”,每周奔波在美国不同的地方,一个人跑遍9个州,把15只救援犬的故事一针一线地缝制在自己的影像记录里。
  而这个缝制的过程,夏洛特也显得像个“特异分子”。在数码单反相机成为主流的现在,她依然坚持用需要在暗房里冲印的老式胶片机拍照。而她也拒绝使用日臻成熟的闪光灯或者反光板的辅助,“一切拍摄都在自然光的环境下,呈现最自然的状态”。

  在讲求高效精确到秒的时代,夏洛特却“更喜欢用一种缓慢的节奏做事”。相对于很多拍摄进度按小时计算的“高产”同行,夏洛特是一个“低产”的摄影师。在过去的8年里,她平均一年出一个系列照片,有时候一年只出6到9张作品。
  在为救援犬拍照之前,夏洛特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去了解这个拍摄对象。在给摩科西拍照的时候,夏洛特花了整整一个下午陪着摩科西去它常去的码头散步,听它的主人讲摩科西的故事——它在世贸中心搜寻了8个昼夜,它帮助救援人员认出6具尸体。摩科西7岁退休,此后就在海边跟着主人捕猎,度过余生。
  就在散步的时候,3月中旬的海边突然飘起了雪花,洁白的雪花星星点点地落在褐色的摩科西身上。而它也渐渐停了下来,立起身子端坐在甲板上,安静地望着远方。
  “那一刻的景象就像一幅油画一样,摩科西身上凸显出所有我想要的元素。”夏洛特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画面,她迅速蹲下降低到跟摩科西相同的高度,斟酌下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后,按下了快门。
  “我相信图像是拥有力量的武器。你对待事物的态度直接反映在你的照片上。照片不该故意惹得人拍着桌子暴跳如雷,也不该一心勾着人掉眼泪。它不该是硬生生地告诉你该怎么想,而应该是用装了满满一卡车的真实,结实地迎面撞击观众的心。”夏洛特说。
  于是,夏洛特希望在照片里包含最平等的态度。在她为15只救援犬拍摄的照片里,她总是这样降低高度,保持和救援犬同一高度拍摄,而照片里的救援犬也都处在照片中央,正视镜头,是标准的“肖像”。
  在夏洛特看来,“动物是反观人类的一面镜子”。但是,给动物拍照有一种危险,会把它们拍成惹人爱的宠物,或者招人疼的小可怜。事实上,它们是和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有职业也有亲情,它们会老,但也如人类一样,可以老得很有尊严。这样的物种,“值得拍一张有尊严的肖像”。
  夏洛特完成了对15只救援犬的拍摄,而就在她筛选照片、后期处理图像的时候,其中四只去世了。她终于赶在“9·11”十周年纪念日到达前举办了摄影展,并将摄影作品印刷成书。
  照片一出,反响很好,美术馆狭小的展厅被参观者挤得挪动不得。报纸上将救援犬称为“无人唱赞歌的英雄”,媒体纷纷想要采访夏洛特。
  就在“9·11”纪念日后的第二天,夏洛特在时报广场偶遇了救援犬凯撒的主人。正是由于夏洛特的摄影展,凯撒被邀请到纽约做节目。在他们居住的酒店里,夏洛特再度见到了凯撒。可是,从印第安纳州坐飞机来到纽约的凯撒还要上电视,显得非常疲惫,趴在床上一动不动。
  凯撒的主人却很开心:“谢谢你让更多人知道了它,在它这么老的时候,还能有人记得凯撒做过什么,是一件让人温暖的事情。”
  夏洛特的摄影展和书有同一个名字《救援》。有书评说,照片里的救援犬,在十年前是人类的救援者;十年后,摄影师重新“救援”了它们,用胶片记录了它们的暮年。
  但在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救援犬身上的时候,夏洛特却悄悄做了另外一件事——她将其中5幅救援犬的照片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美国先遣急救队。
  展厅里,有一个特殊的观众。她久久凝视着墙壁上的一幅照片,眼睛里满是泪水。照片里的主角是跟她一起在“9·11”废墟上搜救了10天的伙伴——救援犬布莱特妮。
  布莱特妮没有来。它已经老到不能承受长时间坐飞机的行程。但在这间斗室里,这些救援队员终于能够再度在照片里集合,它们个个都骄傲地面对镜头,展示出“老战士最后的尊严”。

http://news.sina.com.cn/w/sd/2011-10-12/112323291194.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4 22:42
【案例】
南非摄影师追逐闪电16年拍摄壮观场面(图)
2011-10-14 17:42:26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有39人参与


南非摄影师冒死险追逐闪电16年 终拍到壮观场面 (国际在线/CFP)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3日报道,南非摄影师米切尔·克罗格(Mitchell Krog)在过去16年间冒着生命危险,在荒芜的南非马加利斯堡地区(Magaliesburg)拍摄了许多闪电疾光电影的壮观场面。有时候,他甚至不顾及自己的生命,站在致命闪电附近的区域,以抓拍大自然的狂暴一面。
报道称,克罗格自孩提时代就对南非广阔平原上的雷暴现象着迷。现年39岁的他已经拍摄闪电16年。他给自己的照片起了许多名字,包括“火与冰”、“杀人雷暴”等。一张名为“不朽混乱”的杰作上,他拍摄到三次闪电同时发生的场景。
克罗格说:“我不怕闪电,我会尽可能近地贴近它们,甚至会站在闪电直接通过的路径上。从小我就对闪电着迷,一到夏季就前往马加利斯堡地区看雷暴。我总是能找到新的灵感,改善我的拍摄技巧。”

http://news.163.com/11/1014/17/7GBHUF6200014JB5.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4 23:23
【案例】
摄影师历时两年实地拍摄的各地政府办公楼





小荷1120 于 2011-10-14 10:26:2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摄影师白小刺从2009年10月开始,给各地政府大楼拍摄巨幅正面肖像。两年来,他走遍了一半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北到呼和浩特,南到深圳,东到上海,西到昆明,从样本意义上,完成了一次中国县市级政府大楼风格的收集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784073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4 23:24
民脂民膏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楼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府办公楼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政府办公楼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人民政府办公楼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政府办公楼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政府办公楼

陕西省政府办公楼

陕西省宝鸡市政府办公楼

河北省雄县政府办公楼

河北省霸州市政府办公楼

河南省商丘市政府办公楼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办公楼

江苏省高邮市政府办公楼

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办公楼

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办公楼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台州市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乐清县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绍兴县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湖州市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苍南县政府办公楼

浙江省安吉县政府办公楼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办公楼

湖南省宁乡县政府办公楼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政府办公楼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政府办公楼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政府办公楼

福建省石狮市政府办公楼

福建省晋江市政府办公楼

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办公楼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办公楼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 17:05
【案例】镜头转向小动物
:// @小惠子轩 :还会有人认为动物没有感情吗?你还相信爱情吗?!
@云海雪原:简单的苦恋,数百万人看得泪雨滂沱。摄影师将这组照片卖给了法国一家大报,照片刊登当日,报纸销售一空。还会有人认为动物没有感情吗?你还相信爱情吗?!

转发(320)|评论(58)8月21日 20:51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 17:24
【案例】
@羊城晚报[url=http://weibo.com/verify][/url]:【独腿老汉拄拐种田供养两孙】独腿老汉屡遭不幸坚强求生,拄拐种田供两孙儿读书。http://t.cn/S7OCSH
转发(113)|评论(56)3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1 09:44
【案例】
剑桥徐://@蔡幼林:厦门机场出事了! @新浪厦门 @新浪福建
@kerryeva[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擦,出事了
转发(368)|评论(95)3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6分钟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3 10:16
【案例】
许林2009:昨天看到了。兴许决策人不知道照相机、摄影机和摄像机长得什么样吧//@常河: 转发微博
@李博leebo:摄影学科被取消上了今天青年报的头版啊同志们!!!!
转发(2172)|评论(403)10月18日 01:10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收藏| 评论 1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7:22
【案例】
侯书文 : 【这个要是真的,我今后就不当官了!】某地发生严重车祸,县长带领随行人员及记者赶赴现场。车祸现场一片狼藉,汽油遍地皆是。伤员已送往医院。随行人员说:县长不能白跑呀!于是,有一小弟化妆之后躺在地上,牌照的时候,那位哥们说:手拿开,装死。还有一个哥们撕烂自己的衣服,钻进车里。(网友顶:天雷滚滚啊!)



