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会议指南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0-12-26 16:59
标题: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会议指南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
会议指南
主办:中国网络传播学会
承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协办: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广州
2010年12月08日-10日
本次大会由以下单位提供网络支持
目
录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概要………………………………………… 4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会议日程一览表…………………………… 5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会议议程表………………………………… 7
温馨提示………………………………………………………………………22
会议行车路线图………………………………………………………………23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概要
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界新媒体研究领域的传统盛会,也是作为学者共同体的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全称“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分会”)的年度性学术会议。今年是本会议第七次举行。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国内亦历经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新媒体在其中所发挥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说,新媒体已深刻改变了媒体传播的结构与社会文明的进程。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本次年会以“新媒体·新生活·新世界”为主题,将在学科交叉融合与传播研究国际化、科学化、本土化进一步深化的大趋势下,对新媒体的现状与未来、影响与使命进行广泛的探讨与交流,并将对新媒体传播研究本身进行有益的总结与反思。
本次年会共收到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员和全国新闻传播院校师生、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投寄的论文约180篇,会议特邀主题发言6篇,设置专题讨论9场。会议组织方邀请有关专家、教师对来稿进行了严格的初评把关,结合参会情况,最后大会收录发言论文103篇,录用率约为57%,参会人员总计146人。年会结束后,会议组织方将对所有提交论文进行再次筛选,编辑出版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优秀论文集。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新媒体·新生活·新世界”,分设“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移动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研究”、“网络新媒体业务实践研究”、“新媒体产业研究”、“微博客传播现状与趋势研究”、“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文化研究”等9个单元专场。
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年会的组织离不开来自各方面的支持。本次年会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和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协办。此外,新浪网、新华网互联网频道、人民网传媒频道、网易、腾讯、南方网、大洋网、21cn网等诸多著名网络媒体为本次年会提供了网络支持。对于这些单位和组织机构为本次年会的举办所作出的贡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期待着在会议期间听到您的精彩观点。希望本次年会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新媒体传播学最新进展。我们预祝您在会议期间心情愉快!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会议日程一览表
| | | |
| 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第二届全体理事大会 | |
| | | |
| | |
9:00-9:30
开幕式
(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 主持: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
|
|
|
| |
10:00-11:50
大会主题发言
(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 主持: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熊澄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题目: 新媒体进行时:2010 |
王兵(广东南方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博士) 题目:全球信息化和新媒体的战略发展趋势 |
钟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题目:云计算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 |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题目:传统媒体转型要强化“用户”观念 |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题目: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 |
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题目: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
议程表
*如有变动,以会议当日公布的议程为准。
开幕式
时间:2010 年12月9日上午9:00—9:30
地点: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
主持人:董天策
l
主持人宣布开幕式开始,介绍与会领导、嘉宾
l
暨南大学校领导致辞
l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教授致辞
l
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分会会长杜骏飞教授致辞
l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致辞
9:30-10:00
合影,茶叙
主题演讲
时间:2010年12月9日上午10:00-11:50
地点: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
主持人:金兼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每人报告15分钟,提问与讨论20分钟)
1.熊澄宇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题目: 新媒体进行时:2010
2.王兵
广东南方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博士
题目:全球信息化和新媒体的战略发展趋势
3.钟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题目:云计算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
4.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
题目:传统媒体转型要强化“用户”观念
5.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题目: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
6.董天策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题目: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分会场讨论
分会场一览表
闭幕式及颁奖仪式
时间:2010年12月10日上午11:00-12:00
地点: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厅1-3厅
专场讨论1: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研究
时间:2010年12 月9 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一(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一厅)
主持人:李双龙 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评议人:杨溟 主任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
报告论文(每人报告限时9分钟,讨论互动10分钟)
l
黄匡宇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论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增长点
l
刘瑛 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关系强度对校内网扩散过程的影响研究
l
周翔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媒体融合分类及其适用语境分析
l
李慕杨 研究生 香港中文大学
内地、香港、台湾报纸网站Web2.0应用比较——以人民网、大公网、联合新闻网为例
l
黄朝钦 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融媒”环境下中国报业的现状与前景
l
张军锐 讲师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体亲和力探析
l
陈娜 讲师 河北传媒学院
“三网融合”时代广电营销战略思考
l
刘宣如 教授 南昌航空大学 文法学院 新闻系
央视2009年黄金广告研究 ——央视走向全媒体合作的思考
l
桑翔 编辑部主任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东方教育时报·高招周刊》编辑部
媒体融合分类及其适用语境分析
专场讨论2: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
时间:2010 年12月9 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二(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二厅)
主持人:巢乃鹏 研究员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
评议人:胡泳 副教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A】报告论文(每人报告限时10分钟,讨论互动10分钟)
l
赵志立 主任/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中心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l
李亚妤 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互联网使用、网络社会交往与网络政治参与—以沿海发达城市网民为例
l
李先知 北京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权变与规范——网络集体行动的实践图景
l
韦路 副教授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网络知识生产有助于网下政治参与吗?
