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寒假读书笔记【2010级】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2-18 16:38
标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寒假读书笔记【2010级】
请诸位把各自的寒假作业贴在这里。我们将检查是否抄袭,请自重。
截止日期:2011年2月28日

作者: 肖科    时间: 2011-2-19 23: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何思洁    时间: 2011-2-20 0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侯萱。    时间: 2011-2-20 13: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娅。    时间: 2011-2-20 20: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徐德政    时间: 2011-2-22 13: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丽敏    时间: 2011-2-22 18: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宇。    时间: 2011-2-22 22: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1-2-23 14: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颖    时间: 2011-2-23 21: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王佩    时间: 2011-2-25 15: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1-2-25 17: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1-2-25 21:34
读《蓝海战略》有感

寒假期间,寻思着找一本好书来读,拓展一下自己的认知面,因为是学新闻专业的,除了把专业方面搞好外,还需要让自己在其他知识领域有所涉猎、了解。这次选了经管类的书来阅读,书名叫做《蓝海战略》。起初光看书名,对“蓝海”一词有所好奇,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书的封面有一句话“企业如何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我想,这应该是一本帮助企业扭亏为盈或者把利润扩大化的书吧。于是,翻开它,开始慢慢阅读。

该书在一开始便介绍了什么事“红海”什么事“蓝海”。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也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显然,这两者是对立而存在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在电视、报纸、网络上了解到当今市场竞争的激烈,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饱和,利润增长趋于缓慢,企业前景因而开始越发黯淡。企业之间的竞争如同军队之间的战争,需要在战略上有正确的指导,取胜才会有希望。残酷的竞争让“红海”变得越发鲜血淋漓,与之相对,蓝海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需求,代表着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其实,写诸如“如何让企业盈利”的书籍有很多,我并不认为在看完该类书籍后我会突然拥有生意头脑或者迅速变为一个边缘企业人士,但我相信自己会受益匪浅。不同行业虽然在专业上处于异端,但思维方式是可以融会贯通的。《蓝海战略》其实就是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这种创新意识又与传统意义上我们所普遍认为的“企业去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或者提高使用价值”的这种意识又区别。它倡导“价值创新”,这让我觉得很新颖,也就是压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买方所获得的价值。当两者兼顾时,在市场上盈利便“可持续”起来。

书中列举了很多企业运用蓝海战略成功的例子,如:太阳马戏团,卡塞拉酒业,西南航空公司,NetJets航空公司,日本电讯业NTTDoCoMo,“曲线美”健身俱乐部。这些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另辟蹊径,开创了另一个新的市场,甩脱了竞争对手。这让我想到,其实不一定要执着于相信“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有时,一条路走的人多了,便显得太过拥挤。在我看来,另辟蹊径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这是一种创新,创新带来收益。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当然,这也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

该书介绍战略时有这样一条“注重全局而非数字”不禁让我想到高中时代所讲的关于整体的哲学道理——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以及另一条“克服关键组织障碍”体现出了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还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看来,哲学的方法是可以指导战略行动的,学会这种思维方式,把它运用到生活工作上,无疑会受益多多。在此书中,还收获到一些经济类的专业词语(以前不清楚),
如“他择品”一词,它的概念要比“替代品”广,它包括功能与形式都不同而目的却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利基市场”也称“缝隙市场”,英文是niche market,中文就是那些高度专门化的需求市场。积累专业术语,在我看来能够使自己在以后阅读中碰到该词时能迅速反应,谈吐时会增加些许专业感在里面。
   
当然,无论那一种战略都离不开合作和协作,蓝海战略也不是列外,所以,搞好上下级的关系是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的。人是情感类动物,当企业上下处理不好彼此的关系时,怎么能做到以一种忠诚,信任和自愿合作的态度来对待企业的工作。以前,在学政治时,经济常识上便提到过“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当然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是由人做出来的,所以企业“人性化”很关键,上下级的团结,彼此间的关爱都是构成员工积极性的因素。同样,在每一个企业推出企划时,每一份策划书都要让下级的员工读懂,有更多的人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市场上竞争。所以,我感到,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员工都得到了公平对待,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为企业卖力工作呢,当然,该书也提到了这一点。有了公平,人们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一种信任感,向士兵对待将军一样忠诚,会更倾向于为企业服务,即使一项即将投入的计划对他们似乎不那么有利,他们也愿意暂时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企业的集体利益。人在情感上趋于感性,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随时都需要用理性意识判断的领域,在对待自己的工作人员时,公平是必须的,适当增加一些感性的因素在里面,会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没有人希望自己有一个刻板而不讲情面的老板。
   
经济类书籍在阅读时不免会显得枯燥和无趣,分析与图表常常出现,但不能否认它的专业性。当我读完时,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便是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这四个字不是空谈,而是从一些实例中汲取到的经验,悟出的方法。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正是这类书籍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作者: 潘璐1    时间: 2011-2-26 14: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1-2-26 21: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徐欢1    时间: 2011-2-26 23: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1-2-27 09: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朱艳    时间: 2011-2-27 16: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韩云婧    时间: 2011-2-27 2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余张张    时间: 2011-2-27 21: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王乐颖    时间: 2011-2-27 2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7 10:17
读《政治经济学(上)》有感