今天 09:53 来自网易微博 原文转发(47) | 原文评论(1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8 19:55
【案例】
新闻晨报:【美联社2011年度新闻图片精选】其中一张是2011年8月31日,在潮水形成的巨浪拍打海宁钱塘江岸的一个栏杆时,观潮者四散奔逃。http://t.cn/SLwQw1

转发(12)| 收藏| 评论(1) 4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9 11:52
【案例】
报道摄影师的摇滚时代[张驰]
本帖最后由 dyxin 于 2011-11-18 10:45 编辑

文/张驰

不久前,在Ⅶ图片社1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时,图片社创办人,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James Nachtwey)突然出走,引起摄影圈一阵哗然。尽管纳切威并未公开讨论离开图片社的原因,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举动出于对图片社扩张行为的不满。就在此前,两届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纪实摄影师拉里·普莱斯(Larry Price)也因其供职的代顿每日新闻报(Dayton Daily News)大规模裁员毅然离职,以示抗议。

数码摄影的进步让每个人都成为了摄影师,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更使得每个出现在新闻现场的人都拥有了成为报道摄影师的机会。摄影师,尤其是新闻摄影师的日子慢慢变得难过。但无论是和那些徘徊在Ⅶ图片社核心成员之外的年轻人相比,还是和那些面对裁员不知何去何从的新闻摄影师相比,纳切威和普莱斯都不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纳切威的大名在摄影圈内几乎无人不晓,离开图片社之后的他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并独立处理自己的拍摄事项。普莱斯也一样,他目前手头拥有IBM、奥林巴斯等商业客户,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商务周刊》、美国《国家地理》等杂志供图。“简单说,我还是打算继续拍照片。我有自己的行业地位,我不是刚刚入职的小伙子,用不着从头再来,我比他们幸运。”

1982年,英国泰德艺术馆总监艾伦·波尼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想在泰德展览你的作品,你必须是一位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位摄影师”。虽然这句话迅速引来不少批评,但对当下报道摄影圈来说似乎颇有价值。当每个人面对同一场景都能得到相同的照片时,哪张照片更让人青睐将不再取决于画面内容本身,而取决于受众对拍摄者的了解,取决于拍摄者的定位、运作、市场推广等附加因素。这些差异决定了一张照片究竟是某个路人的撞大运,还是摄影师长期摸爬滚打在新闻第一线的结果,同时还取决于摄影师和图片社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人人会摄影的年代,摄影师应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如果我们想想在一个人人会唱歌的世界里歌星如何生存,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民间音乐爱好者即便能写出一两首好歌,就算离开唱片公司和经纪人的包装制作,也依旧逃不开网络歌手的名头。运气好点,才华多点,可能自掏腰包出专辑,然后落个“小清新”的头衔。当歌星除了唱功过人,还需要包装、炒作,甚至还需要一点点绯闻。而如果报道摄影师希望自己成为摄影行业的明星,让作品获得更多接触受众的机会,首先应该让受众对自己产生兴趣,就好像歌迷追星一样。

没错,社交媒体的出现,让尼尔·曼德(Neil Monday)这样的人可能凭借一张照片出名,但最终关于发现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太空飞行任务的图片故事,依旧来自专业报道摄影师。当摄影师抱怨社交媒体出现将他们和普通人放在同一起跑线时,也应该看到社交媒体如何让更多人知道自己身份的可能。

阿历克斯·索斯(Alex Soth)是最早接触社交媒体的摄影师之一,通过博客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也分享自己的生活,并和网友交流。他在玛格南的个人介绍处留下这样一段话,“我热爱拍摄照片的过程,东游西荡,随意拍摄。对我来说,这就像一场演出。而照片是这场演出的证明。”我更愿意相信照片就是演唱会上的一首首歌,而他正是在我们的欣赏过程中奠定了自己的明星气质。

如果让比喻继续,我认为每组图片故事都是摄影师的一支单曲;每本摄影书,都是摄影师的一张专辑。我们通过一组组图片故事,一本本摄影书见证了摄影师的功力和眼界。当然,从一个摄影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摄影师尤其是报道摄影师更不愿意被当做庸俗的流行歌手,游走在危险边缘的他们,散发出的更像是属于摇滚歌星的气质。
http://bbs.cpanet.cn/viewthread.php?tid=25018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9 20:33
【案例】
王少磊:还美其名曰“提高学术门槛”。记得有位师兄告诉我,新闻学因没东西,人家看不起,为构建学术壁垒,需要设计点艰涩的术语。其实圈子里有不少学者,自己被自己的幻觉迷住了,甚至模仿麦克卢汉造句(而且专挑其中费解的),论坛讲台骄傲得小雄鸡似的,有什么原创啊,弄几个外国人名吓唬人
◆◆@汤天明[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摄影学术语言中,多见一些深奥、艰涩的词汇,让人不知所云,或许在这些学者之间,有一个共通的符号平台以实现相互理解,但也难免会有些本无话可说的评论家,生硬地造出这些充满神秘感的“影像术语”,来掩盖思想和观点的苍白。
转发(2)|评论3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1) 2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1-27 20:55
【案例】
@周志懿[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太动人的图片。忍不住再转一遍。
转发(6)|评论(5)1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2-1 13:29
【案例】
@色影无忌行色频道[url=http://weibo.com/verify][/url]:【狂暴震撼之景:抓拍闪电的瞬间】好色之徒往往都很大胆,好“色”之徒更加甚之。摄影师麦克于1999年开始拍摄暴风雨的天空,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拍摄下多组令人震撼无比的照片。行无疆、影无忌,尽在@色影无忌行色频道 详细组图见http://t.cn/Sb2A5D
转发(39)|评论(11)24分钟前 来自享拍微博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1 22:59
【案例】
爱在深秋0427影像记录历史。
@摄影师陈杰新京报摄影团队秉承的一个观点是,无论能不能见报的新闻,只要其有足够重要的历史价值,那么,即便是报纸最终不能发表,我们也要去拍摄,也要去经历。在历史面前,摄影记者必须保持清醒的思考,记录真实和真相本就是基本职责,我们既要为现在的报纸拍摄适于刊发的图片,也要自觉成为历史的守望者。 转发(48)|评论(22)今天 21:45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2-4 11:35
【案例】
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慎独小猪:熟悉的地方没有好景色。 //@趣时尚: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
◆◆@时尚品味女孩:【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是因为他会拍,还是因为中国太美?
转发(46)|评论(7)今天 07:00 来自皮皮时光机
转发(3)| 收藏| 评论(1) 9分钟前 来自UC浏览器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2-7 21:54
【案例】
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我是刘有才#道德救亡#
◆◆@北马南山:【官员牛逼语录】天津市宁河县一名小学老师因拒绝拆迁自家楼房被停课,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在做其工作时称:“在中国,你说不拆,肯定把你拆了。我就这一句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全世界牛逼。”---强拆算个球,“拆”人最牛逼!
转发(27)|评论(6)今天 20:08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6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2-8 22:28
『摄影教室』打造最佳构图的10个技巧
2010-12-08 09:04 来源:fisherv.com 网友评论 5 条 进入论坛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那样,一幅拥有完美构图的画面会将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展现的更加超凡脱俗。构图是每幅图像中最关键的因素,当然也是最需要我们花些时间去仔细研究的,无论如何构图决定了图像的真实与否和诸多其它关键元素的表达。

这里分享的10条构图技巧希望我们以后在创建图像的时候都要牢记。熟记并运用它们会让我们收益良多并且画面表现出众。另外这里展示的作品皆出自一些出色的艺术家之手非常值得借鉴,当然平日里我们也要多看多思考。

一:对比

你的作品怎样才能一下子吸引住看客的眼球呢?当然是要让画面具有明显的对比效果,简单一点来说,如果你要表现的主体色彩比较明亮那么背景最好暗一些,反之亦然。这样会使画面拉出空间感并突出主体。

二:布局

“关键物体”也就是占据视线优先地位的物体万万不可胡乱拜访,最好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状。上图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三个关键物体形成一个规整的三角形稳定而不死板。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的诸作品中也有很多几何构成元素在里边。

三:平衡

画面中处于对立面(上下、左右)上的物体要尽量保证体量感上的平衡,要强调的是这个体量感是一个视觉感受,所以不必非得是大小份量都一样的东西,这个平衡我们可以利用物体颜色、所处的位置、尺寸等变化来对画面的整体感受进行调整。

四:黄金比例

早在古埃及人们就已经知道并使用黄金比例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利用这种比例关系进行构图我们可以得到非常自然、完美的效果。简单来说,你只要把关键物体和视觉中心放在如上图所示的任意一个黑点上(四个黑点)就可以得到很好构图比例。

五:对角线

对角线构图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并且直接有效。如上图你说看到的那样,关键物体火车沿画面对角线的方向摆放,左边抬高,右边位置略低,这样做的好处是观者的视线会一直沿着主体延伸的方向一直看过去,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对于较长并且细节较多的物体这样展示再好不过了。

六:画面规格

这里提到的画面规格不是对长宽尺寸的具体要求,而是你需要根据画面中物体的形态和走势进行相应的设置。如果画面中水平方向的形态较多你可以设置一个宽幅的画布,如果纵向的线条较多就可以设置一个窄幅的画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七:透视

透视点的选择能够印象到画面情绪的传递。这里列出一些简单的规则。如果是人物肖像渲染的话,透视点最好落在眼睛的位置。如果是全身模型,透视点最好落在大概腰带的位置。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构图比例还能够有效的捕获观者的视线,恰当的透视角度会让画面更加真实。例如,如果俯视的视角会让场景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尺寸小很多。

八:方向

我们的大脑总是习惯从左至右的阅读方式,对于图像而言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关键物体放在一幅画面的右侧,这样可以让视线不断向前方推进。

九:色彩区域

有时画面会出现一些会使视线过分关注的色彩,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让视线可以移动到另一侧,使用另一块颜色或者一些明显的特征,例如强烈的光影和丰富的造型。