l
乔云霞 教授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络:反腐败的利器
l
林爱珺 教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管理与舆论引导
l
周煜 讲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当代中国互联网治理的反思——从“反低俗”专项行动谈起
l
王君玲 博士后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范畴与发展
【B】会场阅读论文(会场发放,加入讨论)
l
杜骏飞 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公共性的可望与可即:沿海发达城市市民的新媒体使用及其虚拟生存状态调查
l
李永刚 教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略论微博民主与政治抗争
l
王志永 讲师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民主镜像:网络群体性事件探析
l
张厚远 讲师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政府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与公民尊严感的关系研究
专场讨论3:移动新媒体研究
时间:2010 年12月9
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三(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三厅)
主持人:谭天
教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评议人:苏宏元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报告论文(每人报告限时10分钟,讨论互动10分钟)
l
严励 教授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手机报编写特点分析
l
刘景福 副教授
宁波大学数字媒体系
面向手持移动媒体的视频教学节目创作思考
l
朱磊 副教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手机社会功能的实证研究
l
杜付贵 副教授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手机时代舆论引导现状和对策研究
l
黄薇 讲师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广告学专业
受众视角下 解读手机广告传播中的人文关怀
l
李卫东 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移动互联网影响政府组织传播模式的作用机理
l
邓倩 研究生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手机电视传播形态的进化与重构——对3G手机电视的传播学5W分析
l
李卫华 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
新媒体发展与农村社会的新陈代谢
专场讨论4: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研究
时间:2010年12 月9 日下午16:00—17:30
地点:分会场一(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一厅)
主持人:王君玲博士后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评议人:李幸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A】报告论文(每人报告限时9分钟,讨论互动10分钟)
l
向淑君 教授 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敞开与遮蔽——隐私背后的媒介伦理审视
l
李异平 教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良性互动的路径探悉
l
言靖 副教授
河南工业大学
异媒体在网络事件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及表现研究
l
巢乃鹏 副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气场:网络谣言传播的情感性分析
l
吴玫 副教授 澳门大学传播系
病毒营销的来龙去脉及其对公共传播的冲击
l
余秀才 讲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网络舆论传播的心理动因——以唐骏“学历门”事件为例
l
马廷魁 讲师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媒体语境下公民记者实践模式的建构及改进路径——基于ohmynews网站与大河网“网民报道团”的对比分析
l
吴孟轩 博士研究生
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台湾)
从社群媒体用户行为看互联网社会结构的反思性与再生产之关系初探
l
夏宝君 博士后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
【B】会场阅读论文(会场发放,加入讨论)
l
苏涛 助教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昆明办公室
新媒体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北京警方突袭牡丹园同性恋者聚集地为例
l
胡冯彬 研究生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网络媒介事件的舆论形成机制探析——以“河北大学飙车案”为例
l
陆佳飞 研究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从“拉链门”事件到“猥亵门”事件:谈舆论监督新利器——互联网的崛起
l
陈文娜 研究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理解空间: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
专场讨论5:网络媒体业务实践研究
时间:2010年12 月9 日下午16:00—17:30
地点:分会场二(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二厅)
主持人:王锡苓 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评议人:韦路
副教授 浙江大学传播与国际文化学院
报告论文(每人报告限时9分钟,讨论互动10分钟)
l
夏德元 编审/社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
