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案例】和朋友聊出的选题获中国新闻奖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12-1 21:37
标题: 【案例】和朋友聊出的选题获中国新闻奖


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工人日报》刊发的《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获舆论监督类三等奖。稿件主创、工人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编辑杨召奎和四川记者站站长李娜讲述作品采制经历和思考——和朋友聊着聊着,聊出了中国新闻奖。


民生小事,有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给消费者带来大烦恼。
近年来,《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在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同时,也聚焦民生领域消费者的烦心事、糟心事,做了大量舆论监督报道。其中多篇报道引发大量关注,有的报道不仅促进了具体个案的解决,还推动了相关部门立法,系统解决了行业共性问题,充分发挥了中央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建设性作用。
结合近年来的多篇报道,我们认为,要从三个层面着手做好民生类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发挥舆论监督报道的建设性作用。

1.小切口反应大主题,突出事件性
新闻报道如何找准切入点?
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式的报道成为媒体共识。  
外卖平台“影子店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他媒体也早已关注到、早已写过了。问题是,报道后“影子店铺”依然存在,消费者点到不卫生外卖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通过显著性极强的小切口,揭露“影子店铺”的大问题。
该文刊发后,被多家主流媒体及主流新闻网站转载,人民网、羊城晚报、湖南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配发相关评论文章。该文刊发当日,相关话题登上微博成都同城热榜第4位,总阅读量超过288万。此后,相关外卖平台表示,已对这12家店铺进行了下架处理。
《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之所以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因为其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将现象类报道成功转化为事件性报道,让用户一看就觉得,这是个“事”;通过细致的报道语言,讲述这个“事”荒诞、不合理,自然也就能体现“影子店铺”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形成舆论声势,促使平台企业重视该问题并予以解决。
2.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强调贴近性
贴近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它关系到新闻报道内容与受众的关切程度。
《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注重从用户角度出发,聚焦身边人身边事,《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也来源于编辑与朋友的聊天。今年5月,一位成都的朋友对编辑吐槽,自己常点的一家销量很高的外卖店铺,竟然没有线下店,是专门做外卖的小作坊。
在朋友的启发下,编辑开始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联系四川记者站沟通选题。最终,在编辑与记者的不懈努力下,该文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得以刊发。
我们聚焦身边人身边事的报道还有很多。例如,今年3月,《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刊发的系列监督报道《这些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大烦恼》,贴近性就强;系列报道中的《家门口、楼梯间、电表箱也能替我收快递?》《消费者点外卖:13元奶茶打包费竟要4元》《新能源汽车充电时要交停车费,合不合理?》等报道,都反映了消费者遇到的难题,引发受众共鸣。
将身边人的“吐槽”做成报道,需要记者编辑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精准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这就需要贴近生活,围绕民生关切,从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痛点入手,反映他们的急难愁盼。
3.对每一个字负责,确保准确性
与常规报道不同,舆论监督报道对监督对象、相关监管部门,甚至监督对象所在的整个行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记者编辑要对自己报道的每一个字负责,确保稿件的准确性。这不仅是对自己和媒体的保护,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体现。
一要保证信源的准确性。舆论监督报道,一般都有举报人、投诉人、线人等重要信源,他们虽然可以给报道带来助力,但媒体还应采访到其他相关信源,信源不可单一。在写作《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一文时,记者采访了市场监管部门、外卖平台、四川省餐饮协会等多个信源。
二是对事实的多元求证、交叉印证。舆论监督报道会对监督对象产生极大影响,媒体报道要慎之又慎,对自己写的每一个字负责,关键数据要反复核对、多方求证,确保无误。
在《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中,为了印证涉事商铺的相关事实,记者与执法人员反复核实相关细节,还拿到了10张虚假证照的影像、当日执法的视频资料;此外,记者还采访餐饮行业人士,揭露了商家通过假证接单的全过程。   
三是保存好证据。证据的保存非常关键,一方面,做舆论监督报道特别是上了热搜之后,监管部门会非常重视,要求媒体提供报道线索、证据,以便调查、核实、处置。如果有关部门索要证据材料时,媒体拿不出来,就会很被动。另一方面,做舆论监督报道容易引发监督对象的“反扑”,保存好证据,可以避免跟监督对象“扯皮”。
四是把握时度效。我们的舆论监督是建设性监督,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监督而监督。在反映问题之外,《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围绕“影子店铺”先后采访了四川省餐饮协会、外卖平台和律师,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子店铺”的危害,对后续治理提出建议。
在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在坚持“内容为王”前提下,也要打通选题策划、采编及后期新媒体运营等环节,提升稿件的传播力、影响力。