十:调整边距

如果你的主体是汽车或者飞机之类风驰电掣的东西,也许你可以试着把尾部那一侧的边距(与画面边框的距离)调小一些,然后在物体前侧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会让它们看起来像是刚刚进入画面并停在那里。这和画侧面人物头像的构图方式有些相似,总之在物体正面留出较大空间会让作品看上去很舒适不闷。


http://www.nphoto.net/news/2010-12/08/bc03094bf2ad252d3.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2-15 22:57
【案例】
@国际进行时[url=http://weibo.com/verify][/url]:【美科学家发明光速慢镜头摄影机 每秒可捕捉万亿帧画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制出了一款每秒可捕捉1万亿帧画面的光速摄影机,并成功使用这台摄影机拍摄到了光子的运动轨迹。
转发(12)|评论(1)1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1-1 21:33
【案例】
许PP唉,生活在毒气室里 //@老范的专属地带: @许PP @期待再次旅行 @宅小宅-Nancy
@微博心理学左:澳洲起飞。右:国内降落。同一架飞机、同一个座位、同一个窗口、同一个相机,放在一起,还是很震撼的。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4590)|评论(485)2011-12-28 11:35 来自时光机
转发(1)| 收藏| 评论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1-3 21:42
【案例】
摄影师陈杰经过一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明天要在凤凰网讲座的讲义,300多页的PPT。算是对去年的一个总结,也是个人对新闻摄影理解的重构。讲义小标,1,新闻图片的评介体系;2:图片使用的伦理;3:客观即媒体最清晰的价值观;4:面对审查的判断尺度;5:别对我撒谎;6:重大事件报道的驾驭。

转发(12)| 收藏| 评论(31) 2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3 12:08
【案例】
全国摄影展超半数社会记录类获奖作品被取消资格

2012-02-03 03:13:00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 有169人参与

核心提示:2月1日,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组委会将获奖的25件“社会记录类”作品在网上公示。该类别获奖作品本有52件,其中的27件作品因存在PS行为,被取消获奖资格。
2月1日,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组委会将获奖的25件“社会记录类”作品在网上公示。该类别获奖作品本有52件,其中的27件作品刚刚被取消获奖资格。

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组委会秘书长姜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27件被取消获奖资格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存在“像素移动”,即“PS”行为。有参加鉴定会的专家告诉记者,这部分比例高达70%~80%。

《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至今已举办九届。自第八届以来,主办单位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一家扩展到《人民摄影报》、山西省晋城市信息中心三家。

2011年4月29日,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发布《征稿启事》,向全国征稿。

2011年12月16日至22日,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组委会对评委会评选拟获奖作品进行了公示,并于12月23日在网络上对获奖作品进行了公告。

获奖作品分为四类进行评奖,每一类别一等奖只有一名,“社会记录类(单幅)”一等奖作品为董彦斌的《圆梦》,“社会记录类(组照)”一等奖作品为刘效勉的《雄志越太行》。

然而,山西省晋城市摄影师白锁亮2011年12月29日和2012年1月2日在自己的博客中两次发文,认为这两件一等奖作品均涉嫌造假。

记者看到,在白锁亮的博客中,他对两张照片进行了技术分析。《圆梦》拍摄的是一对老人和一对年轻人在天安门城楼前的合影,白锁亮认为从光线、人物比例及其他细节来看,上面的两对人“怎么看都能看得出是PS上(去)的”。

《雄志越太行》组照说明载明,此组照片是山西晋阳、晋焦、晋长、晋济四条高速公路修筑的“工地纪实片”,据介绍,这是从1997年以来汇集的数千张照片中选取的8张照片。

然而,白锁亮却通过技术手段展示出,这些照片中涉嫌增减内容,比如原有的电线被涂抹掉了、不存在的山峰却出现在了照片中。

白锁亮在博客中说:“社会纪实必须真实!违背记录摄影真实性原则、修改原始影像必须取消获奖资格!希望主办方和评委能大大方方给个说法。”

记者注意到,在白的博文后面,一些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甚至对上述照片提出了新的疑点,跟帖的大部分网友都支持的观点。

2012年1月3日,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组委会作出回应,声称在网上发现白锁亮在博客中提出的质疑。“为了维护‘社会纪录类’作品的真实性,组委会将聘请数码技术专家对全部该类入选作品进行再鉴定,待鉴定后由组委会共同发布最终结果,欢迎广大影友关注并监督。”

1月31日,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作品鉴定会在《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召开。此前,组委会与相关人员联系,调取原始图片数据。

鉴定专家为数码影像技术专家刘宽新。

据“晋城新闻网”报道,经过将参展作品与原始作品对比,运用技术手段和摄影特性分析方法,检查像素是否移动、遮盖,结果发现,《雄志越太行》组照存在明显的后期处理痕迹,不符合大展征稿启事要求。

对于另外一幅受到质疑的作品《圆梦》,刘宽新称,经过查验原始图片,发现除对画面进行小幅裁剪和镜头校正外,并未对原始像素进行移动、遮盖。


值得关注的是,在鉴定会上,刘宽新还将在鉴定过程中发现的部分不符合大展征稿启事要求的参展作品,一并提交大展组委会讨论。

最终,组委会认定,《雄志越太行》组照存在利用电脑移动像素的痕迹,决定取消其所获奖项。组委会认定《圆梦》作品真实,但由于该作品曾获第二十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铜奖,也不符合本次摄影大展参展规则,因此也取消其所获奖项。

结果,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获奖作品中,社会记录类有27件作品被取消获奖资格,这其中,有25件是因为不符合参展规则。另有两幅作品为胶片拍摄,组委会宣布,“截至鉴定期限,仍未收到作者提供的底片,视同放弃入选资格”。

http://news.163.com/12/0203/03/7PAC4C2300014AED.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6 18:34
【案例】
新浪科技元宵节烟花拍摄实用技术贴,大家自取哈。烟花舞起来,照片拍起来,微博传起来~
@爱单反拍摄烟花小贴士:1.要选择开阔拍摄地,取景才能更宽广;2.最好使用三脚架,有条件的使用快门线;3.广角加长焦镜头肯定是最好,不然就长焦吧,你总得离烟花远点,安全最重要!4.手动模式最佳;5.多用低感光度;6.闪灯必须关闭。推荐参数:f/10以上,ISO 100;曝光时间4S左右,不过可根据喜好效果改变。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49)
|
评论(8)
1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27 22:08
【案例】
视觉日刊『捕猫捉影』身居香港的摄影记者Micros坚持拍摄了街头的猫咪已有10年,他自述道:“街猫保持着自身的特质﹐环境再差也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乐子﹐适应世界改变之余不失个性。黑暗中仍然优雅﹐困境中始终坚毅。他们也许渺小﹐但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所展示的生命力﹐远超我们想像。”(系列二十)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
收藏|
評論
5分鐘前
來自定时showone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 23:52
【案例】
我是报纸佬//@徐勇WB: 回复@张锰:他的作品从美工到拍摄到制作都很极致. //@张锰:去年在兵库美术馆看的他的个展/video更棒/
@徐勇WB#认识摄影#14:1970年代中期 “写实摄影”观念在日本甚至世界根深蒂固,森村泰昌却以人物图象创造方式打破摄影陈式。他利用艺术史政治史典型案例,以自身置换其中人物,创造出摄影媒介语言新形式。他对历史经典图像的解构与重构,提供人们重审和想象东方与西方、男性与女性、艺术及政治一个个窗孔。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8)
|
評論(4)
今天21:39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3-12 23:50
【案例】

南都视觉【省委书记关注两会亿像素摄影技术】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朱小丹俯身细察南都摄影记者胡可可演示的政协开幕会场亿像素摄影作品,从中寻找现场细节。 3月6日,@南方都市报 通过亿像素摄影技术“放大两会”,从这里http://t.cn/zOtB0Ny 可以放大放大放大再放大找亮点,给网友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3)| 收藏| 評論(1)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3-13 12:37
【案例】
印尼无臂女摄影师从业20余年感动网友(图)

  2012年03月13日02:14  新京报 微博

卢希达“拿”着相机。


  44岁的印尼女子卢希达·巴达威12岁时在一场事故中痛失双臂,但她却用一台改装过的特制相机,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拍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妙照片。卢希达的故事曝光后,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了众多与她一样的残疾人士。

  摄影用“心”不用手

  据英国媒体10日报道,卢希达出生在印尼中部中爪哇省的一个贫穷小村。12岁时,卢希达遭遇意外失去双臂。1989年,卢希达进入一家职业康复中心接受裁缝和摄影培训,从此便爱上了摄影。

  摄影师没有手,就像赛跑者没有脚,令人气馁。可是卢希达却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摄影最重要的是用“心”,而不是用“手”。由于缺失双手,正常人只需要一分钟即可完成的动作,卢希达需要5分钟才能搞定。为了方便拍照,她自己对相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装。比如,在快门按钮上加装螺丝等。

  想在村里开摄影室

  如今,卢希达已是一位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摄影师,虽然每个月的收入只有33美元,但卢希达与丈夫、儿子的日子却过得其乐融融。她的最大梦想是,有朝一日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小村子里开一家摄影室。

  对于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高超的摄影技术,顾客们无不赞赏有加。卢希达的故事曝光后,其工作视频被上传到了网络,全球无数网友为之感动。卢希达一直希望拥有一台新式数码相机以替代现有的那台传统胶片相机,只是无力购买。当日本某品牌公司获悉后,于日前免费赠送她一台崭新的数码相机。

  (朗天)

http://news.sina.com.cn/w/p/2012-03-13/021424102891.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3-13 18:10
【案例】
@爱单反这个应该是史上最昂贵的摄影习作之一,因为拍摄的题材是——《正在射向相机的子弹》!摄影师Steven Pippin总共用了20部徕卡相机,去记录20张子弹射透相机的照片。真正是每张照片价值过万!!