数字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象征意义
l
侯迎忠 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网络平台建设初探
l
王秋菊 副教授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络编辑对网络舆论形成与传播的影响研究
l
陆高峰 博士后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新媒体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功能、需求与构想
l
张莉 讲师
天津工业大学
网络视频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大学生网络视频使用行为的调查
l
王井 讲师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网站推动力构成要素解析
l
王磊 研究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大学生在SNS上的自我形象管理动机与行为初探
l
李红 博士研究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为法律概念的传播权——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探讨
l
马晋丹 研究生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如何应对挑战——创新话语方式迫在眉睫
l
许莹 研究生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Web1.0的“不自由”——门户网站对山西疫苗事件报道的把关
专场讨论6:新媒体产业研究
时间:2010年12 月9 日下午16:00—17:30
地点:分会场三(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三厅)
主持人:钟瑛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评议人:杨伯溆
教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报告论文(每人报告限时10分钟,讨论互动10分钟)
l
谭天 教授/系主任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媒体产业的媒介平台
l
莫智勇 副教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媒体形态与产业化研究
l
国秋华 讲师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试论新媒体时代传媒企业能力管理
l
万木春 讲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于即时网络技术之上的流动营销平台发展观
l
刘琴 教师
中南民族大学
逆向广告的理论溯源与实践解读
l
劉禹暘 研究生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湾)
电视数位化后台湾电视广告管理规范面临之问题研究
l
苟德培 研究生
四川省社科院新闻所
区域性网络媒体突破困境的转型发展探索
l
丁卯 研究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从“线上”到“线下”——我国数字音乐产业链分析
专场讨论7:微博客传播现状与趋势研究
时间:2010年12 月10 日上午9:00—10:30
地点:分会场一(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一厅)
主持人:段京肃 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评议人:丁未教授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报告论文(每人报告9分钟,讨论10分钟)
l
付玉辉 主任编辑
中国传媒大学
论微博客传播的双重召唤结构和偏向叠加效应
l
彭伟步 副教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试论微博客的传播模式建构
l
何芳 讲师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
微博的传播特征及国内发展现状分析
l
张放 讲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从独白式微博书写看媒介中介化自我传播
l
廖望 研究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浪微博转发讨论的异质性和平衡性
l
刘青 研究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微博中的平民话语权分析
l
王言浩 研究生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解密“微博”: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领域
l
刘于思 博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博客和微博客空间中记者的线上社会网络:基于电子接近性理论的考察
l
曹阳 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团购网站消费者研究
【B】
会场阅读论文(会场发放,加入讨论)
l
彭兰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微博客的信息传播机制分析
l
陈燕慧 研究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论微博客对用户交往行为的影响
l
王晓兰 研究生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国微博客研究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专场讨论8:新媒体理论与实证
时间:2010年12 月10 日上午9:00—10:30
地点:分会场二(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二厅)
主持人:赵志立 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评议人:刘丽群 教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A】报告论文(每人报告限时9分钟,讨论互动10分钟)
l
祝玉华 教授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素质培养
l