《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原文:
一家在某外卖平台评分4.8分的“正宗潮汕生腌首选”店铺,却被查实其在外卖平台公示的地址“实地查无”,其外卖实际接单处在另一个地方。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该店铺经营者在外卖平台上共开了12家店铺,手握12张营业执照,经查核10张为虚假证照。这是近日成都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和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管局在联合执法行动中查处的一起案件。目前,外卖平台已对这12家店铺进行了下架处理。
近段时间,成都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食品经营支队统筹协调,组织“5+2”主城区局执法大队跨区联动,展开“春雷净网”专项执法行动。针对消费者较为关心的热点领域,他们首先选择了近期在外卖平台上备受追捧的生腌海鲜店。在对“正宗潮汕生腌首选”店铺的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直奔店铺在平台公示的地址后并没有发现该店铺,最终通过接单的外卖骑手引路,才找到该店铺真正的备餐地。
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该店铺备餐地面积不大,没有制作生食需要的专间,工作人员的健康证也已过期,且冰箱内生食、酱料都没有封膜加盖,也没有时间标签。
不仅如此,该店铺经营者为了多接单,还通过伪造证照在不同外卖平台经营12家店铺。该经营者的12张营业执照经查核10张为虚假证照,原来这12家店铺的外卖实际接单处都是同一个地方。
“这是典型的‘影子店铺’,对外卖餐饮市场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都存在极大危害。”受访餐饮行业人士表示,除了通过伪造证照多开店来增加订单量之外,一些商家还通过盗用其他商家的地址、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方式,在外卖平台跨城接单,然后再将订单转给用户收货地址附近商户,从中赚取差价。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春雷净网”专项执法行动中,共检查摸排31家网店,对初步查实涉嫌违法违规的4家实体店,责令其从平台下线、停止经营,并立案调查。同时,他们还将对第三方平台履行审核义务的情况进行约谈和调查,督促第三方平台严加审核,履行主体责任,维护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影子店铺’问题的存在直指外卖平台审核制度的不完善。”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慧认为,一些不法商家正是抓住了平台制度漏洞,才有机可乘。外卖平台应强化对入驻商家的审核监管,若未能尽责,应承担连带责任。同时,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外卖平台设立奖励机制,鼓励骑手和消费者参与到“影子店铺”的治理当中。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这是一篇来源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在开展“春雷净网”专项执法行动中的线索,记者敏锐捕捉到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这一在专项行动中的案件事实背后的社会关切,进一步追踪采访,一方面通过介绍案件破获查处的过程,展现执法部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非法营商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揭露互联网平台上“影子店铺”对餐饮市场和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危害,并通过采访法律专业人士,点名了出现“影子店铺”的问题实质,同时给出了改善和治理建议。通篇报道用词精炼、节奏紧凑,立意鲜明。
社会效果:报道在工人日报报纸和新媒体端刊发后,被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及主流新闻网站转载,羊城晚报、湖南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配发《遏制“影子店铺”要打出实拳、重拳》《遏制“影子店铺”,外卖平台应把好入门关》《整饬外卖“影子店铺”需协同治理》等评论,并在新浪微博、百度等平台成为热搜词条,当日刊发后位居成都同城热搜榜第4位,新浪话题数据中总阅读量超过288万,获得了极为可观的社会关注度和讨论度。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该篇报道捕捉到了经济新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内容新鲜、文风朴实、指导性强,发现了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展现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力量,让这一行业内普遍存在却始终无法根治的“影子店铺”问题,再一次得到社会大众聚焦和讨论,同时也运用精炼的文字,客观呈现出相关执法部门在治理这类问题的积极作为以及所面临的难点,进而呼吁平台及相关从业者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作品在工人日报2023年度好新闻作品评选中,获评消息十佳作品一等奖。 (综合中国记协、工人日报)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程正元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