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钱江:吴冷西被彻底“夺权”于何时——文革打散人民日报编委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10-26 11:56
标题: 钱江:吴冷西被彻底“夺权”于何时——文革打散人民日报编委会
钱江:吴冷西被彻底“夺权”于何时——文革打散人民日报编委会
文革史著述中有一个通常用语:5月31日晚上,“陈伯达到人民日报夺了总编辑吴冷西的权”。作为一般性表述这是可以完全的。细论起来,吴冷西被完全“夺权”,则在6月16日。
1966年6月16日下午,举行人民日报全体人员大会,唐平铸代表中央工作组大会开始即正式:毛主席、党中央批示:“可以让吴冷西停职反省,第二步再作撤职和安排做其他工作的处理。”
随后,吴冷西在大会上作长篇检查。后来,这次大会被称为对吴冷西的“第一次批斗会”。吴冷西的宣念的检查没有被会场上的人接受而被叫停,改以印出检查全文下发讨论、批判。
这使吴冷西检查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1.吴冷西的检查非常彻底,连生活细节也包括
吴冷西会场检查未宣读部分中,连日常生活都检查到了,归结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作怪。
他自我批评说:“买烟要买好的,茶叶也要好的,穿戴也很讲究,买了很多古典唱片,还借公款购买钢琴,星期天总想去玩,好的球赛从不放过,从不从事家庭劳动”云云。(《文化革命资料第3期,人民日报文化革命小组编印,1966年6月17日》)
几十年后,当时担任他秘书的刘振祥回忆及此说道,其实吴冷西大可不必检讨这些,那是一时间乱了方寸。以吴冷西的工资水平,买好一些的茶叶、好一些的香烟,买一些古典音乐唱片,应该说是正当的,无可非议。至于说自己“穿戴也很讲究”。其实作为高级干部的吴冷西,无非是有几件参加会议、会见外宾时体面一点的中山装,极少见他穿西装(最多用在出国访问时)。他要给孩子买架钢琴,确是提出申请借钱去买的。”
因为当时这架钢琴要1000多元,确实超出了吴冷西的月工资水平。(2014年8月刘振祥对本文作者的口述回忆)
2.吴冷西检查的结束语
再长的检讨也要结束,吴冷西用了这样一段话结尾说:
这次错误,正因为它犯得比过去都大、都严重,这就使我能够痛下决心,立志要从零做起,立志要补思想改造的课,补实际阶级斗争锻炼的课,补共产党员修养的课,特别是补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头脑的课。
对我来说,林彪同志说的话现在对我特别亲切,他说,"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我有信心,从小学生做起,从共产党员的基本功做起,我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为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我虽然还不到五十岁,但也有一个晚节的问题。我看到不少人,跌了一跤后躺倒了。我曾勉励他们要重新振作起来。现在我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决不能在摔了一大跤之后就爬不起来,我一定要爬起来,洗刷身上的污垢,一切从头做起,竭尽我的生命,为党为人民做一点好事,至少绝不做坏事。毛主席说过,一个人从青年直到老年,都始终如一地为人民做好事是不容易的,难能可贵的。我过去没有做到这样,做了许多坏事。但是,伯达同志说过,"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我想,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从今以后,我应当尽一切努力做到,也可能尽一切努力做到为党为人民做好事。这是我的意愿。
我今天的检查,还很不深刻,希望同志们继续给予批评和帮助。
(摘自吴冷西的检查)
上面这些话,在场与会者都是事后看了他的书面文字才知道的。当时的现场主持人唐平铸代表“中央工作组”作了一项宣布:人民日报原总编辑吴冷西停职反省。由总编室主任凌建华担任报社的“文革小组”组长,主持编辑部工作。
不过凌建华主任没有想到,他这个新任“组长”只当了10天。
[attach]53772[/attach]
1966年6月的民众思维是单向的,认为“拥护”就是一切,至于“是非”是否混乱?大都是不去想的,只要“紧跟”就是了。
3. 这天起,吴冷西才算被完全“夺权”