张明新 副教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互联网上的性别鸿沟:对中国城市网民的经验分析
l
陈峻俊 副教授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民族地区受众的传媒使用状况调查----以湖北恩施为例
l
曾凡斌 讲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大学生实证分析
l
张佰明 讲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界面传播视域下的媒介嬗变趋势分析
l
田卫东 副主任/讲师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传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l
张建凤 讲师
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广告教研室
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的动机研究——以福建工程学院大学生为例
l
卢和萍
硕士研究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词媒体,一种交互型信息生产的可能
l
王婧 硕士研究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于物联网的组织传播研究
【B】会场阅读论文(会场发放,加入讨论)
l
刘佩 讲师/博士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论境外主要新闻网站亚运报道中的意识形态与“广州形象”的建构
l
陶军宝 本科生 华侨大学文学院
新媒体人的本质化特征阐释—新媒体思维的四个命题探讨
l
翟京京 研究生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络中立:在矛盾中探索前行
l
库尔班江 访问学者/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新疆青年网络影视中心
关于新媒体在新疆喀什地区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专场讨论9:新媒体文化研究
时间:2010年12 月10 日上午9:00—10:30
地点:分会场三(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三厅)
主持人:蔡敏 教授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评议人:杨魁 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A】报告论文(每人报告限时9分钟,讨论互动10分钟)
l
王蕾 副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网络恶搞:一场颠覆霸权的后现代主义狂欢
l
何威 讲师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文化抵抗”与“抵抗文化”——网众传播中的一种群体行为及其后果
l
姜秋雯 硕士研究生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西西弗斯之反抗——从宜黄事件透析微博、传统媒体与公民文化的关系
l
陈亚亚 助理研究员
上海社科院
互联网与青少年性教育
l
倪思洁 研究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
公民社会视域下网络媒体文化调适作用探究
l
周睿鸣 编辑 州日报社珠江三角洲新闻中心
网络色情观看影响因素与特点探究——以大学生为例
l
段润 研究生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源于互联网的新生代日饭文化探析
l
曹书乐 讲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美剧在中国的传播 ——《越狱》的个案研究
l
吕宗翰 博士研究生
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台湾)
数位典藏发展下电视新闻资料带的角色变迁
l
昌道励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B】会场阅读论文(会场发放,加入讨论)
l
李勇 副教授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从“美人”文化到“美女”文化——当代文化与美学“乐”性转向问题的别一种视角
l
邢惠玲 硕士生 广州体育学院
新媒体文化特征探微
温馨提示
一.
请各位提交论文的与会代表务必于12月8日前提供参会论文的定稿。
二.
请各位参加报告的与会代表根据发言时间提供相应的PPT.
三.
会议联系人
分会场联系人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报道、住宿及行车路线
一.
会议、报道及住宿地点
1本次大会的开幕式和主题讨论(12月9日上午)将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分会场设在华威达酒店2楼宴会厅;闭幕式和颁奖典礼在华威达酒店二楼宴会厅。
2.本次大会的报道地点:华威达酒店(广州市黄埔大道西499号,天河石牌东路口)。
3.本次大会预约安排的住宿酒店在华威达酒店。
二.前往报到地点(华威达酒店)行车路线: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前往报到地点:
1、参会代表可乘坐空港快线2B号线(即“机场-总统大酒店-天河裕通大酒店”一线,每20分钟一班)在总统大酒店下车,再转乘的士经石牌东路至华威达酒店(广州黄埔大道西499号)。
2、或乘坐地铁3号线(机场段)至“体育西路”,再换乘地铁3号线至“岗顶”站下车,D出口出站后转乘的士经石牌东路至华威达酒店。
3、或直接乘坐的士至华威达酒店,时间约1小时。
广州火车站往报到地点:
1、参会代表可乘坐地铁5号线至“珠江新城”,再换乘地铁3号线至“岗顶”站,D出口出站后转乘的士经石牌东路至华威达酒店。
2、或直接乘坐的士至华威达酒店,时间约30分钟。
广州火车站(东站)往报到地点:
1、参会代表可乘坐地铁1号线至“体育西路”,再换乘地铁3号线至“岗顶”站下车,D出口出站后转乘的士经石牌东路至华威达酒店。
2、或直接乘坐的士至华威达酒店,时间约15分钟。
广州火车站(南站)往报到地点
1、选乘“武广”高铁的参会代表可乘坐接驳公交车至“汉溪长隆”,下车后换乘地铁3号线至“岗顶”站下车,D出口出站后转乘的士经石牌东路至华威达酒店。
2、或乘坐地铁2号线至“公园前”,换乘地铁1号线至“体育西路”,再换乘地铁3号线至“岗顶”站下车,D出口出站后转乘的士经石牌东路至华威达酒店。
3、或直接乘坐的士至华威达酒店,时间约1小时。
报到点及周边示意图:
三.报道事项:
1.报道时间:12月8日8:30-22:00
2.联系人:王玲老师:13660087218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