轉發(649) | 評論(160)3月8日11:14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9 19:09
【案例】
回顾电视技术发展过程 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2012年03月28日10:34 北京日报


  
2009年5月6日,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的孙子给一台1938年制造的古董电视机接上了数字电视机顶盒。


贝尔德(右)和他制作的电视摄像机

  1900年,20世纪到来之时,法国科学工作者康斯坦丁·伯斯基在为一次国际会议起草报告时创造了“电视”(Television)这个英文单词。从此,“远距离看”、“用电来看”成为人类在20世纪的一个奋斗目标。
  而到今天,电视已绝不仅是“远距离看”那么简单。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电视在信息时代中的运用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19世纪末,24岁小伙子发明的“尼普科夫圆盘”为电视技术奠定基础
  人类远距离快速传送信息的愿望由来已久,莫尔斯电报迈出了第一步。进而,人类又希望能够直接传送声音和图像,广播和电视是实现这一愿望的产物。从广播电视技术发明的进程可以看出,传送声音和传送图像的实验是同步进行的,有时图像的实验还走在前面。只是因为传送图像在技术上要复杂一些,电视的播出才比广播电台晚了十几年。
  电视的实验是从19世纪就开始的。在电视诞生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都以自己的成就为之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至于我们很难确切地说出谁是电视的发明人。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两个实验阶段。
  柏林大学年轻的大学生尼普科夫从小就对贝尔发明的电话着迷,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把图像也像声音那样用电路传输出去。1883年圣诞节前夕,尼普科夫在柏林大学的学生宿舍里制作了一个机械扫描圆盘,这就是著名的“尼普科夫圆盘”。盘上按螺旋形打上有规律的若干个小孔,圆盘后面放有被灯光照亮的景物。当圆盘旋转起来时,便对这景物图像进行顺序扫描,透过小孔看盘后面的景物,就会出现一个一个的亮点和暗点,这是由圆盘上的小孔分解而成的。这些依序透过小孔被分解出来的或明或暗的小亮点作为景物的每一个小单元,形成一个光波信号,随即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利用线路传送到另一个具有同步旋转的圆盘扫描接收器中去。在那里,这些电信号被还原为原先的光信号,经组合处理后就再现了原来的景物图像。
  1884年11月,尼普科夫向柏林专利局申报了他的这项发明专利。他在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上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电视的专利。他在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图像传送的三个基本要素被认为是以后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原理。它们是: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行进行像素的传输;在传送画面的运动过程中,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人的眼中这个过程则融合为一。那年,尼普科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24岁的小伙子。
  15岁的勤杂工威廉,是电视传送的第一个真人图像
  但是尼普科夫却从来没有做出一个实用装置来证明他的发明。利用尼普科夫的方法,制造出第一台能传输图像的机械式电视机的是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1924年春天,贝尔德用两个尼普科夫圆盘,首次在相距1米多远的地方利用导线传送和接收了一个十字花图像。
  1925年10月2日,当贝尔德再一次发动起房间的机器时,随着马达转速的增加,他终于从另一个房间内的接收机里,接收到了比尔——一个他实验用的玩偶的脸部图像。贝尔德异常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抓住15岁的勤杂工威廉,把他拽上楼,按在“比尔”的位置上。几秒钟后,贝尔德的接收屏幕上出现了威廉的容貌。这是电视传送的第一个真人图像。
  这以后,贝尔德在英国政府及英国广播公司资助下,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27年,他通过电话线在相距640多公里的伦敦与格拉斯哥之间进行了图像传输的机械式电视试播。1928年,贝尔德在伦敦与纽约间成功进行了无线电视收发试验。
  1928年,在柏林“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上,贝尔德的电视机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开始试播机械扫描电视。这是最早的电视广播,它播送的是无声图像。1930年,贝尔德的系统开始声画配合的电视节目试播。
  贝尔德第一个系统地完成了电视图像的分解、转换、组合、发射、接收,并制成完整的机械电视装置。但机械电视存在着两个致命的弱点:图像模糊和必须有极高的照明光线。这使贝尔德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更高理想时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全电子电视。
  电子技术为电视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电子技术,尤其是电子管的出现是电子电视的基础。
  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了硒元素具有光电效应的特性,即硒可以将光能变成电能。当光照到含有硒的物体上时,就会出现向外放射电子的现象,其放射的电子与照射的光线强度成一定的比例。这预示了把光变成电子信号并发射出去的可能性。
  电子元器件的发明是电视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布劳恩的阴极射线管有着重要的作用。1897年,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在一台示波器中使用了他发明的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这是实现把电信号转换成图像的关键器件,把电流的强弱变化转换成了光的明暗变化。
  1908年,英国科学家斯温顿提出不仅将阴极射线管用于接收,而且用于发射。此后,他又进一步提出改进阴极射线的办法,使其成为现在的“摄像管”。而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雷金,进一步把斯温顿的设想变成现实,被美国称为“现代电视之父”。他发明的电子扫描影像管,正是现代电视摄像和接收成像的设备。
  柏林奥运会、英国电视台——1936年电视初露锋芒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加强了对电视的研制,纷纷开始电视的试播。而如果说到电视台的正式建立,还要提到这样一个年份——1936年。
  1936年8月1日至16日,德国帝国广播电台使用光电摄像管的摄像机对柏林奥运会进行了电视转播。他们用3部摄像机和两部电视转播车数次转播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兹沃雷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据说,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6公斤,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当时设置了28个收看室,有数万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的比赛。他们就是挤在这小小的电视屏幕前,兴奋地观看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比赛。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向公众正式播送电视节目,这是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这个电视台一般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正式播出节目的电视台。
  1939年4月30日,是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开幕日,在这届世博会众多新奇的展品里,有一件让人感到好奇的玩意儿——电视摄像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将用这台机器实况转播世博会的开幕式。中午12点30分,电视转播开始进行。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世博会的会标,接着是攒动的人群、飘扬的彩旗、喧腾的场景等。然后镜头对准渐渐走近的游行队伍。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由纽约市市长打头,他直冲摄像机走来,朝着镜头微笑,倒把NBC的工作人员吓了一跳。过了一会儿,罗斯福总统的轿车开过来,停在检阅台旁边,于是,美国人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总统的形象。
  插播广告时段耗水量猛增——二战后电视真正进入黄金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刚刚起步的电视事业几乎停止了发展。一方面,大多数国家中止了对电视的研究,另一方面,许多已经建立起来的电视广播也中断了播出。只有美国有六家电视台继续播映。
  二战结束后,英法苏德等国电视事业逐步恢复。
  最初,人们对这种既费力花钱,又难以普及的媒介并不看好。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BBC将广播视为“德高望重、负责可靠的父亲”,而电视则是“令人讨厌的败家子”。
  然而,电视事业还是迅速发展起来。战后,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立即在电视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48至1952年间,全美共有108座电视台正式播出电视节目,到1960年时,全美已经有88%的家庭都拥有了电视机。
  电视的迅速普及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譬如,以往美国人喜欢走出家门参加各种活动,而如今则经常待在家中,厮守着电视机。那时,一般美国家庭一天要看四五个小时的电视。1954年,托莱多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偶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在某一时段,耗水量会突然增加,对此他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便做了一次小型调查,结果发现耗水量突然增加是因为电视观众在电视播放广告的时刻,同时跑去卫生间小解,一起抽水冲厕。
  相关链接
  高清交互数字电视
  为电视运用开辟无限可能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卫星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电视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线性传播开始转变为可选择性传播,单向性向互动性转化,“看电视”逐步进化为“用电视”。
  交互电视功能无限
  交互电视被认为是电子传播技术发展史中最伟大的革命。
  交互电视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它是受观众控制的电视。在交互电视中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信息的发送者,如服务器;二是终端,如电视机和机顶盒;三是双向传送网络。
  英国电信公司1995年6月22日进行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交互电视实验,涉及用户2500个。电视观众通过遥控器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菜单进行选择,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点播影视片。观众可以在电视上通过多种方式检索到自己想看的影片,然后完全像操作录像机那样快进、快退和暂停,其音像质量与光碟相同。
  电视交互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实现如下多项功能:
  “影视点播”:以前看电视是电视台放什么,我们看什么,而交互点播功能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收看自己喜欢的影视剧节目,相当于观众家里安装了一个高质量的DVD 播放机,片源又是海量和不断更新的。
  “回看”:观众可以重新收看过去一周内已经播放过的电视节目。这一功能意味着观众不用守在电视机旁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即使错过了,也可以通过回看功能来补救,而且收看的过程中可以任意对当前播出的节目进行快进、后退、暂停等操作,跳过不喜欢的内容。
  “时移”:它能使电视“暂停”、“倒带”,您再也不用因为接电话、做饭、上厕所而错过精彩的电视节目,只需将电视节目暂停,处理完事情后再接着收看。
  除此之外,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还为用户提供了“卡拉OK”、“游戏世界”、“电视缴费”、“电视挂号”、“天气预报”等家庭多媒体和公益便民等服务。
  北京高清用户全国居首
  如今,生活在北京的居民已经可以亲身感受到这种电视从“看”到“用”的转变。据资料显示,随着本市“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应用工程”计划的开展,截至目前,本市已有280万户居民装上了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实现了广播电视“从标清到高清、从单向到双向、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历史性变革。本市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遥遥领先,位居榜首。
  2012年1月1日,国内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上线运行,而收看3D节目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家中必须有高清交互机顶盒,这也使北京280万高清交互用户,只要家中购买了3D电视机,就可以收看到3D节目。
  事实上,电视的应用还仅仅是开始,在不久的将来,你也许可以手执遥控器对着电视打乒乓球——听上去挺神奇,但这其实只是电视游戏功能的一部分。而未来,随着电视购物、家庭医疗、安防、教育等更多的交互应用的发展,电视更将成为家庭娱乐、资讯、服务的中心。
  “用电视”正被市民接受
  北京的“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应用工程”起步于2009年,被市政府列为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重点发展领域。高清交互推广作为惠民工程,由市广电局负责组织,歌华有线具体实施。
  目前,北京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电视广播、歌华点播、回看录制、互动娱乐、百姓生活、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政务资讯和用户指南等九大类功能,近30余项应用,应用数量和种类均位居全国前列。
  除此以外,看电视的模式也在改变,通过歌华有线创新推出的三网融合新业务 “歌华飞视”,大街、小巷、餐馆、酒吧,电视随处可看;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不同终端都能看电视,电视服务已经从传统固定电视机延展到了各种新型智能移动终端。
  依据2012年2月份用户收视统计数据显示, “歌华点播”栏目日最高点播次数为50多万次, “回看录制”栏目的最高日点击量突破158万次。可见,“用电视”正被广大有线电视用户逐渐接受并习惯。
林山
http://news.sina.com.cn/m/2012-03-28/103424187340.shtml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3-31 23:56
【案例】
『荷赛』世界新闻摄影奖年度照片回顾:1955-2011每一届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都会评选出一张“年度照片”。这个图集中是55张历届荷赛的年度照片。让我们跟随这些照片,一起回顾已经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1955年