1002 廖鹏飞

本就想好好的在寒假里读两本关于经济方面的书。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为我的作业。不管怎样,对经济方面比较感兴趣就不把这当作业了。这套书是放假之前买的,有上下两册,倾我寒假之力也仅略读完上册。当然颇有些感受,便记录下来!有分享心得,也有求解不惑之态。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由金镝和金熠两位先生翻译的。翻开这本书有一篇(中译者序),就是翻译这本书的人要说的话。当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优秀理论和成功经验对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是不错的选择’。‘
然其中有满是追捧的话语,但这也是难免的。不然哪来的销售量。说这本书的优点,
务实
通俗
深刻
优美。还不算过分
当然通过读了之后
的确是不错的。其中还提到,`华人不讲诚信中国人不讲诚信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劣根性`。这当然是一方面的言论,而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民族的劣根性,当时的英国农民在出售麻的时候,会在麻捆中夹带石头并撒水,以增加重量。英国公司想尽办法进行欺诈,资本家的过度投机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不讲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不是单有某个民族的劣根。穆勒先生有这样的一句话“过去的爱国者,除去其中富有教养的能够将世界视为自己的国家的人之外,无一不希望本国以外的一切国家都衰落、贫穷并且管理不善;而现在,他们却将其他国家的富裕和进步视为本国富裕和进步的直接源泉”。当然穆勒先生提到的过去的爱国者,他们的想法是爱国的表现。但这种爱过的思维是狭隘的,有的是民族的自豪感
和优越感。不得不承认中国现今有99%的人是这样的想法,这样也并没有错,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这样。只是看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而后一句我想是新世界的发现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使然。以达到共利双赢的局面。世界财富总量的转化
替换
和增加。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增加的同时消耗也在继续。好似数学中的递增函数。这后面还要详细提到。当然金镝先生提到的一些言论是比较赞同的,比如‘学习西方社会商品任何民族都要向其他民族借鉴某些东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兼容并蓄。当然他也提出了着本书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能够对中国人数千年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所冲击,使人们能够从多方面比较系统地思考有关人生、社会以及社会的基本问题。
名著的翻译一般都有一些什么什么的说明,当然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通读这些也是有益的。亚当·斯密的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书中有些多的例子来阐述他的理论,以便读者能跟好的理解。书中的绪论提到国家的财富与货币的关系。虽然我们以前学过经济学但这里讲的更加清楚。“如果国家没有金矿或者银矿,则只有对外贸易是有可能使他致富的产业。世界的商业被视为在国家之间展开的一场争斗,以夺取现存黄金和白银的较大份额。在竞争中,任何国家要想有所得,都必须设法是其他国家等量的有所失,或者至少防止它们有所得”。这样看来在国际的经济贸易中所谓的公平只是狭义上的上方的妥协。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前提的最大的让步。一国或一个贸易组织的赢利必定有对其他贸易团体利益的损坏。不知道这样认为是不是对的。但有一点我是敢肯定的如果没有智慧和勇气做出非凡的努力便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下一个时代的荒谬和可笑!
人必定是欲望的动物,他可以将他的财富挥霍于他感兴趣的任何嗜好上。但她的财富并不是这些嗜好,而是他挥霍在这些嗜好上的货币总量或年度货币收入。货币只是衡量一切财富的工具,但我想它作为物的本质是否它本身也能体现人的价值? 但是他同时具有某种便利的形态,人们可以因此而得到自己的各种收入,然后再适当的时候再把这些收入转变为对自己有用的物品。实现物与物之间便利的交换。什么是财富呢?多数人都认为是货币,当然是正当的;不过,所有其他可以达到人类目的的而又不失大自然无偿提供的物品都是财富。当然这是理论的也是宏观的观点。作者这样阐述财富无非就读者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这本书的三章分别讲了,生产、分配、和交换。当然有细细的阐述。而这些虽然在生活中我们都觉得是在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将他们提升到理论的高度,阐明道理有些地方真的是相当的费解。比如书中说道生产性劳动指的是生产体现于物质实体的效用的劳动。???
当时只能理解为以生产为目的的中间的一切的劳动。但是又觉得不对。而以生产为直接目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与我的理解自然是产生了矛盾。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也在书中作了详细的阐述。而财富的分配其实就是剩余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剩余的较大份额则落入大多数不能提供等价服务作为回报的人手中。从而产生了贫富差距。分配当然就有分配制度而这又与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关了。作者书中明显看出在追求一种合理的分配制度。但是现实却是向背道而驰的。而作者阐述的几种分配制度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而形成的社会最流行的分配方式。当然将了对分配产缠身影响的一些因素和分配制度下会产生的社会问题。例如竞争、奴隶制度、佃农、工资、地租等。而关于分配~有交换就必定在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纯在某中的等价和利益需求关系。那么交换的物必定是等价的。具有了相同的或相差无几的社会劳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与物的交换形式逐渐被货币所取代。而其中所讲的生成成本我却不明白是怎样的一回事!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就是绝对不能死读书,用比较官方的话说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所有的经济理论或存在或都不存在。而始终存在的是无止尽的实践和闯荡。先前许多的成功商业家是完全不懂理论的,而照样创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