1966年6月16日这天,吴冷西离开了人民日报总编辑这个他工作了10年的岗位。以这天为标志,吴冷西的“权”才算被陈伯达完全“夺走了”。
陈伯达带着工作组来到人民日报以后,直到6月16日,吴冷西的总编辑职务在名义上并没有动。
陈伯达和中央工作组的到来,是在人民日报原有框架上,叠床架铺又增加了一个高于编委会的领导层,其他组织结构没有变化。这天晚上吴冷西被“夺去”的,是对人民日报第一版、特别是一版社论的审批权。
当然这样一来,吴冷西实际上被架空了。在这个意义上说被“夺权”,也是可以的。
对于这一点,5月31日下午邓小平主持的中南海会议上,从几位重要领导人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来。
康生首先表示,人民日报编辑部现在陷于瘫痪,现在第一是把报纸办好,明天的版面就要改变。
其实,版面每天都有变化,只是陈伯达一起去,签字付印人变了。
陈伯达讲话说,把人民日报办好的办法有三条,一靠中央领导,二靠报社全体人员工作,三靠其他各报的帮助。
邓小平做总结性讲话说,(今年)1月12日,主席指出人民日报犯了错误,要内攻外帮。总理对人民日报目前的状况很愤慨。所以派伯达同志带工作组来帮人民日报改变目前的版面和状况。
在当天,对于吴冷西的职务问题,陈伯达还有话,他说,吴冷西“不仅要换脑筋,还要换脑袋。如果不换脑袋,人也要换掉。”这里明显包含撤销吴冷西职务的可能性,但毕竟还需要程序。
当晚来到人民日报的陈伯达宣布:各安其位,各司其事。
有陈伯达这句话,这天晚上的吴冷西还是希望也投入审定社论的夜班工作,但是没有人来找他。等了一段时间,他离开办公室,找到党委书记王泽民,通知说,他打算在明天召开人民日报和新华社17级以上干部联席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阐述理论问题的精神。具体时间明天再定,等他通知。
由此可见,吴冷西还是总编辑。
第二天(6月1日)上午,吴冷西本人给新华社办公厅打电话,说要向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干部传达有关文件精神。没有说具体内容。
6月2日晚上,吴冷西再打电话给胡绩伟,说明天他打算召开会议,传达政治局会议的一些内容。
胡绩伟接到这个电话后,认为此时由吴冷西召集两大单位干部同场会议不妥,即与陈浚、王泽民会商,随后又向“中央工作组”成员穆欣通报。结果在6月3日劝阻了吴冷西。
4.最后那些天,吴冷西守在岗位上
6月4日和7日,吴冷西两次致信邓小平,说他无法工作下去,提出免除他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
另一方面,他坚守岗位。
6月4日的人民日报国际版在“毛泽东思想是世界人民革命的灯塔”通栏标题下,刊登了几篇报道,还特意加上了“编者按”。
[attach]53773[/attach]
1966年6月4日人民日报第4版(国际版)上的编者按是吴冷西审改的,有较多改动。
编者按原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空前未有的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震动世界。”吴冷西审稿时把“空前未有的群众性”和“热潮”字样删除了,改为“中国人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
原拟按语中还有一段话:“中国广大工农兵群众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掌握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他们把毛泽东思想当作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把它广泛地应用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有人揭发,吴冷西把这段话全部删去了。(见1966年7月人民日报文化革命小组编印的吴冷西“罪行材料”,第2-3页。但是印刷日期错为6月3日)
不能肯定这篇“编者按”是吴冷西在6月3日晚间审定的,有可能在稍前时候已完成审阅。但至少说明到6月3日夜班时,吴冷西的审稿仍然有效。
从1966年6月16日起,原人民日报编委会再也没有开过编委会。
(未完待续)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NC0OEFstMGDGaAx5DrVjw
编辑:李梦瑶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