越野摩托世界锦标赛Volk M&oslash;lle赛道一名选手从摩托车上跌落。
摄影:Mogens von Haven

1956年

一名二战中的德国战俘,被苏联释放后与女儿团聚。他的女儿从一岁起就没有再见过自己的父亲。
摄影:Helmuth Pirath

1957年

哈利·哈丁高中取消种族隔离制度后,第一批入学的黑人学生之一的Dorothy Counts在入学的第一天受到白人同学的嘲笑。
摄影:Douglas Martin

1958年

捷克国家足球锦标赛中,布拉格队与布拉迪斯拉发队之间的一场比赛。
摄影:Stanislav Tereba

1959年:未举办比赛

1960年

日本社会党主席浅沼稻次郎在演讲中被右翼分子刺杀。
摄影:Yasushi Nagao

1961年:未举办比赛

1962年

在委内瑞拉卡贝略港海军基地爆发的反对总统Bétancourt的军事叛乱中,牧师Luis Padillo为一名受到致命伤的忠于总统的士兵做最后的仪式。
摄影:Héctor Rondón Lovera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4-1 00:03
1963年

南越僧人释广德自焚以抗议南越政府对佛教徒的迫害。
摄影:Malcolm W. Browne

1964年

一名土耳其妇女哀悼其成为土耳其族人与希腊族人内战牺牲者的丈夫。
摄影:Don McCullin

1965年

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渡河躲避美军轰炸。美国空军袭击了她的村庄,因为怀疑其为越共营地。

1966年


激烈的战斗结束后,一具越共的尸体被拖在美军装甲车后前往掩埋地点。
摄影:Kyoichi Sawada

1967年

越南“铁三角”美军第七军团M48坦克的指挥官。
摄影:Co Rentmeester

1968年

南越警察局长枪决一名越共嫌犯。
摄影:Eddie Adams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4-1 00:06
1969年

北爱尔兰冲突中一名戴着防毒面罩的天主教徒。经过一夜冲突后人群被催泪瓦斯驱散了。
摄影:Hanns-J&ouml;rg Anders

1970年:未举办比赛

1971年

在就安全通行进行谈判期间,警察局长Gross突然枪杀了黑帮头目Kurt Vicenik。
摄影:Wolfgang Peter Geller

1972年

潘氏金淑(图中)和其他儿童一起逃避南越飞机误投的凝固汽油弹引起的大火。
摄影:Nick Ut

1973年

智利民主选举的总统Salvador Allende此时在莫内达总统府距死亡仅几步之遥。
摄影:Orlando Lagos

1974年

饥饿的面庞。一名母亲正在安慰自己的孩子。他们都是干旱的受害者。
摄影:Ovie Carter

1975年

波士顿Marlborough街区大火中,一名母亲和她的女儿从着火的公寓上跳楼逃生。
摄影:Stanley Forman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4-1 00:09
1976年

La Quarantaine区的巴勒斯坦难民。
摄影:Fran&ccedil;oise Demulder

1977年

开普敦警察投掷催泪瓦斯驱散抗议拆除他们房屋的当地居民。
摄影:Leslie Hammond

1978年

在抵制建造新东京机场的抗议活动中,一名示威者被准备投向警察的燃烧弹引发的大火吞没。
摄影:Sadayuki Mikami

1979年

一名柬埔寨妇女抱着她的孩子在难民营等待发放食物。
摄影:David Burnett

1980年

乌干达饥荒中的儿童与牧师。
摄影:Mike Wells

1981年

在民防士兵冲进西班牙议会大厅之后,陆军中校Antonio Tejero Molina命令所有人坐下并保持安静。
摄影:Manuel Pérez Barriopedro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4-1 00:12
1982年

黎巴嫩战争中发生在犹太难民营的大屠杀。
摄影:Robin Moyer

1983年

37岁的Kezban &Ouml;zer发现她的5个孩子在地震中被活埋。
摄影:Mustafa Bozdemir

1984年

联合碳化物公司化工工厂毒气泄漏灾难中死亡的儿童。
摄影:Pablo Bartholomew

1985年

12岁的Omaira Sanchez在Nevado del Ruíz火山爆发中被掩埋。
摄影:Frank Fournier

1986年

42岁的Ken Meeks的胳膊上布满了因艾滋病引起的多发性出血性肉瘤留下的伤疤。
摄影:Alon Reininger

1987年

一位母亲依靠在防暴警察的盾牌上。他的儿子因抗议大选被政府垄断上街示威而被捕。
摄影:Anthony Suau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4-1 00:14
1988年

Boris Abgarzian为自己在美国地震中遇难的17岁儿子而哀痛。
摄影:David Turnley

1989年

1990年

27岁的Elshani Nashim的家人和邻居为他的遇难而哀悼。他在参与抗议南斯拉夫政府撤销科索沃自治的活动中被杀。
摄影:Georges Merillon

1991年

23岁的美军中士Ken Kozakiewicz依靠着脚边装着自己朋友Andy Alaniz尸体的袋子痛哭。他和朋友都是被友军火力击中的。在海湾战争的最后一天,他们乘坐一架MASH直升机离开战区。
摄影:David Turnley

1992年

一位母亲抱着她死去的孩子前往墓地。内战和干旱给索马里带来严重的饥荒。2年中有1、200万人因此丧生。
摄影:James Nachtwey

1993年

男孩们举起手中的玩具枪进行挑衅。开始于1987年12月的巴勒斯坦人起义,加强了阿拉伯人与占领军对抗的决心。3月,以色列关闭了与加沙的国境通道,导致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超过80万人被限制在在以色列8公里宽的地带中,流血事件急剧增加。
摄影:Larry Towell

1994年

红十字会医院里的一名Hutu男性。他因被怀疑同情图西叛军而被Hutu民兵虐待。
摄影:James Nachtwey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4-1 00:17
1995年

车臣独立武装与俄罗斯军队开战期间,一辆驶向格罗兹尼的巴士。内战在总统叶利钦1994年12月向反抗省份派遣军队后全面爆发。
摄影:Lucian Perkins

1996年

Kuito镇的地雷受害者。内战期间这里有许多人遇难。
摄影:Francesco Zizola

1997年

在Bentaha大屠杀后,一名妇女坐在Zmirli医院外痛哭。
摄影:Hocine

1998年

一名妇女在自己丈夫的葬礼上接受家人和朋友的安慰。
摄影:Dayna Smith

1999年

阿尔巴尼亚难民营里的一名男子。他们为逃离科索沃战火而来此。
摄影:Claus Bj&oslash;rn Larsen

2000年

一个墨西哥移民家庭里的母亲制作pi&ntilde;atas来维持她和孩子们的生活。这个家庭是美国“百万消失人口”中的一员。他们因某种原因在人口普查中被忽略,所以不存在于人口记录中。
摄影:Lara Jo Regan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4-1 00:20
2001年

Jalozai难民营中因脱水而死的1岁大的儿童尸体等待下葬。这名儿童的家人来自阿富汗北部,在巴基斯坦寻找避难所。他们按照穆斯林传统将尸体洗净并给他穿上白色寿衣。在过度拥挤的Jalozai难民营中,8万名来自阿富汗的难民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
摄影:Erik Refner

2002年

一名男孩蹲在他父亲被埋葬的地方抱着父亲的裤子。周围的士兵和村民正在为美国地震的遇难者挖掘坟墓。
摄影:Eric Grigorian

2003年

An Najaf附近美军101空降师营地囚犯收容中心,一名伊拉克男子正在安慰自己4岁大的儿子。当他的父亲被戴上面罩和手铐后,男孩变得非常害怕。之后士兵打开了塑料手铐,因此这名男子可以安慰自己的儿子。给他们戴面罩是因为比戴眼罩更容易。军方表示戴面罩是为了让他们失去方向感并保护其身份。没人知道这名男子和他的儿子发生了什么。
摄影:Jean-Marc Bouju

2004年

一名女子哀悼在海啸中丧生的亲人。12月26日,苏门答腊附近发生9.3级地震,引发一系列海啸,9个亚洲国家受灾,最远波及到索马里和坦桑尼亚。
摄影:Arko Datta

2005年

营养不良的1岁的Alassa Galisou的手压在他母亲Fatou Ousseini的嘴唇上。近期最严重的一场干旱,伴随着严重的蝗灾毁掉了之前的收成,使得上百万人陷入饥荒。
摄影:Finbarr O'Reilly

2006年

黎巴嫩年轻人开车经过贝鲁特南部被炸毁的房子。
摄影:Spencer Platt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4-1 00:23
2007年

一天结束时,美军第503步兵团第二大队第二小队的一名士兵靠在雷斯特雷波战壕的地基上。
摄影:Tim Hetherington

2008年

全副武装的Cuyahuga郡警探正在检查一栋被查封的住宅,原房主因无力偿还房贷而被法院裁定驱逐出自己的住宅。
摄影:Anthony Suau

2009年

6月24日,在伊朗备受争议的总统选举之后,一名妇女在德黑兰的一个屋顶上大声抗议。
摄影:Pietro Masturzo

2010年

Bibi Aisha,一名来自阿富汗Oruzgan省的18岁少女,从丈夫家逃回娘家诉苦。当夜塔利班来到她家,命令Bibi接受法律的制裁。在塔利班指挥官宣判之后,Bibi的丈夫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Bibi被抛弃后由医护人员和美军救起。
摄影:Jodi Bieber

2011年

2011年10月15日,也门Sanaa,对抗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拉赫的示威者们将一所清真寺作为临时医院。里面的一名妇女将受伤的亲人抱在怀中。
摄影:Samuel Aranda

链接:http://www.nphoto.net/news/2012-03/31/9c064ad2910c1b36.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4 10:23
【案例】用镜头捕捉精彩瞬间
翟_杉不用怀疑,这就是爱。不用处心积虑步步为营辗转反侧寝食难安,你骂不走,你哭不散,你不用费心去讨好,不用担心会失去的爱-----可是,却也是你最无奈的爱,因为你终有一天会失去……//@最神奇的视频: 父母之爱无分族种 ~喜欢摄影就关注@全球顶尖摄影
@全球顶尖摄影小幼鸟从鸟巢跌落,爸爸妈妈试图救它的那一瞬间。~喜欢摄影就关注@全球顶尖摄影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364)
|
評論(292)
今天09:21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9 23:30
【案例】

IQ伤不起摄影离不开相机,相机单反才是王道,推荐关注@文艺青年爱摄影

@文艺青年爱摄影【摄影技巧:拍摄夜晚车灯的快门设置】在夜晚或是黄昏拍摄的时候制造出车辆光迹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在拍摄移动中的汽车或船时运用不短于10秒的长快门速度可以在你的照片中制造出光线的效果。车头灯可以制造出白色的光线,尾灯则可以制造出红色的。一般来说,快门速度越长,车辆光迹的效果就越好。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637) | 評論(60)今天09:30 來自皮皮时光机

轉發(17)| 收藏| 評論(4)8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13 18:28
【案例】

毒药女流氓原来那个旋转的镜头是这么拍的!

@全球时尚热门榜_ #泰坦尼克号#原来那个旋转的镜头是这么拍的!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744) | 評論(144)今天12:30 來自iPad客户端

轉發(54)| 收藏| 評論(3)7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15 16:36
【案例】
钮一新【摄影记者的文字功底(6)】1、新闻摄影“多媒体化”的背后,核心的要素是文字的统筹和时事的解读,需要摄影记者具备“功夫在摄影外”的多面积累,否则仅是合适的操作师。2、摄影记者增加“摄影以外”阅读,有助于观察敏锐、判断精准、谦虚自信。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能检验摄影记者的多面储备。
轉發|
收藏|
評論
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20 12:51
【案例】
老鬼阿定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朝鲜禁止发表或拍摄金日成背面或侧面照片。不过有些视频画面依然可以清晰看到金日成的巨瘤。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1)|
收藏|
評論(13)
5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23 23:52
【案例】
IQ伤不起营造唯美意境,分享瞬间感动,
@PHOTO感官世界忘情摄影!爱摄影爱生活,关注@PHOTO感官世界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51)
|
評論(41)
4月22日21:30
來自皮皮时光机
轉發|
收藏|
評論
30秒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23 23:53
【案例】入镜
政经观察员范利祥导演:先停一下。悟空,麻烦你嗑瓜子站远点行不?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
收藏|
評論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20:55
【案例】
亮冰娜预言很早就会PS了
@雷克小流氓“博古”是什么??
@林奇99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6)
|
評論(24)
4月24日01:41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10 19:55
【案例】
人间并无VIP啊!好乖,好想拥有哟!//@robotcat1984: 啊洗吧 终于来了。
@创业人杂志【Instagram 将推出实体相机,第一款互联网相机】这台概念相机外观延续了Instagram App图标设计,内建16MB空间,并有两个镜头,其中一个是处理Webcam和二维码之用。该相机内置打印功能,可以直接打印出Instagram格式照片,支持WiFi和蓝牙将拍摄的照片上传到Instagram官方网站。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2)
|
評論(1)
今天15:12
來自皮皮时光机
轉發|
收藏|
評論
21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13 10:58
【案例】
许林2009@9001孤光: 因为多年受骗,所以恨透了虚假!//@9001孤光: 许先生多年来揭示49年后官方摄影界虚假(比如摆拍、PS作弊等),我一直记得。//@许林2009: 回@卓越兄: 谢谢关注//@卓越兄: 久仰!//@许林2009:回复@萧沉:谢谢关注!文革是一场反人类的大灾难。
@萧沉北京攝影家許林1966年8月拍攝的一組文革伊始時的照片。(許林,1945年生,少時當過賣報童。1965年畢業於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後進入【人民日報】社做記者與編輯。他是人民日報高級編輯、CFP視覺中國圖片庫高級編審、中國攝影家協會新聞紀實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學術部副主任。@許林2009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56)
|
評論(59)
5月12日14:00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20秒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15 19:31
【案例】
实例讲解好照片的10个特征
2012-05-15 17:00 来源:摄影札记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怎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如何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相信是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的疑问。怎样才叫做好确实有一点主观性,一张照片不可能令所有人都觉得完美,不过也并非毫无根据。来自SLR Lounge的婚礼摄影师Pye的建议,如果可以做到以下的特征,你的照片就能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确实很值得参考。
1. 出色的构图
不论是三分法、平行、引导线之类,良好的构图是好作品所必备的技巧,既能突出主体,又可以增加照片的可读性,让人更容易理解照片的内容。例如上图使用三分法,三分一的地面,三分二的天空,加上新郎新娘的平行构图,使作品看上去自然而悦目。
下图则使用了螺旋形引导线,观众易于跟随构图聚焦于新娘子,作品抢眼。由于构图方法很多,大家要多观察不同佳作的构图法,并且学习这些技巧,建立扎实的构图习惯与基础。
2. 捕捉情绪
情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强大语言,越能捕捉情绪,越能牵动观众的心,例如上图伴娘的激动心情,或下图两父女在开怀大笑,都让作品变得更美好。所以要时时观察着对象的情绪变化,例如听到有趣的笑话,全场大笑的话,就是拍摄好时机。

3. 图片说故事
能够说故事的作品总是出色的作品,大家可以参考很多纪实或新闻摄影师的照片,都是带出当时当刻人们的动机、行为、背景、互动或感受(通常有动作或互动的照片比较易于做到)。例如上图一位伴娘替女儿穿鞋,又例如下图新娘子向其他单身女孩抛花球,都是故事性强的作品。
4. 保留想像空间
照片能够提供充足信息,以说出完整故事,是不错的方法,但有如小说之于电影,没有展示出所有内容,保留空间,让人以想像力补充故事的内容,却往往​​更加引人入胜。例如上图二人拥抱于电话亭内,却看不见他们在做什么,是笑?是谈天?是接吻?这种留在悬疑空白的照片,令人的想像力更有发挥空间。
以下这张照片,则拍摄了一对情侣的双脚,展示了两个人的分别与关系,却又保留了足够多的空间,让人想像与诠释。

5. 捕捉标志性时刻
就像电影的一些经典画面,每个活动或事件,都会有些标志性的时刻,或某些动作会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这些作品都会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上图的女孩们,正在发型屋等待服务,于是拿起杂志在阅读及攀谈,是典型而有趣的画面。
又例如下图,一对情侣正在离开,刚巧前方有另一对较老的情侣,这种对比有相当强的象征意义。多留意这类作品,你就能了解更多类似的题材与方式。
6. 拍摄特别的东西
特别的东西永远都能引人注目,要让照片变得有趣,就去找与众不同的事物。例如在香港,中式西式的婚礼大家都见得多,那么去拍摄印度的婚礼吧。好像上图的彩绘,又或是下图的印度婚礼,都能令你的(特定)观众耳目一新。

7. 并列对立
将概念上对立的东西放在一起拍摄,会营造强烈的​​效果,也让照片变得有趣。例如上图在广阔的户外空间,放置理应是室内陈列的漂亮婚纱;又或是下图,洁白纯真的新人与婚纱,对比墙上的街头涂鸦,也让照片更加耐人寻味。
8. 独特的光线与色彩
出色的光线是所有照片都必须的元素,而寻找好的光线及色彩,更是摄影师的重要工作。例如上图以喷泉作为背景,并透过其中的光线,制造剪影;及下图在酒店前制作光涂鸦,都让照片变得有趣而悦目。

9. 展示被忽略的细微处
这是一个速食、急促的时代,人们拍摄也好、活动也好,往往追求达标、快而准的方式,只聚焦于重点,所以一些离开人们焦点、停下来才看得见的景物,往往会成为突出的作品。例如上图婚礼中戒指摆放的位置,又或下图桌面布置,都是很美丽的布景,却可能被人所忽略,值得拍摄下来。
10. 采取不同的角度
大多数人都以惯性角度来看世界,就算拍摄时都一样,所以愿意攀高趴低的摄影作品,往往可以突围而出。例如上图的背景,其实是在情侣的头顶,又例如下图则是摄影师跑到酒店16楼来拍摄,这些照片会带来不一样的冲击。
你会发现,这些元素都并非只有高昂器材可以给你,最重要的是你能活用你的眼、手、脚、脑袋,及不断的尝试与失败,才会拍摄得到。但当然,除了这些元素,你还可以探索更多可能性,拍摄更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http://www.nphoto.net/news/2012-05/15/729fd9520d783d04.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2:47
【案例】
水满则溢咱能别把屋顶上的那些神兽称之为“动物”吗,有点外行,嚯嚯
@扬子晚报【各地网友拍环食】拍摄地点:厦门嘉庚公园和北京故宫角楼。倒数第二张,故宫角楼图片一目了然,动物的影子在美景的衬托下,更加简洁。其余环食景观图片的拍摄地点均为厦门。想必,辛勤的拍摄者此刻还在梦乡,感谢他们为网友留下这么美的图片.via@北京天文馆朱进
@蓝天下摆渡
@张超_摇光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44)
|
評論(27)
今天11:06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23:02
【案例】
小美人拍你不是媒体人,俺不骂你,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你要是媒体人的小号。我回敬你一句,谁侮辱我,谁死全家,不知者不罪。既然知法犯法。我什么不成全你们啊。//@脑细的二佬: 侮辱你?你不就是一个贼十贱货吗?不值!//@小美人拍: 谁侮辱我,谁死全家//@脑细的二佬: 这不就是偷@冯今宁yesimi
东西那个女贼真贱
@小美人拍最美的日晕照片:古有后羿射日,为了嫦娥,九箭就中,今有英雄摘日,为了泡妞,百发百中,看来只有屌丝最懂浪漫!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68)
|
評論(8)
今天16:11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1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2 19:30
【案例】
徐昕误操作误操作误操作误操作 //@声音法治周刊:【大庆官方:“老人被挖掘机砸死”是驾驶员误操作】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老人被挖掘机拦腰砸死”事故调查初步结果。通报称这是一起由于挖掘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误操作导致的起重伤害事故,为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http://t.cn/zO3M4i0
@徐昕【2012年度新闻照片】5月15日,大庆市萨尔图区,李宝林家遭到当地城管强拆,李宝林在阻止强拆过程中被挖掘机拦腰砸死http://t.cn/zOu3Eil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837)
|
評論(165)
5月21日10:43
來自享拍微博通
轉發(24)|
收藏|
評論(10)
1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5 00:09
【案例】
王贺新来搞个认识李飞,学习城市地理摄影的拍者活动吧!哈哈
@摄影师陈杰
//@倪华初: 昨晚我微博@了李飞,他还用英文回复我//@韩萌呵: 我昨天还和李飞一起开会呢.
@李飞摄影
//@Marsen爱牛牛: 我也认识李飞//@非实名制微博: 我也认识李飞//@曲亭亦:我也认识李飞 //@huelement: 我也认识李飞
@新浪收藏【如果北京城门还在……】80后摄影记者李飞用二次曝光技法“重建”了北京的9座城门。可是,与被推倒的城门一起消失的生活方式,却无法重建。如果城门还在, 朝阳门就会这样跨在东二环上。朝阳门,清代时为漕粮入京之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首遭破坏,1956年被彻底拆除。
http://t.cn/zO1HTJE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23)
|
評論(45)
5月24日09:54
來自新浪收藏
轉發|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9 18:37
【案例】
开心快乐加油站一场热火对雄鹿的比赛中,美联社的摄影师抓拍下这样一个瞬间
@草根爆料精选一场热火对雄鹿的比赛中,美联社的摄影师抓拍下这样一个瞬间,无论是人物动态、画面构图,还是图片当中包含的深意,都堪称NBA照片的极品。韦德传完球,张手跑开,他不需要回头,就知道自己身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詹姆斯腾空而起,将球扣进篮筐。正因为韦德没有回头,造就了这张照片的美。(转)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7)
|
評論
今天08:38
來自皮皮时光机
轉發|
收藏|
評論
7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10 00:08
【案例】摄像的角度
新闻910张涛调查很专业!底细很惊心! //@小引Twitter:我靠!震惊! //@票爷: 请家长们一定要把七分多钟全部看完。。。操!! //@一天鸟毛: 一身鲜亮的外衣下,全是孱弱猥琐。 //@贾灵敏: 就是这样的校车,又有几个学校有呢? //@沙发放中间: 【专业调查1分30秒开始,非常好】
@做最潮的时尚女人北京车展记者偷拍的视频,揭露赤裸裸的现实,看完后估计你们跟我一样只想说一句:操!!
http://t.cn/zOFoCjf
收起|亲历北京校车展——实话...|彈出



轉發(1402)
|
評論(175)
6月8日07:41
來自皮皮时光机
轉發|
收藏|
評論
6月9日23:45
來自新浪微博
http://www.tudou.com/v/_QVNqLByWbs/&resourceId=109573012_04_02_99&autoPlay=true/v.swf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10 23:42
【案例】
亮冰娜预言那时不叫PS,叫修片,就这样的技术。很多照片都修过,如果不修,历史就不是现在知道的这样了。哈。//@苠-铁蛋: 那时就会ps,我朝v5/@费明微博: 回复@亮冰娜预言:伺候一老逼头子还要多好看吗? //@费明微博: //@稗官野记: //@abcde223933: 张玉凤当年在海里煞是威风,
@稗官野记【还原老照片】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大病初愈,所以一手握着尼克松,一手还握着张玉凤)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541)
|
評論(637)
今天12:26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2)|
收藏|
評論
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16 10:03
【案例】
孙默先生好多钱 //@-扯拐-:因为这个东西有点大,建议预定富乐山酒店,仙海雷耀,京川生态园,满江红游轮,绵州酒店,金海大厅 使用。拍摄角度刁钻。能增加不少亮点。效果有点舒服。
@图腾影像创作想要用摇臂拍摄的菇凉,小伙儿 迅速联系我们 官网:www.mytuteng.com 扣扣:1220382022 电话:0816——2348331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6)
|
評論(4)
5月24日17:00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2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16 17:39
【案例】
崔向红//@劳毅波广州大波波:

神的9//@晴晴姑姐://@藏经阁前扫地僧:唉,拍个照片也懒了。
@田京波新华社通稿发的神女刘洋标准像居然是PS的!其戎装像和宇航服像里的表情一模一样,连头发丝也一模一样,太神奇了。。Via@张初晨艺术空间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482)
|
評論(108)
52分鐘前
來自Android客户端
轉發(3)|
收藏|
評論(2)
9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17 13:39
【案例】
P民付丁你看的太细致了。遮光罩丢了确实不好 //@Great_Dun:本人比较看好4点钟方向的学生,摄影这玩意通常都是越不听话的人越容易入行,11点钟方向估计是重点培养,最没出息,8点钟丢三落四的趁早转行吧。
@Canon佳能#佳作分享#照片作者是一名大学摄影教师。一天带摄影班学生外出采风间隙,找来住家的大匾,集中师生的相机,留下这张“白日梦”般的留影。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722)
|
評論(161)
5月13日23:09
來自新浪微博企业版
轉發|
收藏|
評論
5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舉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18 20:11
【案例】
陈强微博妙不可言//@赵波: 天衣无缝//@电影发狂:

//@艺术系女流氓:各种有趣的巧合......
@我Hold不住了各种有趣的巧合......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762)
|
評論(82)
今天17:36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25 17:17
【案例】
IQ伤不起用专业的摄影技术将最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推荐关注@单反爱上摄影
@单反爱上摄影一生受益的摄影基本功 这个一定要学!!掌握摄影技巧,做摄影达人 @单反爱上摄影
轉發(271) | 評論(20) 今天09:30 來自皮皮时光机
轉發(23)| 收藏| 評論(3) 16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 舉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6-30 13:02
【案例】
翟_杉一直喜欢黑白照片。想起一位爵士乐手的话:你演奏的越多,你没有演奏出来的就越多。国画讲究留白,大概是同样的意思:色彩越多,留给想象的余地就越小。//@兹兹蒲武: 黑与白的哲学
@影像基因『让时间静止的黑白照片』:俄罗斯摄影师Milena Galchina,她擅长拍摄各种黑白摄影作品,不管是风景、静物、人像、或是街头摄影,她的作品都有一个共通点,时间仿佛静止在她的快门之后,那种无色彩的永恒空间,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进入这些静止的世界体验那种感受。
轉發(114) | 評論(15) 6月23日19:26 來自新浪微博企业版
轉發| 收藏| 評論 1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7-2 17:25
【案例】
实用心理学爱单反,爱摄影!
@单反爱上摄影【10个磨练摄影技术的功课】1)定焦周末 2)固定光圈 3)固定快门 4)手动曝光 5)手动对焦 6)换机游戏 7)构图规则 8)技巧钻研 9)光线钻研 10)照片"复制" 掌握摄影技巧,做摄影达人 @单反爱上摄影
轉發(94) | 評論(18) 今天09:30 來自皮皮时光机
轉發| 收藏| 評論 20秒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 舉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7-9 18:43
【案例】
萧山博士//@忧国忧民王敏竹: //@石讷:回复@相声演员吉鹏:是这些狗官在以兽行美化另一种兽行。 //@相声演员吉鹏:不许美化文革 //@石讷:操他妈的,比我文革做民办教师时见到的还惨。
@作家-天佑我昨天发了这个学校的外观,被人骂造谣,这是这个学校的一个教室,摄影时间在前些天。
轉發(790) | 評論(298) 今天15:37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 收藏| 評論 1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7-28 20:02
【案例】
奥运新闻中心现标语:中国记者请尊重工作人员
现场图片

北京时间7月28日,距离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已经越发临近。然而就在万众瞩目的盛会即将拉开大幕前,出现有些令人尴尬的场景:在奥运会的媒新闻中心,赫然出现了这么一块用汉子标注的标牌。

标牌上写的是什么?多少会令人有些脸红。“中国的记者朋友们,请照顾一下伦敦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们想拍他们的话,请提前询问他们,尊重一下他们的私人空间,谢谢你们。”

这样的标语,某种程度上又涉及了一个敏感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其实更像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事实上有网友便指出:“媒体中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公众的场合,不应该存在标牌上所注明的这些问题。”组织者的做法有些令人遗憾。

同时还有网友表示这是一种公开的歧视,毕竟摄影记者的许多瞬间得依靠抓拍完成。当然也有网友认为中国媒体人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并建议“只有尊重别人的情况下,自己才会得到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记者这一回在媒体中心遇到尴尬外,中国游客近些年来在国外也曾多次遇到类似的情形,甚至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与韩国,也曾出现令中国人恼火类似标牌。比如2009年韩国首都首尔便曾赫然出现“禁止偷窃”的中文警示,令中国游客非常愤怒;而在日本的一些景点也曾出现过“用完厕纸请丢进马桶里冲掉”的中文告示,同样令中国游客感到不满。

客观的讲,这些情形的主要诱发因素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所谓的素质问题并无太大的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既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入乡随俗”的说法,那么或许就该尊重一下东道主的习惯。

(责任编辑:李双)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20728/1207094.html?f=E1048_314_15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7-29 12:10
【案例】

为非赛事注册媒体服务的伦敦媒体中心贴出的中文提示(图片来自网络)


 新华社伦敦7月28日奥运专电(记者岳东兴(微博)) 伦敦媒体中心(LMC)主管马克·霍威尔28日对新华社记者说,前些天用中文写的的摄像须知已经撤下,热烈欢迎中国记者在此工作。他说,如有中国记者感到被伤害了,那一定是误会,“我深表歉意”。
  伦敦媒体中心为非奥运注册记者服务,与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注册媒体工作的主新闻中心(MPC)是两个机构。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图说,伦敦媒体中心仅用中文张贴摄像须知,是歧视行为。上面的内容按微博贴图上写的是:“中国的记者朋友们,请照顾一下伦敦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们想拍他们的话,请提前询问他们,尊重一下他们的私人空间。谢谢你们!”。

  霍威尔对记者说,此前确实贴过这样的通知。因为几天前中心刚启动的时候,来了大量记者,且时间集中,他们有的一进来不与工作人员沟通,便拿起摄像机拍摄工作中的人员,影响了中心正常运转。

  他说:“我们今天一早已经撤掉通知了。我们绝对不是针对中国记者,而是对所有记者的建议。因为大多记者都会讲英文与我们沟通,我们也为他们安排了大量的采访。媒体中心虽然有会中文的志愿者,但数量有限,中国有800个左右的非注册记者,沟通还是较为困难。所以我们就用中文写了这份通知,但这仅仅是个建议,绝无其他意思,和对所有记者的建议一样。”

  霍威尔说,伦敦媒体中心有8000名非注册记者,其中英国记者占到一半,有4000人左右;中国记者规模排第二,有800人左右。

  他说:“现在已经运转正常了,一切都没有问题,我们与在这里工作的中国记者合作非常愉快,给他们安排了大量的市区拍摄采访机会。我们还准备了亚洲餐饮,欢迎中国记者来这里工作。”

  伦敦媒体中心在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区域,不远处便是大本钟。在这座古朴的建筑内,金碧辉煌的厅堂四周悬挂着历史人物油画像,充满古典文化气息。这里此前是伦敦土木工程学院所在地。(完)


http://2012.sina.com.cn/hx/other/2012-07-28/233623751.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7-31 11:52
【案例】摄影的伦理问题
@李影影倍儿来福跳水的摄影记者,你也太...
轉發(2) | 評論(12) 今天10:29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12 18:03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8-12 18:04 编辑

【案例】抓拍时机
长安卖炭翁


標籤:
轉發(74)| 收藏| 評論(37) 21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舉報

評論(37)| 轉發(74)

轉發到微博|轉發到私信|轉發到微群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閱!


評論



全部 | 認證用戶 | 關注的人 | 陌生人
雾里探雾:我靠,//@李蒙记者: 梁山头把交椅,少林扫地僧。 (2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書生勿談國是:回复@fennics:俄共 (2分鐘前)
舉報| 查看對話| 回覆



評論


左後衛傑斯寧連空門不進莫維奇:呼保義厲無畏厲大俠。 (2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書生勿談國是:回复@辰歌:我也猜是。 (3分鐘前)
舉報| 查看對話| 回覆



評論


華鳶王:如果没看错,这位路过的领导应该是著名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厉无畏是典型的中央“智 库”型人物,曾任上海世博会咨询委员会主席,被业界戏称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首席“军师”。 (6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老薛_天天见:转发微博 (8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专业刑辩律师窦荣刚:纯属巧合。//@李蒙记者: 梁山头把交椅,少林扫地僧。 (8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徐付群//@李蒙记者: 梁山头把交椅,少林扫地僧。 (9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常焜奕:????/@空方代表-咔: 转发微博 (10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石头过河摸//@李蒙记者: 梁山头把交椅,少林扫地僧。 (10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tdbtdbtdb:哈哈。搞笑 (11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POKER帝:所以说抓拍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11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USTCer_陈奕飞:神人 :》 //@詹剑锋_中科院: 共产主义国际的, //@李蒙记者:梁山头把交椅,少林扫地僧。 (12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许_杰律师:前深圳市市委书记//@殷实的大军: 厉无畏 //@许_杰律师: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巧要坐下来的时候,那人从前面经过。 (13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辰歌:宋平? (13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旧巴士:错位的政治理解,抓拍得好! (14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殷实的大军:厉无畏 (14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李战军:一帮无知还好奇,民革人,上海社科院部门所前所长,厉无畏。 (14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梧桐树513-:下次椅子得重新设计了,不能再让大佬对路过的谁也都得低声下气。 (15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四川商界联合会杨志:哇 温宝那个样子我就想笑//@都江堰靠谱的阿东: 霸气外泄啊!! (16分鐘前)
舉報| 回覆



評論


1 2 3 下一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7 21:25
【案例】
@单反爱上摄影【单反新手使用技巧 】这些技巧让你很快成为摄影高手~
轉發(562) | 評論(43) 今天13:22 來自IQ百科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9-30 19:12
【案例】
法国法官将调查摄影师获取英王妃半裸照方式

 接近调查人员的一名消息人士28日说,法国一名法官将调查英国凯特王妃半裸照获取方式,试图确认摄影师的身份。
  法国检方上周对14日刊登王妃半裸照的《靠近》杂志和照片摄影师是否犯罪作前期调查。一名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记者,现在已扩大为全面调查。
  首都巴黎郊区的楠泰尔一家法院18日要求《靠近》24小时内把所有形式的照片交给威廉王子夫妇,每延迟一天罚款1万欧元(约合1.3万美元);禁止这家杂志再次使用、网站刊载或者转卖这类照片,每违反一条规定罚款1万欧元(1.3万美元)。
  照片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欧泰堡拍摄,而欧泰堡的主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外甥、玛格丽特公主的儿子林利子爵。当时威廉王子夫妇正在欧泰堡度假。
  继《靠近》刊登这些照片,凯特王妃的半裸照相继出现在瑞典一些杂志,爱尔兰《明星日报》和意大利女性周刊《谁》。
  《靠近》杂志说,主编洛朗丝·皮奥因为决定发布这些照片而受到死亡威胁。皮奥先前辩解,称这些照片“展示一名女性半裸晒日光浴,像大家在海滩看到的数以百万计女性一样”。
  为抑制照片传播,英国王室代理律师正寻求对那名不明身份摄影师追究刑事责任。
  丹麦名流杂志《见闻》本周发行一本16页照片特刊,包括3张从正面拍摄的凯特王妃更换比基尼泳裤的照片。最暴露的一张照片出现在杂志封面,显示凯特王妃正在穿一条蓝色比基尼泳裤。
  英国《每日邮报》29日报道,这些照片看似与《靠近》发布的半裸照属于同一组。据信摄影师共拍摄大约200张威廉王子夫妇晒日光浴的照片。
  《见闻》主编基姆·亨宁森似乎不怕承受法律诉讼,拒绝说出照片卖家身份和购买照片的金额。
  他说:“这是一组顶级名人的罕见照片。发布这些照片是我的职业。”
  ■文/谢彬彬(新华社特稿)
(原标题:法国全面调查 英王妃隐私照)

http://news.sina.com.cn/w/2012-09-30/000025285415.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2 10:03
【案例】摄影记者刘曙松
【刘曙松图片】#摄影那些事#许多报纸谈重视新闻摄影时经常说要内容为王,这句话很正确的话却被一些单位的业务领导误读。新闻摄影的内容是画面所蕴含的信息量,是画面能直观给受众传递何种信息,而非依靠大段的文字说明佐证,如此简单的道理,许多人思想就是转不了弯。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 收藏| 評論
3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